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林植夫,福州人,1891年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父亲林韶荣曾在四川省荣昌县当知县,伯父林韶年曾在云南担任巡抚。林植夫9岁时随父到四川念书,15岁时伯父送他东渡日本留学。他先在日本成城中学、第五高等学校读书,后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林部攻读林业正科。其间,他经林觉民介绍,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并认识在日本留学的同盟  相似文献   

2.
1924年,我出生在肇州县李家粉坊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4岁时母亲去世,7岁时父亲积劳成疾身亡,我被家徒四壁的叔父收留.从12岁起,我便到大户人家打工,经常忍饥挨饿.1932年6月,日军侵占了肇州县,百姓的生活更苦了.我亲眼看见日本人动不动就抓劳工、杀人.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7):53-53
黄继光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十岁就给地主打工。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4.
1938年,我刚好20岁,当时在老家壶关县的“牺盟会”任协作员,主要是下乡宣传抗日。1939年秋天,县里选派我去抗日军政大学设在壶关山区的一分校学习,3个月后,部队上要干部,我们十几个学员就被派过去了。我被分配到政治处的民运科任干事。这支部队叫华北抗日民军,原来是河北省一名旧军阀的一个团,经我党工作,起义参加抗日。不久,这支部队奉命开到冀鲁豫交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组织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一次掩护战斗1940年5月,敌人发动了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有个村子叫杨固(音),周围的不少老百姓…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春节期间,我到山西省屯留县川底坪村走亲访友。闲谈中,在座的人们纷纷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不满,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有所追忆。这激起了3个人的愤怒。抗日英雄李连荣的儿子、77岁的李明章老人一听到"日本"两个字,顿时义愤填膺,两眼发怒。在场的同村人、84岁的老奶奶徐新华和89岁的郭春华老奶奶怒火中烧,抢先发言。于是,70多年前屯留县吾元镇川底坪村众民兵英勇抗敌、至死不渝的  相似文献   

6.
正2月10日夜间2时许,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六师共青团农场四连副连长、民兵排排长姬廷峰和连队的三名民兵一身戎装在辖区巡逻。"我喜欢这身军装,穿上军装觉得自己就是个兵,作为兵团的‘兵’必须强化看家本领,尽职尽责地履行‘兵’的职责和使命!"一身戎装的姬廷峰认真地说。今年40多岁的姬廷峰是该场一名地地道道的军垦二代。从参加工作起,他年年都风雨无阻参加师市、农场、连队民兵训练和巡逻,并逐渐成为民兵中的表率,被选拔  相似文献   

7.
1927年4月初的一天,中共四川省级组织创建人杨音公面对敌人的问话时,凛然地回答道:“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他用29岁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丽颂歌。杨音公,名尚述,1898年3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潼南县(今属重庆市)双江镇。1913年,15岁的杨音公就远赴南京,考入江苏军官教导团,开始参加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7年,杨音公东渡日本,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攻读军事。在留学期间,他参加留日同学的读书会,受到了进步理论的熏陶。首次实现国共合作1921年冬,杨音公由重庆到成都。次年加入…  相似文献   

8.
凡是打过仗的人,都会体味到胜利后的喜悦和欢欣。我15岁加入八路军行列,在冀中平原和太行山转战,参加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时候,我有机会目睹了北平日军惨败的情状。  相似文献   

9.
于化虎,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1940年参加抗日战争,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带领民兵以自制的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为主要武器,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威震胶东。1943年5月,他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土制石头拉雷和石头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17人。几天后,他又带领民兵在村子周围埋下数百颗自制地雷,诱敌进入雷区,炸死炸伤敌人70多名。  相似文献   

10.
我与银川     
我祖籍江苏盱眙,生于南京,在重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长大,因为出身"官僚资产阶级",高中没能毕业就成了"城市待业青年"。由于生活所迫,1955年我18岁时,只好带着我的母亲和7岁的妹妹从北京移民到银川,用文言文可说是"携老母弱妹"了。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9,(10)
<正>2019年6月12日14时40分,"北疆楷模"任明德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弥留之际,这位参加革命72年的老兵,用微弱沙哑的声音哼唱着最爱的那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任明德很小就失去了父亲,靠给地主烧炕、喂羊维持生计,后来当上了民兵。1947年2月,《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者麦新担任开鲁县委宣传部部长,为他站岗的民兵就是任明德。麦新不幸牺牲后,任明德万分悲痛,毅然报名参军。任明德生前常说,自己是"子弹漏子",他身经百战,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  相似文献   

