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吾南卡 《学理论》2012,(5):128-129
《俱舍论》作为佛教有名的阿毗达磨派著作,概括一切有关阿毗达摩的核心教义和其他部派的一些教义,而它在藏区,从藏传佛教前弘期到后弘期,历经几代赞普王朝,尊请多位印度译者,融入西藏本土的派别教义,至今已在藏区源源传承。  相似文献   

2.
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伦理作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道德理想,必须在全球各种文明中寻找思想的资源.本文通过对佛教伦理内容的概括与梳理,考察了在"全球伦理"语境下佛教伦理的现代诠释方法,从信仰伦理、社会规范伦理、美德伦理等方面构建了佛教伦理的体系,探讨了佛教伦理思想的特质,展现了佛教伦理作为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0)
狐仙黄仙信仰在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哈尔滨市的呼兰老城区,这种群众基础得到较为典型的体现。呼兰老城区始终弥漫性存续着狐仙黄仙这一传统而又同时极具时代特色的民间信仰载体。附着于这一文化模式的信众大都很虔诚,并不在意祭拜活动消费的具体数额,但同时也无所谓祭祀过程是否繁琐。狐仙黄仙等寺仙信仰在呼兰老城区至今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其信仰思维难免或多或少夹带着神秘主义的色彩。当地城乡居民出于社会竞争与生活诉求所产生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需要一定的释放空间,狐仙黄仙信仰藉以求得心理安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4)
城隍神信仰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传承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缘由和价值。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探索城隍信仰在当代民众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此说明尽管法律等"硬控制"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城隍神等民间信仰的"软控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加强社会管理中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民间信仰的认识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福建省民间信仰为例,主要从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等方面讨论民间信仰对于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才项南加 《学理论》2012,(2):119-120
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期是藏族历史上文化改革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在藏王和其政权的大力弘扬和支持下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恰恰也是在这一时期,因明也逐渐进入了藏区文化当中,使得藏族文化更加丰富和完整。  相似文献   

7.
西藏古代史上有着这样的记载: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了佛象、经籍和法器,带了谷物和牲畜,还带去数千工匠.从而使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等科学知识,陆续传到西藏,并使佛教在当时的吐蕃社会获得发展.时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藏和全国一样,  相似文献   

8.
崔英芬 《学理论》2015,(2):122-123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是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而阜新是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对藏传佛教文化在阜新地区的传播进行细致的陈述发现其对阜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剖析阜新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如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佛教文化中的积极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积极倡导"依正不二"、"身土不二"的佛教环境理念;佛教团体和寺庙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市、县(区)应进一步加强对佛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3)
西藏各地区的民间儿歌源远流长,首先对西藏民间儿歌的特点及其在五大领域中的体现进行了阐述,由此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分析西藏民间儿歌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现状,以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西藏民间儿歌,改变儿歌不受重视、儿歌教学存在困难等现状,以期更大程度地实现民间儿歌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央心系西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8,(12)
长期以来,中央及全国各地,一直在财政、金融、税收和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西藏自治区充分的支持和帮助温家宝总理在3月18日上午的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从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到现在,西藏是进步了、发展了;"我们不仅有能力维护西藏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要继续支持西藏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凤文 《学理论》2012,(24):141-142
孔子作为"四大圣哲"之一,在我国被世代祭祀。祭孔成为国家重要的祀典,分为官方祭孔和民间祭孔以及家族祭孔等形式,其发展表现为孔子及其先祖和后人的封号不断提高,孔子后世子孙历代世袭封赐,祭孔礼仪不断升格,并不断向地方和海外扩展。同时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乃至民间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2)
大理曾经盛名为"佛都",文化底蕴深厚,佛教对大理社会与经济影响很大。大理佛教受到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和内地的影响,同时汲取了白族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大理应抓住"云南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机会,积极开发地方民族特色,形成特色产业群。要做到开发多元的人文与自然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发展和谐的佛教文化与景区管理关系;培养综合人才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9)
位于城乡接合处的呼兰老城区拥有其特殊的传统文化积淀与地缘优势,群众为寻求精神寄托投身信仰消费本身有其发生上的自发性;三光庵作为组织核心,深受宗教洗礼的居士作为中坚群体,对放生法会等宗教消费活动的组织具有自觉性;经济实力超群的信众无论在"随缘金"等消费支出上的奉献还是家庭参与程度上均是最积极的,事实上为放生法会提供了可行性支持。放生法会组织环节有条不紊,体现着成熟性的同时,放生鸟、鳄龟等不容忽略因素也不能不算是民间信仰消费发展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是以万灵崇拜和多神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宗教行为表现。它在我国根基深厚,影响广泛。直到今天,这些民间信仰依然活跃,并与现代社会产生了各种张力,那么,该如何看待和管理民间信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逐渐复兴,并与现代社会产生了张力。政府需将民间信仰纳入社会管理体制内,加以引导,增强民间信仰同现代社会的融合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在21世纪实现了生态转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弥勒净土思想是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的重要内容,包括兜率净土和人间净土。佛经对两种净土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图卷。梵净山佛教弥勒信仰的生态理想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无疑是一致的,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在福建农村地区收集的调查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信仰知识、信仰信念和仪式参与三个维度考察了农村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过程。结果显示:婚姻礼仪中的民间信仰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父母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对子女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正向影响显著;相较于婚姻礼仪中的民间信仰知识和信仰信念,仪式参与的代际传递效应更为显著,前两者更多受亲子关系、子女的择偶态度和职业的影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对婚仪民间信仰的代际传递不存在显著影响;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存在性别差异,父母信仰知识对女儿信仰信念影响的显著性高于儿子,父亲信仰知识对子女信仰知识影响的显著性高于母亲。  相似文献   

17.
柴歌 《侨园》2012,(5):40-41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传人朝阳在东北地区最早.朝阳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三燕以来,朝阳是东北业佛教文化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影响整个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王朝在东北地区率先接受信仰崇奉佛教.普永和元年(345年)夏,慕容皝在龙山(今凤凰山)建造了东北亚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龙翔佛寺,75年后,龙翔佛寺的主持方丈释昙无竭又远赴天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西行取经僧人之一,早于唐玄奘207年佛教传人后,朝阳就迅速发展为当时的佛教圣地,而且又从朝阳播到东北全境.朝阳佛教文化历史最久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2)
以临沧世居民族民间信仰和制度化宗教的关系为个案,对制度化宗教和民间信仰关系进行审视,从而得出:多元共存、互融共生与和谐发展是当前民间信仰和制度化宗教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滇中彝族寨子塔冲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当地民间信仰中发生的一种新现象——车神信仰及其仪武作了考察,分析了车神信仰的形式和特点,指出其与当地正在发生的剧烈的社会文化变迁相联系,属于彝族传统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主动调适。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在社会发展中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陈蔚 《学理论》2010,(29):115-116
从历史角度,分三个阶段就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展开论述,即单纯信仰佛教阶段、基督教信仰与佛教信仰并存阶段和虔诚的基督徒阶段。以较多史料为依据,阐述了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其宗教信仰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