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4页)对此如何认识,这里谈谈我的理解。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邓小平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邓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我们必然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首要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有相应的政治改革作保证,否则“转变”就难于实现,实现了,也会随时面临夭折的威胁,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 政治改革能否与经济改革协调进行,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在当前改革已进入整体性攻坚的阶段,应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一、适应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对原有政治体制框架作整体性的调整。 要使政治体制改革能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进行,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制结构作整体性改革,使原有政治体制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我国过去采用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作了充分论述,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和行动指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的观点。邓小平指出:“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0页,以下引…  相似文献   

4.
林舒婷 《党史文苑》2013,(12):38-3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涉及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政权建设、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政治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学习、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有助于我们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更深层次地领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自觉的政治体制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员既要讲民主,又要讲法制──学理论系列党课之九瑞峰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如果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涉及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政权建设、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政治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学习、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有助于我们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更深层次地领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自觉的政治体制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曾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全面改革和发展吸引着全球,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引人关注。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价值。他对于政治体制现状,改革的依据、性质、地位、总方向和主要内容做出深刻地分析和指示,并提出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已取得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坚定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本着这一精神,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刍议如下: 一、十七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了重要的论述,全党全国也有共识。“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总之,今天我国的繁荣发展,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们确确实实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不能否认的。苏联东欧,同样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是他们的后果却是党和国家的瓦解,社会的动乱,经济大滑坡。以苏联东欧经验教训为参照,可以清楚看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码有以下四条经验应该肯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必然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转变职能,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次同日本朋友谈话中明确提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这充分说明,机关改革,势在必行。政府机关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搞好“三个服务”,而搞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政府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韩强政治体制改革,从改革之初我们就把它放到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行不悖的重要位置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  相似文献   

13.
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使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相配套、相促进、相对接,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明确地包括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并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低于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改革理论 改革是新时期的主要标志。改革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新时期。在改革深入发展的时期,我们必须从总体上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改革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它既包含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健康而顺利的发展。一、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政治体制是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确立的,是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和不断强化指令性计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党政不分、…  相似文献   

16.
略论领导体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基本顺利。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什么内容,应该议一下,理出个头绪。”“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对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过一系列论述,形成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和逐步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理论界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及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理论层面的研究空前活跃,成果非常丰硕。本文就近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作一综合性评述,以期使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学者便捷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理论贡献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理论贡献。第一,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区分为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第二,深刻地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与领导者个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提出了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评价标准、基本原则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邓小平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至今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倡导者和设计师,他不仅开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创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他的改革宏伟蓝图中,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他多次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就会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