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4日7时50分,监察部官网发布消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6月4日,一则"骗了朱镕基总理"的网文.在互联网上大量转载,称倪发科涉嫌"粮库满仓骗总理"事件,朱镕基到达南陵县粮库的前一天."前南陵县委书记、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的倪发科还领着省、市、县一天帮人赶去验收"。(《新京报》6月5日)尽管这则消息还不能完全证实,但恐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像这种"边腐边升"的现象,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涂谦经过研究.得出了"近十年来落马的72名省部级官员中,近八成官员腐败期间职务得到晋升。其腐败领域集中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而政治领域的腐败主要  相似文献   

2.
张天潘 《检察风云》2013,(13):30-31
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国三十年来经济迅速增长,但是不可否认,官员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官员腐败与经济增长为何比翼双飞?有人甚至从中就推论出,腐败是一种中国的发展动力,腐败推动增长,所以有"容忍适度腐败"的奇论。方绍伟(以下简称"方"):腐败不利于经济  相似文献   

3.
惩处"洋腐败"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证明,"洋腐败"已经成了危害中国的新祸源.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彻底铲除"洋腐败"是题中应有之义."土腐败"、"洋腐败"一起反、一并根治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惩治"权力寻租"在经济学语境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怡  梁剑 《政治与法律》2004,(6):116-120
腐败既是一种病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在关于腐败的众多研究中,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的"寻租"理论以其强大的说服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腐败现象与"反腐败"策略的经济分析从不同于传统刑法思维的新视角为科学和优化的配置刑法资源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腐败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公民受教育程度、公职人员工资水平对腐败的影响是一致而显著的,但财政分权、政府规模、地区投资水平与GDP增长率等变量对腐败程度的影响是不一致或不显著的;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人力资本增长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固定资本投资的上升,绝非腐败的拉动使然;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二者并不存在显著的计量关系,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腐败治理的政策建议,否定了依赖正式制度改革的"制度万能论"的腐败治理思路,认为只依赖正式制度的改革来治理腐败是不够的,教育和宗教等非正式制度的教化作用在腐败治理的过程中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时光如白驹过隙,十年弹指一挥间。2003—2013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持续推进,10年来,中国民主的发展路线图,通过一个个事件勾画出来。"自下而上"的"倒通",自然是路线图中目的最明确,也最为激烈的一条。比如孙志刚事件中的公民上书、乌坎事件中的村民维权,前者迅速换来收容遣送条例的废止,后者也最终以民主的方式,化解了村内的腐败危机。  相似文献   

7.
贫病交加的村民无法享受低保,家境富裕的村干部却全家"吃"低保.近期,广西接连的三起乱发、冒领农村低保金事件暴露出农村低保制度在执行中变味走样甚至存在严重腐败.  相似文献   

8.
农村征地过程中"村官"腐败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该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表现形式等五个方面的特点及"村官"腐败发生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预防和减少该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活力无限,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没有道德的牵引和制约,这种"动力"弄不好就极可能偏离方向而走火入魔!道德问题也许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首先是郴州的腐败大案。腐败背后主要是对金钱的极度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洋腐败”就伴随着跨国公司的涌入而现身中国。据媒体报道,跨国企业在华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在上升,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洋腐败”案例可谓五花八门,“洋腐败”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其存在的根源错综复杂。事实证明:“洋腐败”已经成了危害中国的新祸源,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彻底铲除“洋腐败”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12.
"福利腐败"已经成为一些垄断行业中习以为常并且根深蒂固的现象,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名词,在本质上,"福利腐败"就是行政垄断衍生出的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其对社会产生众多的危害和影响,必须对其予以规制,而治理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  相似文献   

