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姜忠刚 《新长征》2007,(4):58-58
和偕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的思想路线.从“四观”入手,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不断拓展和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  相似文献   

2.
安陆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厚,人文环境浓郁。素有全国“足球之乡”、“漫画之乡”、“银杏之乡”和“李白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积淀.逐渐形成“李白文化”、“漫画文化”、“银杏文化”和“红色文化”四张城市文化名片。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安陆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而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农村基层文化得不到加强.就谈不上文化的整体进步.更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近几年.党中央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当把握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加以推进。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将文化建设表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言:十五大则明确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  相似文献   

6.
陈洪思 《学习月刊》2012,(23):48-49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潜江市高举科学发展旗帜.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本土文化品牌.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实施“文化名市”建设的“八大工程”.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不断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力争“十二五”末期将潜江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戏剧之都”。  相似文献   

7.
张亚伟 《学习月刊》2012,(11):10+20-10,20
作为思想意识的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综合国力的体现.文化在其认同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其价值指向是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生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又是城市的个性与魅力的体现,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广东省委审时度势,提出新的史化发展观,作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以此推动广东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揭阳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也提出了“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和谐揭阳”的战略目标,针对在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如何建设揭阳文化大市这一问题,本文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疏通渠道,全力打造揭阳文化大市:形成合力.营造建设揭阳史化大市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孙万美 《学习月刊》2009,(20):154-155
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发展历程中,铁四院文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挥了“聚心强力”的重要作用。在建设“效益四院、创新四院、和谐四院”的企业发展新时期.企业文化如何适应新形势发挥新作用取得新成效.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姜福 《奋斗》2007,(11):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它与城市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城市发展。我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努力把北安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统筹抓好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北安”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1.
刘连顺 《求贤》2012,(1):17-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论述.为现代科学文化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必须正确认识警营文化发展规律.发挥文化建设对公安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关注文化问题、思考文化工作、进行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在民生问题中,文化民生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大竹县委、县政府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结合县委提出的“五大目标”和“三化联动”决策部署,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服务农村文化民生,以多种方式保障农村文化民生。  相似文献   

13.
瞿遇春 《学习月刊》2010,(14):49-49
地税文化除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外.其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税部门的“三风”.即“税风、学风、政风”,它是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加强“三风”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地税文化,既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又是打造地税文化品牌、提升软实力的抓手。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首次发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这是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党和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赋予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5.
张襟云 《学习月刊》2013,(21):50-50
中共襄阳市委做出了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的战略决策。樊城是襄阳的中心城区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决定了樊城必须在“文化襄阳”建设中勇挑重担,、我们要克难奋进.有所作为.突破性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为“文化襄阳”建设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肖发喜 《学习月刊》2012,(13):49-4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同的重要支撑。”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开发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孙继芹 《求贤》2011,(8):36-37
近年来.引滦工程管理处把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提升文化建设品位的有效途径.想方设法推进“软实力”工程.进一步丰富了一代又一代引滦人用奋斗和汗水浇铸的精神财富.较好地开发整合了引滦文化资源.把特有的行业信念、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推进转型期社会的文化变革与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于2003年8月15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大会围绕“文化发展与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管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这里发表的就是其中一些论文。我们期望这些讨论能有助于引起学术界、理论界对于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赵洪祝 《党建》2011,(11):31-32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文化建设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不断加强“四个强省”、“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