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腐败与市场经济没有关系么?蒋明有同志认为:“腐败现象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造成的,而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这句话把腐败现象的产生说成与市场经济完全无关,而只要“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就可消...  相似文献   

2.
试析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的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遇到了反腐败的严峻考验?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此,拟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第一,私有制是产生腐败的总根源。腐败现象,这种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现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今腐败被称为“灰色瘟疫”,席卷全球,反腐败斗争也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活动。腐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根除腐败现象?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此作出了长期的探索,不仅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反腐倡廉思...  相似文献   

4.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5.
梁胜 《人大建设》2004,(1):24-25
说“腐败从幕后走向台前”,似不准确,因为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见不得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走向台前。但是,本文提出的反对“台前腐败”的命题,的确令人深思。无疑,“台前腐败”也是前社会腐败现象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和“幕后腐败”同存共生,如同两个孪生毒瘤,严重地危害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肌体,我们的反腐斗争如不对“台前腐败”重拳出击,后果照样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世界流行病”、“灰色的瘟疫”。对于腐败现象的极大憎恶和对反腐败斗争大见成效的渴望,汇成一股强烈的社会思潮,清除腐败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国为此殚尽竭虑,采取了很多措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最终消除腐败现象呢?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答案:“还是要靠法制”。①  一、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呼唤法制  通常所说的“腐败”,主要是指政权机关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据中央纪委的报告:1992年10月至1997年6月,全国纪检…  相似文献   

7.
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腐败现象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党群关系;其次,腐败现象干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失败的危险。对此,我们党一直十分清醒,从未忽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不断地指出党内不正…  相似文献   

8.
关于“集体腐败”的社会心理环境分析高云近年来,在旧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同时,另外一种具有新特点的并且有某种趋向性的腐败现象———“集体腐败”,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集体腐败,是指领导班子或具有一定权力的集体,作为全部集体或集体的较多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9.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张秉福同志来稿指出,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腐败行为具有隐蔽性、寄生性、节令性、家族化等特点,产生腐败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为了防治这类腐败现象,应深入研究少数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腐败现象的原因,并探讨惩治对策。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历史原因:封建主义残余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存在。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社会制度已  相似文献   

10.
论腐败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对腐败问题的理论探讨开始为人们所注目。腐败的根源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腐败根源的不同看法,可以将反腐败斗争引向不同的方向。事关重大,不可不讨论清楚。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是腐败的根源在导致腐败的多种原因中,处于什么地位的因素才称得上腐败的根本原因或根源呢?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只要它存在,就必然会有腐败产生,或者说,它存在一天,腐败就不可能根绝。杜绝除它之外的原因,只能使腐败现象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能使之完全消灭。其二,只要它不存在了,就不再会有腐败产生。…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了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根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能够根治腐败。(1)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一种自我净化能力,这是克服腐败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团结看作是夺取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视为我党“无价之宝”。实践经验证实党的团结关系到党能否…  相似文献   

12.
“吏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政治腐败,它既是腐败之首,又是腐败之源。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它本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但由于复杂的原因,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又有死灰复燃、沉渣泛起之势。这虽为支流,但大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批判,以期阻止它的泛滥蔓延。“吏治”腐败是一种连锁式的腐败“吏治”腐败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腐败蔓延的特点及其严重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又不得不经常地思考它、谈论它。从有关调查和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消极腐败现象还在以相当严重的态势蔓延。1999年,在浙江省4个市党风廉政建设的问卷调查中,有86.4%的人认为当前腐败程度比较严重。1999年四月,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与新华社件月谈》联合进行的对扣位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调查中,有“%的专家认为今后10年腐败现象“不可能”得到抑制;有24%的专家认为腐败现象“会更加严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也证明,当前腐败犯罪无论是案件数量,…  相似文献   

14.
腐败如流感。如今的腐败现象日益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腐败组织越来越庞大,腐败范围越来越广泛,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腐败程度越来越严重。据联合国统计,每年仅“政府腐败”就要使全世界损失大约6000亿美元的资金。钱、权、利的诱因,使得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腐败这种“流感”免疫。如果不加大惩治力度,“流感”可能就会变成瘟疫。  相似文献   

15.
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本身造成的吗?苏戎安当前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具有“双重效应”,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来自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尤其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权经商等弊端,正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6.
管理经纬     
薄熙来提出:纪检监察也是生产力 “纪检监察也是生产力!”薄熙来不久前鲜明地提出这一观点,他还说,有些地方经济搞不上去,就是因为非经济因素在作祟。 日前在大连市一次会议上,薄熙来说,我们有的干部争待遇,摆豪宴,轻歌曼舞,巧取豪夺,群众的意见很大,政府是不养活腐败分子,不养活败家子的。薄熙来还说道,看到有那么多下岗职工及群众生活困难,我们对腐败怎么能放任自流呢?对腐败现象要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与公共权力不无关联,所以,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公共权力便成为某些学者强烈声讨的对象。有的学者受西方寻租理论的影响,说腐败“来自行政力量对市场的管制”,“根源在于旧的行政权力垄断”,政府权力“寻租必然导致某些官员腐败”,要根除腐败,“...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针对反腐败斗争明确提出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是党中央今后一个阶段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新亮点。对“减少腐败存量”的思考。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所谓“腐败存量”,是指已经发生而尚未受到查处清除的腐败现象总量,既包括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腐败斗争正在不断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反腐败机制呢?从长远的角度看,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严刑防腐机制与普遍性惩治腐败并重。严刑惩腐有其杀一儆百的震慑效果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但单凭杀一儆百的严刑惩罚不足以根治腐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借鉴一些国家在反腐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严刑惩腐与普遍性惩腐结合起来,从实际效果上讲;两种惩腐机制并用,不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点”的腐败现象的打击,而且可以加强对“面”上腐败现象的治理。“点”与“面”并重,能更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0.
浅议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田成有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转轨时期,腐败现象在滋生。这种“病症”很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的诊断。一、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关系腐败问题,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朝代无一不有的社会病疴。在传统社会,法律与道德的萎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