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内最大的文具办公用品行业出口类展会——第11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于3月27日—29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面对"文具创意时代"的来临,本届展会以"绽放创意精彩"为主题,特地组织"文具创意设计专场对接会"推出创意新品文具,50余家文具制造企业与和丰创意广场的10多家设计机构进行专场对接,现场3家文具制造业企业与设计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涉及设计合作金额60万元。同时组织"创意文具DIY手工活动",邀请创意文具爱好者和有创意的人群参加对文具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曦 《前沿》2013,(8):20-22
本文基于昆士兰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及实践方面的经验,从五个视角探讨了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即以"新型大学"为设计理念,以培养"会说话的"艺术家为目标,以产业实践为支持,以跨学科研究和实践应用为研究定位及以创意和创新为成果。通过这些途径,昆士兰科技大学不仅突破了创意产业领域的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局限,为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创意人才,同时也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为创意产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更为政府的决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对布里斯班、昆士兰乃至澳大利亚的创意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3.
钱洁 《公安研究》2012,(7):13-15,62
创意警务理念源于西方"问题导向警务"、"主动警务模式"及"无增长改善理论"。创意警务的实质是通过智力汇聚与碰撞,实现警察人力资源开发,通过资源重组实现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创新警务机制实现警务变革。创意警务是我国"服务型政府"理念在警务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曦 《前沿》2013,(10):96-97
本文介绍了杰森·波兹的创意产业"社会网络市场"学说,及其提出的原因、内涵和主要观点,并对这一学说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给予了分析。创意产业"社会网络市场"学说摆脱了DCMS定义的局限,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划分方法,淡化了供求关系的作用,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并确立了创意产业同创新的关系,也为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亦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极大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捷萍 《前沿》2011,(23):144-147
创意农业作为推动广东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举措,在创造多层次的社会综合价值的同时,与其共存的利益相关主体冲突也不断显现。因此,笔者将生物学中的"共生效应"引入创意农业的价值分析过程中,使得创意农业及其利益相关者隶属于统一的一个共生系统,通过该系统的"价值共生效应"为创意农业寻求一种最佳的发展模式,进而提升广东创意农业的价值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侯志刚  郑海珍 《人民论坛》2014,(12):220-222
近年来,区域性文化产业非常活跃,国内已有很多地区和城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立省之本"、"立市之本"和"立区之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为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将河北省蜕变成生态之省、花园之省、和宜居之省。  相似文献   

7.
当创意产业日益频繁地充斥于人们的耳朵,很多人却往往困惑于什么是创意、创意从何而来等基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创意路径的研究来探讨创意形成的途径和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创意路径分为构想层面和执行层面。创意构想包含创意支持和创意动因,它是创意执行的基础。而创意执行主要包括思维的启发和应用,以及这些创意点子外化而成的各种规划、策划和设计,以及最后经执行而形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节能无污染的特点,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新型业态。本课题组通过对洪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比较优势、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就如何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创意资源,提出了加快发展洪山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共同探索具有武汉特点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是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原创性和创新性是文化产品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卖点,只有让创造力和创新力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并将"先"和"新"这两种元素真正体现到文化产品中,才能有效推动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正面临着商业资本的挑战,其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政府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成园"现象背后原因及问题实质,部分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失去了其开创初期的艺术创作氛围,而是演变成了一个艺术品集贸市场,这种功能上的变化,是商业资本逻辑与艺术创作规律之间的较量,将关系到我国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适当张力,为创意产业提供可靠的艺术创作领地,是实现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顺应时代要求,高起点,大手笔,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楚风"文化品牌,面向中外两个市场;建设一座中国荆楚文化殿堂;成立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产业开发;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在湖北崛起,推动湖北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城市活力和集聚创意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创意转型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是保持城市活力、激发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等方式来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武汉城市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工作坊与创意产业发展在理论依据、发展趋势、现实背景上都高度契合。创意产业的工作坊发展模式将成为"双创"时代的一种重要产业发展模式。在结构框架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包括创意模块、工作坊模块、资源模块和产出模块等四个模块;在主体结构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是由创意人群、创意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传播媒体、社会团体、协会与中介机构以及政府构成的网络关系;在运行过程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主要通过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重大国家政策出发,简要分析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重点探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份额交易模式,设计份额交易实施路径图,分析份额交易的本质属性、经济贡献、产品缺陷。创新提出项目份额交易用于项目融资,设计代办股份转让的OTC市场用于股权融资,论证金融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支持路径及其机制。本着集聚生产体系的产业经验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学者的历史自觉,提出并论证"以份额交易为引擎构建新型产业共生园区"是必要的、可行的、有现实意义的。为此,提出"产业融合型"标的物,创造性地设计其"属性强度域值"函数,弥补份额交易的产品缺陷。以园区管理、金融支持、产业价值观、核心资源、产业协调机制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探讨"文化创意-金融-文化旅游"型共生园区的形成路径,构建其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展创意产业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概念及特质加以界定.并对影响创意人才开发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创意人才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创意人才开发机制.提出推进创意人才开发机制良好运行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晞平 《人民论坛》2010,(12):140-14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应该具有整体意识,树立全球观念。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讨,进行文化创意人才的基本界定,通过对国内文化创意人才培育专业的分析,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政策制定者与人才培育机制,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江西省妇联开展了"金牌大姐"快车行活动,探索以"调解辅导+法制宣传+文化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基层妇女普法维权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活动背景"金牌大姐"快车行活动的创意灵感来自江西卫视一档知名原创栏目《金牌调解》的热播。  相似文献   

18.
高俊虹 《前沿》2013,(3):189-190
图形创意是对客观图形进行想象推理,设计创作出独特而新颖图形的一门课程。图形创意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图形创意训练,可开启并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等。图形创意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使命和责任。图形创意课程的重点不在于图形的表现和技法等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图形创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室内装饰材料课程是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室内装饰材料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单纯知识型讲授,与实际设计操作脱节。在室内材料创意课程中倡导学生对材料的感知体验、发掘材料文化精神内涵等多维度的研究材料,并通过实践操作,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20.
影视产业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大众文化产业,是杭州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掌握了解我市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促进影视产业进一步发展,最近,我们到杭州市影视家协会、西湖影像促进会、星光院线和华策影视、南广影视等单位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