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他们都为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对于孙中山,毛泽东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为“伟大革命家”、“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在他的著作、演说中,对孙中山的思想、实践与精神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透过这些论述,既可看出毛泽东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史识与史才,也可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气魄、胸怀与敏锐。一、毛泽东论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思想的精华是三民主义。对于三民主义,毛泽东作过深入而系…  相似文献   

2.
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的这本《毛泽东颂》,是一部有分量的歌颂毛泽东的诗词精选本。它的出版必将引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广大海外朋友的关注。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巨人之一,是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他不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而且是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又是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大学问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  相似文献   

3.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党全国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他的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怀念。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实践家。他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思想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甚至到临终前还手不释卷。他对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都广泛涉猎,兵有极深的造诣,是一个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所有这些都源于他青年时期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毛泽东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局中,通过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民族复兴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但是从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功绩是第一位的。历史证明,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用他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以其奇美的艺术思想、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其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也熔铸了他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彰显了他浪漫与现实、激情与淡定、霸气与柔情相结合的领导特质。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3,(23):28-30
巍巍韶峰山,清清韶河水,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从韶山走出乡关,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毛泽东同志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为党和人民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8.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13,(23):38-41
毛泽东的中国性格,特色鲜明,风采独具。江泽民评价说:“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胡锦涛指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及千百万革命先烈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词家,他的诗词充满了崇高的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是其诗词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表现之一,也是其魅力所在。毛泽东诗词的阳刚之美主要表现在:一、心怀天下,壮志不凡。毛泽东高度重视政权问题,表现在诗词里就是要做大好河山的真正主人。二、大气磅礴,冠绝千古。毛泽东诗词的气魄前无古人,毛泽东喜欢将伟大气魄融贯在写景如写雪、写山上。三、风流调傥,潇洒雍容。毛泽东诗词的风流潇洒绝非风花雪月,而是表现为对于战斗的从容和享受。四、感情奔放,刚柔兼济。毛泽东诗词是其丰富的感情世界的一面镜子,对感情的坦露无损于伟大形象反而丰富了这种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杰出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问题,而且率先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本人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性格,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的学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智慧,对于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深入研究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对于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论毛泽东对孔、墨哲学的批判与继承姚鸿起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毛泽东的哲学既是马列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哲学批判、继承的产物。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对孔子、墨子哲学的批判与继承谈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对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 献。尤其是他所撰写的新闻评论,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具有伟大政治家的洞察力;毛泽东的新 闻评论深入分析,有的放矢,坚持正确导向;毛泽东的新闻评论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中国作风 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3.
人民领袖     
伟大的事业总有伟大的领路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发达兴旺是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响亮名字连在一起的。20年前,邓小平这样评价毛泽东:“没有毛泽东,我们可能至今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中走出来,是他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从井冈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功飞跃,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历史飞跃。他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民族复兴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他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他坚持自信自立,凝聚起了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他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致力于推动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11):24-25
毛泽东首先提出“伟大的工程”1939年lOg,毛泽东首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并列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这个命题。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陈秀英 《世纪桥》2001,(6):44-45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名字和功绩己熔铸于中国现代历史的丰碑。他是炎黄子孙的精英,中华民族的骄傲。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与他高度重视情报,善于利用情报指导实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李颖 《世纪桥》2009,(20):56-58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并且首先是作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而闻名于世。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毛泽东以其超人的远见卓识,多谋善断,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发展,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亲自导演了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活剧,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20世纪中国大地上崛起的世界伟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领导者。 他具有政治家的睿智、理论家的精深、军事家的谋略,具有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豪情万丈的诗人气质。 他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他,本刊自第七期起至第十二期开辟“伟人毛泽东”专栏,向读者介绍和展示毛泽东的不朽功绩和伟人风采。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这位活动在20世纪中国土地上的伟大人物,以他独具的性格、丰富的精力、特殊的才智、激扬的文字和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给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增添了熠熠光辉,国内外公认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这是因为他从未失去对中国自身文明的信仰,超越一般人的常见,以伟大哲人的深蕴戚重中国传统文化而获得的精神财富。酷爱典籍,终老不衰的自然天性毛泽东出生在封建社会末期,他的启蒙教育受之于儒家的私塾。那时,四书五经是儒家教育的必修课,因此,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接触并广泛涉猎了各种中国古代典籍。他8岁在家乡韶山发蒙时,…  相似文献   

20.
洪梦 《党史文汇》2018,(5):36-37
正毛泽东家乡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半个多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瞻仰。殊不知,他韶山故居门匾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首写"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1949年10月17日,长沙专区代表团一行,在地委委员郭固邦、湘潭县委委员毛华初带领下,来到毛泽东旧居参观。当时,毛泽东旧居不仅十分简陋,仅有大大小小13间半房屋,而且还未收集过什么文物,屋里没有毛泽东家人的照片不说,门口更无起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