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当今,全世界已将"未成年人犯罪"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犯罪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成年人犯罪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未来。在国际上,未成年人犯罪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范围内的三大公害。其严峻性可见一斑。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递增、犯罪手段智能化、暴力性案件增多。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如今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因此,预防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整个社会秩序和祖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离异家庭未成年人犯罪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虹口区检察院未检科共受理起诉案件38件,涉案70人,其中未成年人53人,占受理犯罪人数76%,其中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19人,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3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0%: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两次低潮期后,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情。论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入手,对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社区参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长,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农村"熟人社会"环境决定了它团伙犯罪与流窜作案的特征。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相比,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文化素质更低。目前侵财型犯罪居多,暴力犯罪与性犯罪日渐增多,犯罪类型逐渐有成年人犯罪的趋势。农村社会控制力弱化导致留守儿童犯罪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未成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类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对宜春市公安局巡警支队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查处的171例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和案件情况的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势头,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8.
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也一直是各国刑法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入手,着重分析了在刑法中可以适用及不适用的刑种,提出可以加大推广非刑罚手段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未成年人的命运关乎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因此,关注未成年人可以说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日渐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均面临的一个突出的严重社会问题。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犯罪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中。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正日益集中在一些严重犯罪中,且有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类型多样化、少女犯罪迅速增长、涉毒犯罪日益严重等趋势。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根本问题入手,研究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即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嫒萍 《前沿》2007,(8):138-14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治安热点,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正在潜心探究的重点课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德育与心育的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 ,已成为带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上个世纪 90年代未成年人案犯占全部刑事案件的 18% ,分别比 70年代和 80年代增长 6倍多和 2倍多。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 ,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已成为法律界、教育界、社会学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课题。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未成年人犯罪 ,无论在犯罪类型还是在犯罪主体上 ,都具有与其他犯罪所不同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 )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 ,其中以 14~ 16岁少年犯…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则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热点问题。在中小城镇,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逐渐增多之势,且犯罪种类和手段繁多,犯罪性质出现暴力化倾向。笔者根据泌阳县公安局2000年以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浅谈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指向方面,侵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令各方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而言,刑罚本身或许并不是最严厉的惩罚,最令他们感到痛苦的是这个人生污点可能将伴其一生,给他们日后的生活产生无穷障碍。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未成年人对是非等问题缺乏识别和掌控能力,故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坠入犯罪的泥坑。为了减少和尽量杜绝犯罪,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征,并结合实际提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力求帮助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葛海  刘蔚 《前沿》2007,(7):166-168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实践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应以预防为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在净化各方面环境的同时,充分认识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以矫治和消除不良心理为重点,从"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强其适应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姚兵 《理论月刊》2012,(10):105-108
司法统计显示,近二十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有日趋严峻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理论研究,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原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认为,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社会设置——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脱离传统社会控制是未成年人犯罪解释的逻辑起点。家庭控制的疏离表现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原因在于家庭结构残缺和粗暴的教养方式。学校控制缺失表现为未成年人旷课逃学乃至辍学离校,原因在于教师体罚的教育方式和未成年人自身学习能力不高。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