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发展研究杂志》2005年2月号刊登了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国际商务与亚洲研究系副教授利奥.H.刘题为《中国与新自由主义的对抗:路径依赖、地理与党的自我改造》的文章。该文认为中国获得成功的经济改革遵循了一种介于计划经济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之间的发展模式,而中国的历史、地理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创新是导致中国采取现有发展模式的三个主要因素。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导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所带来的快速的经济增长对减少中国的贫困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学者,如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对国际…  相似文献   

2.
孙瑜 《工会博览》2011,(5):59-59
红色管理做为近百年来中国管理史上一个最大的成功管理案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进行全面归纳与提炼后构建的中国人自己的管理理论体系,它对当代中国的基层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刊《亚太商业评论》2007年第7期刊登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凯瑟琳.A.沃尔什的文章,介绍外国研发投资在中国的增长及其背后的动机、外国研发投资在中国经历的变化和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并且探究了它对亚太局势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利用外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出版的《科技分析与战略管理杂志》刊登了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卡拉克·J.米勒等人撰写的文章《政府在科技创新园区发展中的作用》。文章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企业体制,并对当前世界上主要的科技园区进行了归类研究,指出由市场驱动的英美发展模式不是经济成功的惟一道路,且其自身也存在许多弊端,因此中国应该重视政府在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刊《政治观察》(Perspectives on Politics)第6卷第1期(2008年3月号)发表了玛格丽特·M.皮尔森的书评文章,介绍了玛丽·E.加拉格尔的《传染性资本主义》一书,认为加拉格尔在全球化对中国的劳工阶层的影响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解。加拉格尔重新强调了劳工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当前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关键,这改变了之前十多年的研究中强调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降低导致在国家中重要性下降的观点。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学刊》2011年1月号刊登了美国中国政治研究学会主席、旧金山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白永辉(J.M.F.Blanchard)题为《中国新长征之中国跨国公司:西方研究文献述评》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激发了大量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因、作用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解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束缚,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了全新内容,在保证意识形态合法性从而保证政治环境大致稳定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创造了为世人称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非知识体系意义上的理论,尽管有一些简单而基本的理念;主要说来它是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总和,它们可以成为科学研究、学术探讨的对象,但对待这一理论本身,不能像对待真正意义上的理论那样要求它的概念、范畴等具有定义上的严谨、逻辑上的自恰等等学理特征;它们的合理性主要是由改革开放的成就来证明的.改革的领导力量在意识形态上的选择在中国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依据,改革开放要得以顺利地发展和深化,继续这一意识形态路线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权力制约机制,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但不能因此否认"分权制约"原则;文章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横向分权制约制度的内涵,论述了它的特色,就如何使其更完善健全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现代化理论,新民主主义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个理论认为在落后的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认识是幼稚的,它主要根据书本和俄国的经验,把全盘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一缺陷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引起了诸多悖论并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解体.邓小平理论通过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建立了新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为2007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论坛"所准备的发言稿。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的成功建立在以下两点的基础上:一是它实施了适应本国国情和发展目标的政策和战略,二是创新。而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并解决新出现的问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9,(11)
当财富论坛的大幕降下,静下心来,有一些整体性的感觉慢慢浮现出来。 ①虽然《财富》不过是一本国外的杂志,“500强”也只不过是它的一项排名(有人说更多是炒作和公关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由于选择了中国作为会议主办地,《财富》干了一件影响世界经济的事。它调动了多少中国的政经资源和媒体资源,中国概念又调动了多少跨国公司的资源,交相作用,影响深远。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财富论坛的成功是资源配置的巨大成功。虽然有些中国人嘲弄论坛是“被一本美国杂志弄得神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崛起撼动了西方和亚洲大部.然而,作为这一崛起的关键——毛泽东对中苏保持"永久"友好关系的期冀,却在20年内迅速落空.尽管华盛顿没能及时迅速地抓住这一机会,但对西方来说,中苏分裂的确是一笔巨大的战略收益.中国50年代的崛起最终并非一出完全成功的大戏,它因毛泽东拒绝苏联模式从而引起莫斯科的愤怒回应而受阻.  相似文献   

13.
作为建设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在不断地发展、充实和丰富.世人关注中国外交的焦点,一是它的动力,二是它的潜力,三是它的魅力.这三者恰恰构成了中国外交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正确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8日上午,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将奥运圣火带到了世界屋脊。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它的非凡意义不仅在于兑现了中国人要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的庄严承诺,也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奥运圣火能够成功到达珠峰是不容易的,风雪、严寒和极度缺氧等恶劣环境不仅让登山队员在登山的过程中举步维艰,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作者要给广大读者奉献的,就是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幕后的一个历险故事——  相似文献   

16.
政策分立经常会导致政策滞塞、政策停顿及政策无效率,从而造成政府某些改革不成功。面对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中国需要新的动力来解决掉它。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杂志2005年11月号刊登了英国学者理查德·桑德斯等人题为《私有化与产权:中国将走向完全私有化?》的文章。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私有化在中国改革进程中作用的论争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改革成功的基石是公共企业家精神和模糊的产权,中国改革历程完全不能用来证明私有化的合理性。中国未来改革要想继续成功,必须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不能相信私有化教条。其主要内容如下。导言关于适合于转型经济的战略的学术论争引出了大量的有关产权的问题。根据许多传统的分析,私有化或多或少地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发展道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2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萨米尔·阿明题为《中国发展道路的贡献》一文。文章结合国际共运史和第三世界发展史,探讨了毛泽东开创的在落后国家成功赢得解放和发展的道路至今具有的巨大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和欧洲为中心的,它和当时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同的线性历史观:根据这种欧洲中心的线性历史观,所有的社会将不得不先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和殖民主义直接相关,但是在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也是有历史性的积极意义的),然后才…  相似文献   

19.
英刊《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发表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阿拉斯戴尔.麦克比恩(Alasdair Mac Bean)教授所撰写的题为《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政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分析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所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湖北新军起义发难,总督逃亡,然后,辛亥革命成功.历史果真如此简明?当然不是.武昌起义,史称"首义",即"率先举义",它的结果得等到4个月后清帝逊位,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终结,才宣告成功. 这是一个既推翻旧王朝,又建立新的国家制度的时刻.所谓"民主政治"的肇始,即在这一时刻.细究这一历史时期,其方法论当是厘清各种政治力量,并研究他们的运作与互动.舍此,无可理解庞大的清王朝何以顷刻间颠覆,也无法明白"民主政治"之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