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孺皆知。叶公“好龙而非龙”,与其说是兴趣爱好,毋宁说是别有所求。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空受一场戏弄,这实在是一种教训。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精于叶公之道,惯用叶公之术,其“好龙”的表演往往引起人们的喝彩,其“非龙”的本能却又常常令人大失所望。你要深化改革吗?他一夜之间就能拿出改革方案,并伊然以改革家自居,排斥一切不同意见者。你要反对腐败吗?他又摇身为党风卫士,然其欣赏的却是权钱交易。你要选贤任能吗?他就以叫e乐”的身份相马,对人才百般挑剔,而对庸才委以重任。如今…  相似文献   

2.
辞旧迎新,中华民族迎来了传统的龙年。龙,是华夏民族的吉祥物。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华大地被称作“龙的故乡”,人们把龙看作“中国的象征”。为了弘扬“龙”的灿烂文化,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今年为北京国际旅游年,开展以龙为题材的、丰富多采的旅游活动。 1987年12月31日晚6点半,北京展览馆内拉开了北京国际旅游年的序幕。陈希同市长致开幕词并向龙  相似文献   

3.
朽木 《民主》2009,(5):53-54
这些日子,有几条新闻,看得人心头发堵。有几条是一类的,都是说公检法系统执法太过“强势”,最典型的是“藏猫猫”事件,接着便有高中生死于看守所的事情,接着河北顺平县又发生“男子看守所死亡,家属交涉被关押”的事件,不长的个把月时间里接二连三闹出这么多事来,不能说是偶然事件吧?因而让人担心让人揪心。  相似文献   

4.
瞭望哨     
《瞭望》1990,(32)
望子成“牛”赞 湖北 胡思勇 乘车回家,遇到过去的一位学生的家长。问及他孩子的工作,没料到这位手握一市人事大权的局长回答说;“在×厂当钳工”。见我表示愕然。他又解释说:“人家有人望子成龙,我这是望子成牛!” 好一个望子成“牛”!虽然与望子成龙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境界。认真分辨起来,望子成龙本为具有封建色彩的一句成语。所谓“龙”者,人上之人也。而望子成牛,毫不夸张地说,则有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涵义。“牛”者,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之形象也。证诸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说提出“人——非人——人”这样的历史公式,把人类历史概括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答:“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是前几年我国理论界有人提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7.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说,同职工谈话是其最常见的形式。这里介绍三种同职工谈话的适当角色。 同情者的角色。基层干部的谈话目的是为了说服人、教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难是“逆反心理”。“你不说还好,你越说我越不听。”此时如果坚持与之对立的角色,越是不听我越要说,或干脆以权力压服,则有可能陷入僵局,弄不好还会激化矛盾。假如政工干部换个角度,从同情者的立场出发,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则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当时在是否同意以长安君为人质这个问题上,赵太后已与群臣闹僵。左师触龙此时面见太后,显然时机不好。但触龙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换了个角色——以老太后同情者的身份来谈话。他先是“入而徐趋”,完全是一副老人的姿态,接着同太后谈起了饮食起居,最后又把话题扯到了父母爱子之心上面,于有意无意之中把臣子对君主的劝谏变成了老人对老人的交流,终于找到了共同点。  相似文献   

8.
程超 《瞭望》1996,(22)
时下,在各级领导干部讲话中以及在报刊、文件、广播、电视里都经常要求广大党贫、干部、群众要说真话,这足以说明说真话的人少了。 为何尽管一再提倡大家要说真话,但是说假话的指数却未降下来呢?是否听真话的市场还未建起来,或市场还不大,说假话的仍有很大市场呢?我国历来有比较繁荣的假话市场。笔者未读过几天书,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在中国最早爱听假话的不知是何朝何人,“指鹿为马”是否可排上前几名?反正这件事的结果是说真话的人掉了头,说假话的人升了官。李世民算是比较爱听真话的,还不是差点儿把魏征给宰了?再说六十年代彭德怀的为民鼓与呼的“万言书”和马寅初的利国利民的“新人口论”都是真话。可后来说真话的这两个人遭遇如何呢?这在中国大地上是妇孺皆知的。然而,那个“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挤眼泪,暗地下毒手”,一贯以“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为信条的人一时竟成为中国的“红人”。流风所及,原首钢党委书记管志诚,  相似文献   

9.
“迷能”     
叶公因《叶公好龙》的故事而常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撤开他该受批评的一面,我看他还有几分可爱,那就是他对艺术的龙的迷劲儿。您看,他“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倘若生在大力弘扬龙的文化的今天,他笃定会成为一个名震中外的工艺美术家。人一旦迷上了什么事情,就会产生一股执着追求的力量,不困不饿,废寝忘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绩。倘若外人想把他从迷境中拉出来,那是十分困难的。云南省金沙江畔一个县的中  相似文献   

