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键在落实     
近来,各地相继召开了 人代会,不少职能部 门表示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议案,要认真梳理,能办的尽快办理,不能办的如实向人民代表说明,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代表们在赞同这些积极态度的同时,纷纷表示,政府仅仅把立足点定在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行动的表态是空的。代表们要求的是行动,人民群众要求的是措施。否则,人大代表不会满意,人民群众也不可能放心。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宪法赋予的职权,而认真办理落实好这些建议和意见,则是“一府两院…  相似文献   

2.
曹学斌 《民主》2004,(10):16-18
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通过人大代表的工作、活动来实现的。为保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履行代表的义务,发挥代表作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92年4月3日通过了《代表法》。  相似文献   

3.
政府如何回应、落实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既是体现人大与政府间实然关系特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观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过程的一个关键维度。现有相关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于政府即时性、非法定制度约束的回应表现,而对有严格程序规定和办理标准的法定回应着墨不多。围绕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回应行为及其表现,对D区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回复过程的参与式观察表明:与任务难度和目标契合情况相关联,政府的回应过程呈现出规范型、转化型、挂账型和解释型等四种模式。政府采取多样回应模式本质上是在法定制度框架中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自主甄别,作出的兼具程序合规性和治理有效性的策略选择,依次体现出底线、现实、发展的三层治理逻辑递进。研究认为,进一步提升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绩效,可从释放联络站点载体功能、落实代表履职奖惩机制、探索系统评估答复意见和推进办理结果与绩效考核相衔接等方面实现改进。  相似文献   

4.
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将“向人民承诺”嵌入人大代表监督机制之中,可以形成“承诺同向协同机制”“践诺监督内外合力机制”“加强管理督促整改机制”和“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提升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形成有效衔接的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发挥机制系统。这一机制系统将人大代表看成一个与人民群众持续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因而又是多种监督形式的组合、不同监督方法的融合及监督途径多环节的闭合,从而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大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人大代表经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先进性。而各级人大常委会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针对目前一些区人大代表不认真参加会议和代表活动,未能尽职尽责等问题,特提出建议如下:加强对代表工作的组织指导;建立联系畅通机制,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改进人代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切实保障代表在大会期间充分行使各项职权;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创新代表活动方式;加强素质建设,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代表依法履职。  相似文献   

6.
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是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自然也是这次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热门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种种设想、建议和实施方案。这里发表的是沿海、内地及港澳地区部分代表和委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一、依法行政引入评估体系的必要性随着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的变迁,特别是资本主义代议制政府的确立,政府工作的代理性就得到了确立。及至以后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更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代表国家管理社会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浅析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项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制度主体的完善与发展。人大代表专职化是完善和发展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广义上而言,人大代表专职化是一项以代表产生方式的权威性为前提,以代表任职专门化为形式,以代表素质专业化为内容,以完善代表责任追究为保障的系统性制度机制,有利于代表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论人大代表比例构成的历史必然和发展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大代表比例的构成既来源于执政党对代议制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深刻维护,也来源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特征。从制度预设的视角看,适宜的比例结构规定成为我国人大制度的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变迁和阶层分化,我国人大代表中的比例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领导干部过多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追求国家经济发展的暂时性政治特征。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议增加农民工代表以及妇女代表的比例,体现了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的我国人大政治制度新的发展理念。未来我国人大代表的比例结构发展逻辑是更趋合理和理性,应该看到由此带来我国人大制度的深度变化,一方面是代议议程更加契合代议的原意,另一方面是代表制度的规模也将有所改善,更加增强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李鹏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政治思想战线出现新的转机列为1989年我国取得的三大胜利之一。出席七届人大、政协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政治思想战线新形势的总结很深刻,完全符合实际;代表、委员们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下面是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