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是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言人,也是第六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的美国人。有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是继马克·吐温之后对美国文学语言影响最大的作家,他的独特文体风格影响了不止一代文风。海明威的大多作品来源于他的经历。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硬汉形象”,他可以是反法西斯战士、斗牛士,也可以是普通的渔夫。“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有魅力和最突出的特点。海明威分三个阶段完成了他的“硬汉形象”。19…  相似文献   

2.
王婷玉 《工会论坛》2011,(5):149-150
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死亡。然而在这样一个单一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主题下,却创造出了经典的“硬汉”形象,读者在一个个悲剧结局的故事中感受到了积极的精神力量,这正是海明威作品的迷人之处。而海明威的人生亦是充满传奇色彩,本文将跟随海明威的生活脚步,以他的几部代表作小说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硬汉”形象的形成及本质,以探寻海明威作品的力量源泉及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时代背景和战争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4.
《太阳鸟》是青年女作家郁秀创作的又一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关注新一代留学生的海外生活,通过对他们日常学习和感情生活记叙,表现了他们真实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产生,体现了“全球化”文化意识的特点。是作者个人化体会的表达,具有真切淡然的叙事风格,代表了“新移民文学”和“新青春派”文学创作的某些特点,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作家的主要作品入手,分析得出在其创作过程中,海明威确实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他的作品不仅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作家及"迷惘的一代"男性对理想女性的梦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创作风格和创作思想达到成熟和颠峰时期的代表作。海明威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这部杰作是分不开的,海明威自称这是他“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而《老人与海》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桑地亚哥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一种自信、坚强、百折不挠、勇敢面对失败的“硬汉”形象。一、自信、坚强、乐观的桑地亚哥。小说对主人公桑地亚哥的描写是从他八十四天都没有打到鱼开始的,接着粗线条的刻画了一下他的形象“,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褐斑从他…  相似文献   

7.
卢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122-123,128
贝纳德·马拉默德被认为是美国犹太裔作家中“犹太性”最强的一个人,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以描写犹太人为主。《银冠》就是其中的一部佳作,其在叙事方法,主题,以及其表现的犹太性上都能体现出马拉默德那独特而充满魅力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描写男性阳刚之气的作品,他的创作主题大多是战争、斗牛与死亡,致使很多人认为,女性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处于边缘地位,甚至认为海明威仇视女性。仔细阅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某些观点迎合了当时的女性主义,他实际上是同情和支持女性的。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旅游与创作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他一生酷爱旅游,旅游与他的作品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把战争的经历,西班牙的斗牛和内战,非洲的青山,古巴的碧水写进他的作品中,显现出旅游是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中多次出现与棒球运动相关的意象,包括棒球队、棒球英雄等,因为当时棒球在古巴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除此之外,桑提亚哥在海上反复想起棒球英雄迪马乔,他对迪马乔的经历和精神品格产生一种强烈认同,他们二人都体现了海明威准则英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更进一步讲,棒球英雄的品格也是海明威推崇的,体现了海明威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艺术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证人证言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证人错误记忆的发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回顾了证人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主要探讨了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一个可能使用EJB组件的系统时,做出正确决定的第一步是要能透彻的理解EJB组件的特性,从而懂得如何确定EJB技术是否适合该应用,包括选择EJB组件作为一种实现手段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否则,别的技术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对“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刑法第312条所规定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在许多问题的界定上不甚明了,引发了理论界以及实务部门较多争议。通过对构成要件诸方面的重新解析,对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犯罪对象以及罪数形态等存在较多疑惑之处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以期对司法适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哲学--爱智"作为"学术--科学"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和问题,哲学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欧洲哲学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和层面:在古代希腊创始阶段,希腊哲人摆脱"知识"之原始经验技术之束缚,确立了"自由知识"之地位;至康德哲学,"自由"通过"实践理性"上升至哲学之最高层面,使"道德"以"自由--职责"为基础;由康德经过黑格尔直到海德格尔,"自由"由"理念"回到"存在".对于"自由"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主体--客体"、"有限--无限"、"存在--非存在"、"生--死"等问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远程通信。作者在文中就小型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做了简要的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司法鉴定法制建设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并依据这些原则进行调整 ,在司法鉴定队伍建设上应遵循国际标准 ,司法鉴定程序应与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改革相衔接  相似文献   

19.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儿童证人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对儿童作证主体之适格性问题的争论已经转变为对儿童证言的可靠性的判断。儿童证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其记忆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否认儿童作证的适格性。相反,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制订出相应可行的实践操作原则以提高儿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