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徐箐 《学理论》2011,(19):30-31
中日"钓鱼岛事件"是当今国际上的热点话题,它不仅展示了亚洲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多地体现两国的外交政策。通过对"钓鱼岛事件"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外交动态及其指导思想。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角度,撷取我国渔船船员被扣押至放回这一时间段,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来分析我国政府在"钓鱼岛事件"中所制定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周同  宋晶 《学理论》2012,(30):23-25
钓鱼岛权属争端不断,引起数次华人"保钓"运动,在2012年以来呈现冲突升级的趋势。钓鱼岛权属之争有其背后的深层政治、经济动因。日本觊觎钓鱼岛潜在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美国干涉钓鱼岛事件是出于维护其世界霸权体系;钓鱼岛之于中国则意味着最底线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文章认为,钓鱼岛争端武力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国应作好全面的战略战术准备,深入历史与国际法研究,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合"保钓"活动,最重要的是,增强我国国家实力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何亚非 《党政论坛》2014,(14):40-40
三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美国将推进“亚洲再平衡”战略。美国投棋布子,从大规模增强在亚太的军力部署,到积极推进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谈判(TPP),再到在中日钓鱼岛之争中站在日本一边,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明显。  相似文献   

4.
刘春雷 《学理论》2013,(9):27-28
钓鱼群岛总面积6.23平方公里,由六个岛屿组成,分别是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和飞濑岛。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争端。从四个方面对钓鱼岛问题进行探讨,以大量事实证明了钓鱼岛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相似文献   

5.
南雪 《侨园》2012,(10):10
近日,日本频频围绕钓鱼岛掀起风波,阻碍了中日两国的正常关系。专家指出,从法理上来说,二战日本战败,1943年的《开罗宣言》及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没有钓鱼岛。而从历史依据来看,1534年和1862年的文献都明确记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日本强行窃取了钓鱼岛,但改变不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对外政策。日本对我国钓鱼岛的觊觎和其政治文化有很大联系。"岛国特性"使其对钓鱼岛格外敏感,"集团意识"使其妄图以钓鱼岛为突破口向国际社会表明其"领土"诉求",耻感文化"使其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黑白。从日本的政治文化看其对钓鱼岛的觊觎,有助于我们在探索对日方针政策制定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祝贺 《理论视野》2012,(11):77-78
2012年9月29日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日。由于9月10日日本政府无理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联大上仍称,钓鱼岛不存在主权争议,日本绝不会退让。从现在钓鱼岛主权争议现状看,日本政府已陷入困境之中,其危机正在向有利我国的局面发展,我国一连串重拳,已结束了几十年钓鱼岛所谓日本"单边控制"状况,正向共同交叉控制或双控方向迈进,让世人知道了钓鱼岛主权是有争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染指钓鱼岛意味着什么, 从国际法的角度,我们如何 遏止日本“窃取”的企图。沈宏罡博士认为,钓鱼岛的实际价值并非只在岛屿本身。1992年联合国公布了《国际海洋法公约》,有“主权国家以200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而钓鱼岛的实际价值便在于以钓鱼岛为中心,直径为400海里的辽阔海域以及此海域内的海洋资源。事实上,钓鱼岛列岛海域蕴藏着巨大的资源——1967年联合国调查发现,钓鱼岛海域蕴藏着数量巨大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此外,钓鱼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它尽管距日本本土达1000余海里,但距中国台湾基隆仅百…  相似文献   

