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治做为一种良好的治理模式,有其历史必然性,将成为治理的一种趋势。善治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了一个理论平台,发挥着具大作用,并且二者在目标及本质方面存在着价值终极意义上的共性。在善治理论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政府自身治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善治,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本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二是,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  相似文献   

3.
梁潇 《人民论坛》2014,(8):62-64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中,社会公共管理方式正在向多元化、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协同治理能够避免单一主体社会管理方式的“失灵”,是我国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的需要。协同治理过程中,在保障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与培育社会组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体系与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松 《北京观察》2007,(1):12-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治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内容.现代政府是实施公共治理的主体,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天崇  吴玉红 《前沿》2005,(10):215-217
构建和谐社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体现了社区治理的终极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依靠社会力量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社区中介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深化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等特殊作用决定,完善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的是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引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有效维持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防止社会断裂的"粘合剂"。形成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国家治理的一致目标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达成价值观共识、确立共识性的价值观,必须解决价值观建设和国家治理过程中实然价值观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是整个国家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国家治理转型到了关键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实现的必由之路,一是加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以协调民族利益,实现民族地区资源共享;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民族政治环境;三是从管理走向服务,提升民族地区政府服务能力;四是尊重文化多元化,构建民族认同之上统一的中华文化的认同;五是建立预警机制,防止敌对势力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1,(7):95-95
吴建平在《学海》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改革初期,国家对城市的治理主要是单位制模式,中国工会服从并服务于这种治理模式,以企业工会为主要运作载体,参与企业治理;改革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出现,相应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与主义相关联,有什么样的社会就可能有什么样的主义。社会治理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或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在我国,社会治理又总是与社会主义问题分不开的。那么,要全面深化研究我国的社会治理问题,重新发现和认识我国的社会及其社会形态所处的历史方位,处理好社会与各种主义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我国社会治理中的"社会主义"关涉到三个分子式或不等式,即:社会主义/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其中,作为分子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和作为分母的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其生成和演进是合乎历史与逻辑的,但在特定的时空论域内它们之间是不等质的。  相似文献   

10.
杨镪龙  许利平  帅学明 《前沿》2010,(1):137-141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公共治理就开始成为整个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众多的治理学说中,"善治"一说最具代表性。在和谐社会协同治理视阈环境下,多元治理主体摒弃零和博弈,达成了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我国协同治理范式遵循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作为公共生活治理主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具有善治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以制度理性为主要形式的政治秩序建构并不是自足的,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的支撑,政治无法良性运转.社会资本就是这样一种支撑政治良性运转的社会基础.当代中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和谐社会的治理理念与社会资本内涵之间具有契合性,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社会资本的缺失将会引发治理危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以培育社会资本为向度实现和谐社会的政治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张,其中社会治理是保证我国实现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在社会治理中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统一战线是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新社会阶层以及海内外同胞组成的广泛联盟,其大团结、大联合的属性,尤其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界别、新的社会阶层的团结和协调作用重大。因此,统一战线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协调社会各方各界关系,团结社会各方力量,服务社会治理,将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衔接不同协商形式,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二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集体行动难题;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四是扩大基层治理的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相应制度的改革进路应该着力于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制度规范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立多元的社会主体,扩大民主参与的有效途径。多元社会的治理亟待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并通过强化“主权在民”意识、完善执政方式、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等为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中的复合治理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治理相对于传统统治模式或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而言,其最核心的特质乃是公共权力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均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但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未必是合格的治理主体。有资格的主体要成长为合格的主体,其关键前提是该主体已经确立治理主体意识,这一意识包括三个层面:现代责任意识、现代理性意识、现代操作意识。现代操作意识是现代理性意识的基础,现代理性意识是现代责任意识的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让公民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生成主体意识,治理主体意识并非自动生成,其最终确立需要坚持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共同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