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是当代局部战争的典型战例 ,是当代强权称霸战争的活标本。美国是当代公认的霸权主义强国 ,冷战结束以来 ,在单极战略思想的驱动下 ,对一系列国家悍然动武 ,其所发动的战争从理论、样式、结局等各个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发展和演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战局 ,在仅用两个多月取得了战场的军事胜利之后 ,一年多以来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状况。因此 ,非常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伊拉克战争 ,准确分析当代霸权主义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为国家战略决策建言 ,为新军事变革献策。我刊已积累了一批有关伊拉克战争研究的稿件 ,作者从战略、战术、国力、军力、历史、文化、宗教、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其中不乏探讨深入、见地独到的观点 ,在此选登两篇其观点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 ,冀能对读者起到启迪之效。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是当代局部战争的典型战例 ,是当代强权称霸战争的活标本。美国是当代公认的霸权主义强国 ,冷战结束以来 ,在单极战略思想的驱动下 ,对一系列国家悍然动武 ,其所发动的战争从理论、样式、结局等各个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发展和演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战局 ,在仅用两个多月取得了战场的军事胜利之后 ,一年多以来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状况。因此 ,非常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伊拉克战争 ,准确分析当代霸权主义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为国家战略决策建言 ,为新军事变革献策。我刊已积累了一批有关伊拉克战争研究的稿件 ,作者从战略、战术、国力、军力、历史、文化、宗教、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其中不乏探讨深入、见地独到的观点 ,在此选登两篇其观点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 ,冀能对读者起到启迪之效  相似文献   

3.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斌 《外交评论》2007,1(1):86-93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缘起十分复杂,既有历史远因,也有现实动因和石油诱因。伊拉克战败后,美国在中东具有了绝对的地缘优势地位,战后的伊拉克就是美国插在阿拉伯世界的“战略支柱”。目前美国在伊拉克面临着政治认同困境、部族主义对抗国家主义以及民主政治文化结构性缺失等诸多难题。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深层结构性难题正在逐渐显露,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战略两难境地将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越南式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两年之后,从武装冲突法的角度检讨美国发动和进行的这场战争,我们发现,它全面违反了武装冲突法关于使用武力、作战行动、人道保护的规则,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尽管美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国际法上漏洞百出,破绽很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为其推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设置了新的障碍,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亓成章  赵磊 《理论前沿》2003,(12):26-28
从战争性质上分析伊拉克战争,确实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古老的发展中国家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出师无名的非正义战争。这场非正义战争,一旦在美国淫威驱使下被“合法化”,将会对冷战后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犤3犦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其进展之快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是扑朔迷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执意在几个盟友的支持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国际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倒萨”:美国多重战略利益的汇合点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就是维持、加强美国的“一超”地位,建立美国的单极霸权。为此需要从三…  相似文献   