13.
"一把手"是在具有中国特色政治生态中的特定称谓,长期以来普遍成为官员履政的追求目标,但在公众的心目中大有贬义化的趋势,前者"爱"之深,后者"痛"之切.原因无他,在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十七大语)的当前,"一把手"腐败尤属其中焦点与"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14.
警惕"腐败亚文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煜 《检察风云》2008,(10):54-55
关于"腐败亚文化"的危害性,人们对它的真面目还认识不足,但它却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笔者曾耳闻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某旅游公司为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竟在旅游广告中公然打上了"腐败休闲游"的旗号,并将这些极不规范的广告用语登上了报纸.如"三山岛腐败休闲之旅"、"典型的腐败休闲线路"、"腐败套餐"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上篇:官场腐败"心声" 许多腐败官员落网后,反思自己走向腐败的历程,深究内心动因,其中不乏发人深省的"贪墨心态",而这些"贪墨心态"都有着浓厚的传统"贪墨文化"的印记.这些心态概括起来,无非涉及当官的价值取向、对腐败行为的自我开脱以及官场潜规则.在这里,我们罗列一二: 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 ——贪官的价值取向 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度.一般来说,当官总是人们首选的人生目标,而且,权与势相关,权与利相连.当官就有势,有势就有利.当官的目的是"利". 在旧中国,当了官,就有了一切.升官总是与发财紧密相连,因为利用官位来谋取私利是人所皆知并且默认的官场图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贪官们追求财富,以权谋利,将人的趋利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恰恰丢掉了为官本应恪尽的职责操守.这就是腐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王学钧 《金陵法律评论》2004,(2):119-124,138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旨在揭露"新政"腐败的根源和真相.它集中描写晚清"新政上谕"发布后,中国专制政体与国际化市场相结合,导致官员权力与金钱贪欲的无限制结合,以至权力和人格商业化,使官场腐败像瘟疫一样漫延的种种现象,揭露专制政体是"新政"腐败的总根源和"伪改革"的原因,呼应了唤起人们认清"专制政体为大众之公敌"的政治启蒙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6月1日晚,长江监利段"东方之星"客轮发生特大翻沉事件,遇难者达442人,受天气炎热、打捞工作复杂等影响,遇难者遗体腐败很快,心血、肌肉等常规检材已经无法提取到DNA,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DNA检验对客轮翻沉事件的尸源认定具有重要意义。肋软骨因其相对不易腐败、易于前处理等特点在腐败尸体DNA检验中成为首选生物检材[1]。笔者通过对肋软骨样品使用Global Filer誖系统经直接扩增  相似文献   

18.
谈话     
作家周梅森在最新创作的长 篇小说《我主沉浮》里以一个省级 领导班子为叙事主体.精心塑造了 省长赵安邦、省委书记裴一弘、省 委副书记于华北等一批高级领导 干部形象。同时,作家首次将笔触 伸入到了经济生活的核心,揭示了 资本和资本运作的秘密,市场经济 与权力经济的关系.成功刻画了 "资本大鳄"白原崴、腐败"精英"钱 惠人等艺术形象。 本书通过对一位中国省长奋 斗史为主线的叙述,对我国25年 来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故事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警醒,令 人震撼。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具有 史诗品格的大气之作.是作家继 《中国制造》、《至高利益》、《绝对权 力》、《国家公诉》之后的又一次成 功突破。 下文节选自《我主沉浮》的其 中一章,是讲省长赵安邦在发现文 山市长钱惠人腐败堕落的线索后. 为了挽救他,促其主动交代问题时 与他进行的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 然而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9.
杨鸿台 《犯罪研究》2001,3(5):21-24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现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存在的某些缺陷和漏洞,以及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五风"问题等,是经济腐败现象高发的土壤和条件.采取体制创新举措,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外在根本保证;在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的内在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据地,它是培育我国未来高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摇篮.医学院,是培养我国“白衣天使”的基地,是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储备高等知识人才的地方.如今,各类的腐败事件在高校中、在医学院校中却难以遏制.本文就当前这一情况,首先对医学院校的腐败种类与情况进行了讨论,其次,对其腐败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医学院校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