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但由于历史长期形成的文化基础薄弱、矛盾凸出,它也是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难点。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四个目标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战略有着重大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  相似文献   

2.
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布局在海洋方面的体现和具体要求。其中,海洋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主权与国土安全的重点领域,海洋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海洋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有力举措,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应正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着眼于机制,从政治保证、民主决策、法治保障、腐败惩治、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利益均衡、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处理等方面,稳健有序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现阶段社会矛盾发展的特点,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认识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李慧慧 《学理论》2013,(17):1-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努力抓好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和兴起,首先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碰到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当代中国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机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历史特点。邓小平对姓“社”姓“资”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和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事业,应当围绕两个根本问题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复杂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振祥  刘胜志  荆雪 《学理论》2013,(2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做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来源和重要指导方针,而"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0)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从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社会治理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何俊生 《理论探索》2005,3(4):77-78
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但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剥削者。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把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定性为剥削,既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利于私营经济自身的发展和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丰富内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道路、理论、事业三大层面。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道路、理论、事业三者相互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融为一体,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因此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是一种政治宣言,而且是一个行动纲领,同时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出了新概括,对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十七大报告和新通过的党章,是在新的历史阶段集党的旗帜、理论、道路、事业于一体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纲领性文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在开辟这一道路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理解这一道路和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认…  相似文献   

14.
李仁华 《学理论》2012,(10):71-72
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大布局之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一些理论问题,仍是一个重大而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新时期我国要着力建设的主流政治文化,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在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须立足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明确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大力加强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易晓芸  李坚 《学理论》2012,(24):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矛盾是中国国情的一个方面,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每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都有其特殊的社会矛盾。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厘清中国在建国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只有通过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冯德军  陈雅莉 《学理论》2008,(24):13-14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又在这个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宗博 《学理论》2013,(29):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化之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始终是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所在。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应对和解决当前复杂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迟树功 《理论视野》2012,(11):27-29
在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克服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和挑战,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理论作指导,也就是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