7.
2003年美国以武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后,伊拉克人的反美斗争与伊内部各派系间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伊拉克迅即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失序困境.为了实现自身战略利益,达到打造一个亲美、民主、稳定的伊拉克的政治目的,美国重新拾起“反叛乱”战略工具,希望在伊拉克赢得民心并有效地进行国家重建.为此美国在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反叛乱”行动项目,包括在伊拉克战争后期的“增兵”战略.不过,由于伊拉克政治局势异常复杂,美国在界定“反叛乱”战略目标上过分树敌,以及美国战略决策层在伊拉克战争中主导性的低成本理念与“反叛乱”行动对资源和投入长期而极大的需求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美国在伊拉克“反叛乱”战略实施的长远成效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美国霸权主义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美国国内思想、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表明美国霸权主义依旧具有坚实的国内基础;但从国际社会来看,国际反霸“软实力”的增长将使美国霸权地位面临不断被削弱的危险。这两个方面都表明,美国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强化其外交政策的霸权主义倾向,因此,21世纪初国际社会的反霸权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一部分。战争虽然初步发展了伊拉克民主的法制条件,但阻碍了该国民主的物质条件,影响了民主的心理条件,破坏了民主的保护性条件。就美国本身所鲁达到的目标而言,伊拉克战争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美国似乎打赢了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显示了近代以来的战争最为鲜明的不对称性。美反恐战争的不对称性,即为先发制人的绝对强权战略,高新科技的绝对军事优势,以及美国推行的绝对价值取向。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的失衡不对称,是美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重要的现实致因,而追求美国最大利益化,则是其实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追求对全球化虚拟经济的时空支配权,已成为美国获得更大利益的基础性战略目标,也是美国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底牌”。在国际社会间,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这是首要必须的前提,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后果,使得先发制人的战争行为,发生了对国际法合法性的打击,从而产生了对国际秩序难以治理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试图通过伊拉克战争和伊拉克重建来推行其国家战略,实现其国家利益。然而,在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先发制人”的反恐、反扩战略大受质疑,“民主移植”战略效果不佳,石油霸权战略阻力重重,单边主义战略不得人心,国际战略地位严重受损。伊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利益得之少,失之多。美国在当代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相对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示的高科技军事手段,有助于美国推进其军事、政治、国际三大战略。但高科技军事手段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伊拉克战争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政治关系。高科技军事手段不是单边主义的通行证,美国面临着国际关系(与盟友、与联合国、自我定位)的重大抉择。伊拉克战争没有终止伊拉克民族国家的历史,而是提供了一个民族主义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美国赢得了最初的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四年过去了,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陷入一种"撤不得、留不得、打不赢"的尴尬境地。美国之所以在伊拉克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布什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对伊拉克占领政策的制定、执行方面出现了偏差。为了应付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双层压力,在过去几年中,布什政府不得不不断调整其对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政策,改组其外交决策团队,排除新保守主义分子,逐渐向现实主义回归,但却始终未能稳定伊拉克的局势。伊拉克战争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中东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进行的第四场地区性战争,它是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而发动的一场改变中东格局的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加强和巩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并坠毁,机上7名字航员全部遇难。据调查,航天飞机失事是由飞机左翼上隔热片之间的密封层出现破裂造成的。 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萨达姆被捕。3月20日,美英联军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7月13日,伊拉克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此后针对美  相似文献   

16.
雇佣军问题对国际人道法的冲击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主要是指国家相互之间的武装冲突行为。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及美国战后对伊拉克的占领,其中尤其是费卢杰事件中的黑水公司,表明私人军事(保安)公司也开始介入到武装冲突或战争中来。然而,“雇佣军”性质的私人军事(保安)公司参加战争,使得军队开始“民营化”,使得现代战争或武装冲突在组织结构上发生一个质的变化。私人军事(保安)公司似乎与国际法定义下的“雇佣军”不相符合,所以,现代战争结构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它表明人道法在新形势下正在受到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约国家从3月24日起借科索沃事件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一场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以狂轰滥炸为特点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和保卫“人权”为名,实际是美国为施展霸权主义、独霸世界、实现单极世界而进行的摧残人权、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战争。一、滥用“种族灭绝”的罪名并胡乱加以处理是不许可的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很多,国内发生民族矛盾是不免会有的,这种时候如果随便对矛盾中的某一方加以民族灭绝的罪名是不许可的,因为问题往往很复杂,定性是否正确,影响人们对事情能否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从国外的角度看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指导美国新世纪“反恐”背景下国际政策的第二份纲领性文件,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对布什总统余下任职期间里的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直接体现了未来一段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发展趋势。中国作为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打击对象,必须准确把握这些趋势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反霸对策,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韩凝 《外交评论》2014,(2):114-128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便在伊拉克开展了援助活动。国际开发署的援助项目涵盖了伊拉克战后政治、经济与社会重建等多个领域。国际开发署在推动伊拉克战后重建与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强化了美伊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但鉴于美伊之间不对等的互惠关系、伊拉克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情,伊拉克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加之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使得国际开发署对伊拉克的战后援助缺乏持续性的资源投入,这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其援助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而新兴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及美国将高新技术产业化 ,进一步增强了其超级大国的经济与军事的实力地位。美国对伊动武 ,是实现其构建帝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具体到伊拉克 ,则旨在那里用枪杆子输出美式民主制度 ,争夺石油仅为其次要目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将严重动摇联合国的地位 ,已经并有可能进一步在联合国内形成欧洲大陆轴心和大洋轴心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