10.
刘群 《瞭望》2004,(26)
我一直以为“太子龙”是一个独立的词,是一个从中国古代某部文献典籍里查阅出来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的词汇。想像一下吧,龙之家族,又兼有皇室之尊,极富东方文化底蕴。随手从书柜上抽出《说文》,可以在上面找到这样的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相似文献   

11.
林蔚 《瞭望》2006,(50)
这几天,沪上某位专家因“废龙说”差点没被网民的唾沫星子淹死,以至于迫于强大的民意压力不得不赶紧改口,声称自己从未主张废“龙”,只是希望从龙身上挖掘更多的和谐元素。这在前些年,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有着权威崇拜传统的中国人,对高高在上、又有学问又有地位的专家学者,一直怀有多  相似文献   

12.
正省长被骗有两点细思恐极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两会期间就龙煤井下职工欠薪一事的信息不实向媒体致歉。2016年3月15日,凤凰网就此发表高望的评论指出,省长被蒙,或者省长被欺骗,这件事的几个细节让人有点细思恐极。陆昊原来所说,"龙煤井下职工8万人没有少发一个月工资"。可以认定是工作汇报,也可被视为是政治表态。作为政治表态,没有百分之两百的把握,是不能随便说出口的。在中国,省长一级的官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常说的盆景,是一种有欣赏价值的小景观,有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抓工作也是搞“盆景”式,他们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到“盆景”制作上,让“盆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在考核评比中闪亮登场,并因此“出奇制胜”,屡屡见效。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虽然气候寒冷 ,但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然而 ,就是这样一块丰饶的沃土 ,在历史的车轮驶进改革开放的年代 ,却没有结出应有的硕果。与东南沿海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 ,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 ,这是困扰黑龙江的一大根本问题。笔者认为 ,这种现象与龙江人传统、落后的心理习惯密切相关 ,而这种心理习惯则寻源于龙江人的“黑土情结”。可以说 ,黑龙江的文化就是一部黑土文化。黑黑的土地养育了世代沿袭的龙江人 ,黑土就是他们的生命 ,是财富的来源。因而 ,人们自然对黑土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黑土情结”。“黑土情结”在正反两方面对龙…  相似文献   

15.
雷颐 《瞭望》1992,(11)
中国女排在最近的几次重大比赛中成绩都不甚理想,电视转播人在叹息之余又勉励说:“希望中国女排能重振雄风”。当然,这也是广大观众的希望。 细细想来,当人们下意识地说: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一个非正式的 场合听说一个不为人所留意 的事情。说的是某地方的市委书记因受贿罪被判刑后,有记者采访,问他:“你受党教育、培养几十年,可知道你的入党日子?”市委书记说记不得了。记者又问:“那你过去的党员民评小结、优秀党员登记表是你自己完成的吗?”。书记说:“是秘书长叫下面的秘书搞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相似文献   

17.
永厚画龙     
我请永厚画龙向读者祝岁。永厚说:“容我想想,总要画得不同一般才好。”过了几天,他将画稿寄我,果然别具一格。前人论龙,或曰,“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或曰,“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或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偬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  相似文献   

18.
去年5月下旬,鞍钢第三炼钢厂原料车间七号皮带操纵室的墙壁上,写着这样几条标语,“红烟,白尘,这是我们工作的地方!”“睡觉有人抓,环境无人管”……”几条充满怨气的标语,在这200多人的车间里引起哗然。“谁写的,这回可够喝一壶的。”有人说。职工们众目睽睽,拭目以看领导的态度。车间有的领导主张,对这件事要认真追查,严肃处理。党总支书记张德泽说:“从写标语的不同笔迹来看,此事不是一个人所为,它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如果追查处理,势必增加群众的逆反心理。再说,皮带班的作业环境,高  相似文献   

19.
平白 《瞭望》1998,(47)
“公”这个字太伟大了。古人说:“兼覆无私谓之公”(《新书·道术》),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的极高的道德标准。后来人们把为官掌权的人所办之事叫“办公”,可见为官者责任的神圣。不过,这“公”真办好了,办得叫老百姓满意,并不容易,有些当官的,天天说“办公”,其...  相似文献   

20.
刘国昌 《党政论坛》2011,(12):59-59
前不久电影演员陈道明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里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陈道明说的“发呆”,就是把自己的大脑“放空”:我这里说的是“清空”,其实意思都一样,就是将人的大脑处于一种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歇息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恬静的、快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