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剑 《河北法学》2005,23(10):109-11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受此观念影响,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立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的环境伦理强调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将环境与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环境保护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理查德·道金斯的遗传学理论和安·兰德的客观主义伦理学对人类的自私本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人性关怀特质。同时借鉴了人性演化论的思想,得出自然属性仍然是人性之根本,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恰恰是人类追求社会属性的体现,环境法学在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也选择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是无可厚非的,过去对之的种种责难,一方面源于对它的误解,另一方面源于责难者的理论错误。当代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在于旧的发展观。要想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吴丽 《法制与经济》2010,(2):138-138,F0003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是无可厚非的,过去对之的种种责难,一方面源于对它的误解,另一方面源于责难者的理论错误。当代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在于旧的发展观。要想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引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刑法的法益是环境伦理的现实化,环境伦理思潮的变动必然会影响环境法律,从而引起环境刑法法益的变动。围绕着如何保护环境,各种环境伦理学流派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迄今为止,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人类·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先后登场并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此相对应,环境刑法的法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伦理观的嬗变对环境法价值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的价值理念深受环境伦理观的影响,现代环境伦理观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再到"可持续发展观"的演进,推动了环境法价值理念从"人类优先"到"生态优先"再到"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更新并影响到环境法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环境犯罪与生态伦理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以生态伦理的视角来看,环境犯罪在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联系中被赋予新的特征,即是环境犯罪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一种表现行为,是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侵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利益与权利,否定环境、资源的内外在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生态自治主义是生态政治学的一个流派。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生态中心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后者包括动物解放与权利说、生物中心主义、土地伦理学、生态中心主义和深层生态学等学说。生态自治主义在伦理、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上都有独特的追求和理解。其理论也表现出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涵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人类社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并将其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个表述还仅仅是一个原生的基本的界定,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立法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可持续发展立法初探王全兴樊启荣在即将迈入21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已被世界各国所肯定和接受。为实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21世纪议程》(1992年),我国制定了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内部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既突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又尊重自然界的先在性,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人本学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重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和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创新。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才产生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系统的综合发  相似文献   

13.
徐元彪  周茜 《法学杂志》2007,28(4):41-43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其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经济法的人文理念,是经济法人文理念指导下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法人文理念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完善经济法制的过程中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盂伟 《法学论坛》2004,19(6):74-77
在环境伦理学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四种学说。其中,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最低性的道德标准,可以作为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审视环境犯罪,可以发现:环境犯罪是对当代人和未来世代人利益的侵犯,其社会危害性并不仅仅体现为经济价值,环境犯罪正在向一种自然犯罪演化。  相似文献   

15.
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伟 《法商研究》2004,21(6):11-15
在环境伦理学中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 (权利 )论、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四种学说。其中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最低的道德标准 ,可以作为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审视环境犯罪 ,可以发现 :环境犯罪是对当代人和未来世代人利益的侵犯 ,其社会危害性并不仅仅体现为经济价值 ;环境犯罪正在向一种自然犯罪演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自然权是一项新兴的权利,它指生态物及生态系统排除人为因素的非正当干扰,按照自然规律和自身属性的指派,维持其自然自由发展状态,实现其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的权利.生态自然权本质上是一项与"人权"相类似的权利,只不过权利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生态物及生态系统.在生态时代,这种"生态自然权"表达的是生态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人一样无差别地所应享有的自由自主发展的权利,以及生态物和人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浅谈适应与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适应与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的重心是发展,它以满足代内代际人类需求,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其根本实质乃是要解决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类需求的满足,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同环境承载力二者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热点问题,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三个层面上。本文主要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关系的演化为线索,从两者的争论入手,比较和分析两种理论的异同,进而阐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涵义进行阐述,其次论述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看动物权利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兴起,标志着伦理道德价值的时代转向.在人类中心主义看来,人是自然其他存在物的目的,人类对自然其他存在物并不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看来是狭隘的,也是当代环境问题的根源.由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道德"理解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展到人以外的物种,这就意味着将动物吸纳到"道德顾客"的范围之内.当代动物权利论的理论基础.正是源自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