12.
“一八九О年,我出生在离北戴河大约百里的海滨。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丢下了一个十分需要她照看的可怜的婴儿。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于是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等我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他们又留下我孤独地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是多么不幸啊!”这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到达东京不久,在准备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前,在基督教青年会补习英文时,用英文做作文时写的《我的自传》介绍自己身世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1月上旬,笔者应日本《中国人强制联行思考会》的邀请到日本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幸接识了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此间,正值日本一些政要和右翼组织叫嚷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并一次次地制造事端。为了揭露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的侵略嘴脸,我特意访问了井上清先生,并就钓鱼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井上清先生现年83岁,现任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早年著有许多有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被译成中文的就有《日本历史》、《日本近代史》、《日本现代史第一卷—明治维新》、《日本历史—〈国史〉批判》、《战后日  相似文献   

14.
爹的信誉     
《党建》2016,(5)
正我的老家在河南项城市一个偏僻乡村,我们那里称父母为爹娘。前不久回老家,不经意间看到爹在世时使牲口用的鞭子,让我想起过去他老人家常讲的那句话:做人要守信誉。爹1940年生于农民家庭。上世纪60年代,为了能在大集体拿工分,爹10多岁时就开始学习使牲口,20来岁成了生产队里最年轻的老把式,农活样样精通。  相似文献   

15.
李琦是当代著名画家,1928年9月出生于北京,1937年随父母奔赴延安,1950年参加筹办中央美术学院并在该院执教,曾任中国画系负责人。李琦以领袖肖像画见长,被誉为"新中国领袖肖像画家第一人"。他,用画笔为人民功臣树碑立传"延安是革命的摇篮,是我的母校。培养了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教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从小喝延河水、吃陕北小米长大的李琦和别人交流时经常说的一段话。李琦当年不到9岁就跟随父母去了延安。  相似文献   

16.
我原名刘嘉树,是上杭县蓝家渡区冯坑里人。16岁时,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闽西农民暴动”,成为农民赤卫队队员。1929年春,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入上杭县赤卫大队二支队,9月随队参加配合红四军攻打上杭县的战斗。1930年3月,我随赤卫队  相似文献   

17.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02,(10):19-21
问:您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怎样认识彭真的? 答:我认识彭真比我二姐张洁清早.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在大革命时就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我们兄妹都受姑姑的影响参加革命,所以毛主席说,她改造了一个家庭.我是1 934年开始接触革命的人和书,1 935年参加"社联",那时我上高一,16周岁.1936年暑假后,学校把我和另外参加革命活动最积极的同学,以旷课等"罪名"开除了.我就到天津找我的姑姑张秀岩、姑父李铁夫.他们是天津党组织的领导人.我那时候最佩服的是我的姑父李铁夫.李铁夫是朝鲜人,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被通缉,站不住脚了,才到中国来,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真是完全彻底,他把中国革命事业看成自己国家的革命事业.他对我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37岁的石春芳,是二师三十团二连职工,2006年与丈夫从河南来到该团参加工作。十年来,他们承包土地、搞室内装修、开店做生意,经济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石春芳也成了连队有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2006年进疆时,小夫妻俩才二十七八岁,却带着两个孩子,家里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刚工作时,两人分配在三十团建材厂,年收入也就  相似文献   

19.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3岁时,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去幼儿园报名,老师问:"您孙子叫什么名字?"父亲哈哈一笑,故意让周围人都听见似的,扯着嗓门高声纠正:"你看我哪这么年轻就有孙子了?这是我儿子!"我站在他高大的身躯旁,像一棵被大树庇护的小苗,一脸得意。  相似文献   

20.
我原名刘嘉树,是上杭县蓝家渡区冯坑里人.16岁时,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闽西农民暴动",成为农民赤卫队队员.1929年春,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入上杭县赤卫大队二支队,9月随队参加配合红四军攻打上杭县的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