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挥大理优势 推进桥头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有利于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大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理州要以建设桥头堡为目标,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解决面临的问题,把大理建设成为云南桥头堡中的滇西桥头堡。  相似文献   

2.
高密市文化产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高密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就高密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高密市位于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是青、烟、威等沿海城市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文化部命名的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情、民俗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使高密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富矿”。近年来,高密市把建设“文化名市”作为新的城市定位,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资源丰富,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整体性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进步。文化建设中文化体制改革关涉不仅仅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很好裨益于中国有序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可以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以及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云南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是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早在1996年,云南就明确提出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云南再次提出,要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形态来讲,社会主义文化由“软实力”与“硬实力”两部分组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发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轮驱动的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推进文化由人民共建共享的进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好文化由人民共建与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要通过强化文化事业、教育事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又要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使市场真正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要做到这两点,政府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公共职能、公共服务上"有所为",在行政对文化资源进行干预配置上"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取得重大成就:文化产业相关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跃居全国第二,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当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着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国内外发达省市差距较大、文化产业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委市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应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大项目带动战略、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等方面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紧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但是郑州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城市文化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和传播力不强等问题。促进郑州市城市文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构筑城市底蕴,构筑以群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对外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9.
1996年,云南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经过四年的理论准备,至2000年,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明确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列为云南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没民族文化大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加快了发展的步伐。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正式提出了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在云南省加快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具有诸多优势和条件,特别在文化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比较优势,完全可以也理应大有作为,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民族文化大州向民族文化强州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文化企业小与散;泉州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外在挑战是文化资源被共享和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内在挑战是泉州许多市民逐渐淡忘泉州文化的人文价值;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得益于实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和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市政府出台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泉州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分工协作,不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浙江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业大发展,云南怎么办?”带着这样的问题,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领队的云南省赴浙江考察团一行18人,2月29日至3月4日,考察调研浙江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影视业。作为随行记者.我随团听取了浙江省有关领导介绍文化产业和影视业发展情况,参加了横店影视城、宋城集团和绍兴市的考察活动,并采访了有关人员。一路上.看到一种新兴的经济类型“文化经济”在浙江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令记者感到振奋,引发了一些思考:感到云南与浙江的差距。也看到了云南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出现了文化产业的萌芽;另一方面,农村原有的文化体制落后,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由于农村文化产业自身具有的二重属性和多种功能,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出口与路径。关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过程中推进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对落实新农村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大理市,有常住人口 48万多人,以白族为主,彝族、回族、藏族等23个民族聚居。早在唐宋时代这里就是南诏大理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整个滇西地区交通、通讯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这里有巍峨雄峻的苍山和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大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城市和滇西八地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一批批商贾云集于此。1999年云南举办的世博会更给大理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一个具有…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吉林省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敢于"先行先试",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内在活力,迎来了产业大发展的春天。2003年,是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之年。2003年6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  相似文献   

17.
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三年来,广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为目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文化大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丽江市民族歌舞团是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试点单位。自2003年6月丽江被正式列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以来,通过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国有艺术院团改革的成功之路,得到了李长春同志的肯定,并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列为“主体创新”案例进行推介。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深化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必须警惕最糟粕的非主流文化——卖国文化;必须解决好中国公权的腐败与精英阶层严重与深度腐败的问题;必须树立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根治竭泽而渔、掠夺式的、大跃进式的文化发展方式;必须要真正认清帝国主义发动的最灭绝种族的饮食文化大战;必须防止新帝国主义的文化大战;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又要走出文化一切向钱看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深化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必须警惕最糟粕的非主流文化——卖国文化;必须解决好中国公权的腐败与精英阶层严重与深度腐败的问题;必须树立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根治竭泽而渔、掠夺式的、大跃进式的文化发展方式;必须要真正认清帝国主义发动的最灭绝种族的饮食文化大战;必须防止新帝国主义的文化大战;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又要走出文化一切向钱看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