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8,(3):5-9
执行和解的效力直接决定执行和解的运行,民事诉讼法未对执行和解效力进行界分,应否赋予执行和解以强制执行力学界未有定论。通过对执行和解性质的界分,执行和解性质为不可诉的私法行为,执行和解的效力应当具有不可诉的合同效力,故其不应具有强制执行力,我国《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应当作出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2.
2013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该条款为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在立法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机制等方面着手分析开展执行监督的困难之处,同时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的方式、手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为了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自2009年4月1日起正式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执行工作机制——“分段集约执行机制”,即将执行工作划分为执行启动、执行财产查找查封、执行财产变现、执行结案四个阶段,再将执行法官按照各自优势、能力、性格等特点分为执行启动组、执行调查组、执行财产变现组、综合结案组四组,每组由一名主执行官负责对全组人员和工作进行统一调配、安排,在每个执行阶段配置对应的组别进行集约执行。这样,彻底改变了过去执行工作由一名执行法官“一杆撑到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实生活中大量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违法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初部署开展了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一年多来,各地法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推进,有关职能部门积极联动配合,已取得明显成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立足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机制、攻难点、谋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执行创新为抓手,建立健全反规避执行工作机制、财产查控机制、执行监督管理机制、执行联动机制等各项执行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执行工作的全面提升和良性运行。充分调研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司法实践中各种典型的规避执行案件进行分析提炼,研究反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正式出台了《关于认定和处理规避执行行为若干问题的规定》,成为全省法院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的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既提高了案件实际执结率,增强了全社会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了解和对执行难状况的进一步认识,又赢得了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支持,促进了执行环境的改善。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交流成果,为防范和打击规避执行行为提供参考,本期集中选用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推荐的5篇反规避执行典型案例,为全国各地法院处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同法于1982年3月25日经人民议院通过,自同年7月1日起生效。合同法规定了民主德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经济合同体系、合同关系原则、国家机关和经济单位的任务、合同的签订、合同内容和执行合同的规则,以及违反合同义务和国家纪律所负的责任。合同法的目的是在国民经济管理和计划方面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保证计划、平衡和合同的一致性,并更加积极地运用合同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合同成立是合同法领域的基础问题,但在立法和理论上常将其与合同有效和生效相混淆,造成了合同法内部及其与其他相关制度逻辑上的矛盾,影响合同法功能的发挥。本文拟运用价值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法方法对合同成立的内涵和外延、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进行分析,以区别于合同有效和生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执行的现状及其弊端思考,提出我国刑事执行的改革设想——制定刑事执行法,实行刑事执行一体化,并对此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刑事执行法律关系是刑事执行法典制定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带有前提性的理论问题 ,刑事执行法律关系是刑事执行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刑事法律关系在性质、构成以及刑事执行法律事实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属性 ,是制定刑事执行法典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蔡红曼 《河北法学》2001,19(4):73-75
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拟就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赠与合同中的不履行制度是现今人们较少接触和讨论的角度和领域,而现行《合同法》中亦未出现有该名词的法条。本文对这个制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指出了我国现行《合同法》中关于这个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