9.
陈冬冬 《学理论》2009,(15):123-124
钓鱼岛问题经历了清朝政府、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中日双方的争议愈演愈烈。双方均有自己的理论在背后支持。本文,从先占的角度来分析钓鱼岛问题。日本当局一直声称自已是通过先占取得钓鱼岛的主权的,从最先的无主地的占有发展到奥原民雄教授的有效占有的先占,给我国提出了理论上的挑战。而大量的史实证明,钓鱼岛并非不是无主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日本强占钓鱼岛之后,中国一直都没放弃钓鱼岛的主权,其所谓的有效占有的先占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北风 《侨园》2012,(10):8-9
美国插手 在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同时,东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向中国发起挑衅,一会儿议员登钓鱼岛“宣示主权”,一会儿又上演“买岛”丑剧,试图将钓鱼岛归属之争转化成“围困中国”的借口和“遏制中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曾一巳 《党政论坛》2012,(20):19-19
日本侵华非法窃取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隋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最晚至明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钓鱼岛。明清两朝都有大量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不仅如此,一些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而在18、19世纪,日本、英国等国所绘制的一系列地图,也都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2.
<正>钓鱼岛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日本竭力寻求利用日美联盟加以应对,美国也表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在此背景下探讨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和症结,有助于我国从总体上把握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基本方略。问题的由来钓鱼岛是一组群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北屿、南屿、飞屿等岛礁,陆地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其  相似文献   

1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中国史籍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甲午战争后直至日本战败投降,钓鱼岛长期被日本霸占。二战后,根据包括《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在内的各种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在国际法上回归中国。钓鱼岛一带海域发现石油后,美国明里暗里支持日本对该群岛的主权要求。面对历史留给中日两国的悬案,日本有识之士应尊重历史与法理,从而为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东方鸣 《侨园》2004,(2):13
2月10日,在外交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日前声称,根据日美安保条约,一旦钓鱼岛受到攻击,美国将履行协防义务.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启月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坚决反对,也绝不接受日方任何企图在钓鱼岛问题上利用第三国向中方施压的言论和行动."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4,(1)
<正>《华尔街日报》诬中国"侵略"的背后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回顾与展望"专栏刊登的一篇题为《保护东中国海》的社论称,美国B-52轰炸机飞经中国新设防空识别区的做法看起来产生了"预期效果,安抚了盟友并向北京表明中国的‘侵略'将遭遇抵抗"。这篇社论呼吁"与日本军方联合展开空中及海上巡逻",以把"(美国承担的)条约义务更加具体化,来帮助日本‘保卫'这些(钓鱼岛)岛屿"。使用意味深长的"侵略"一词来描述中国对钓鱼岛的举动是"弥天大谎"式的宣传。在指责中国之后,文章接着提议通过军事局势进一步升级以及挑衅中国"对抗"日美军队来"加大赌注"。从这一提议来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篇社论背后隐藏的是不是那些其职业或生意能从军事  相似文献   

16.
一月·环球     
《侨园》2012,(10):6-7
温家宝首次在海外就钓鱼岛问题表态:铮铮铁骨毫不退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接见当地华人华侨时现场发表讲话,就钓鱼岛问题强调指出:中华民族铮铮铁骨,主权事务毫不退让。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海外就钓鱼岛问题阐述立场。温家宝说:"最近,日本  相似文献   

17.
一月·环球     
《侨园》2012,(9):4-5
陈光标在《纽约时报》登广告声明钓鱼岛属中国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8月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声明说,"日本右翼分子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正在破坏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坚决抗议日本右翼分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购买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我呼吁美国政府和各  相似文献   

18.
凌星光 《党政论坛》2013,(12):17-17
关于钓鱼岛问题,安倍15日再次明确表示“日本完全不会做出让步”。如今钓鱼岛周围海域仍处于中日双方公务船、飞机对峙的局面。为了避免擦枪走火,急待解决钓鱼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剑荆 《党政论坛》2012,(22):28-28
虽然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海域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但从趋势看,此轮危机的高潮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如果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不再发起新的挑衅,钓鱼岛海域短期内将逐渐恢复平静。但是,更深入的分析显示,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20.
叶入源 《学理论》2015,(7):71-72
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是美国关键的战略环节,利用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成为美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中日钓鱼岛问题随之激化,背后隐含着大国在亚太棋局上的新一轮博弈。通过加剧钓鱼岛争端可使美日两国都获取重要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并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成为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默契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领土主权是我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中国必将对日美联手就钓鱼岛问题制衡中国的情况做出积极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