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传统哲学都是关于超验存在的本质的哲学学说.马克思对这种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展开批判.马克思将寻求人类现存感性世界的真理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主题,并将实践作为理解人类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和根据,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2.
批判性思维是通过恰当提问和合理论证进行理性审查和反思的思维。它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技能,具有健康怀疑、理性分析和自觉反思等精神气质。在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形势下,批判性思维对于领导干部改善思维品质,推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建设,健全矛盾研判机制、对话协商机制、情感管理机制和自我校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勇 《学理论》2012,(24):23-25
反思是哲学运思的特点,是哲学的本性所在,也是哲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哲学在反思中实现了自我理论的自觉与超越.反思思维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典型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知识论哲学的本质特征与核心,黑格尔哲学将反思思维这样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哲学究竟反思什么?哲学反思常识,呈现真相;哲学反思方法,追求真理;哲学反思思想,澄明前提;哲学反思人生,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4.
领悟哲学思维的本质,才能进行哲学创新,使哲学追求智慧而不是束缚于智慧。对生存意义的反思,对现实的关注,对未来的展望,都使哲学的功用不可能被替代。无私的哲学批判使人类超越狭隘,不满足于现状,使人类的精神充满生机。培养和提高哲学理论思维能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陆杰荣 《理论探讨》2005,6(4):33-36
哲学就其本性和特性而言是人通过反思的途径表达自身精神需求的内在方式,哲学通过境域式开掘与生成体现了人的境界的精神需求。哲学境界成为人超越自然存在的精神体现方式,主要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指向、自由精神的指向、理想精神的指向以及批判精神的指向。  相似文献   

7.
张未知 《理论探讨》2012,(1):171-173
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最高的价值存在,价值精神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是超越性、否定性、实践性的思想存在,根基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力量,对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立足于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坚实基础,确立了生活人的历史前提;坚持了生产力的历史本原地位,确立了历史过程的中介环节,实现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批判和复归;恪守共产主义这一全体人类的社会人格,克服了启蒙主义政治解放的普遍虚伪,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的时代规定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按照黑格尔自身的逻辑,思辩辩证法是比辩证法更合理的称谓,称谓的改变意味着对黑格尔哲学精神理解的改变。思辨辩证法认为哲学的对象和宗教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即绝对精神的自身演化和自我实现的运动,这种运动以精神的自我相关和自我否定的本性为动力,因而它的开端和终点都是一种中介化了的自我圆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世界观问题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总观点,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和观点。它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深层次的精神支柱,最核心的观点,也是人们的理性世界的基础,制约着人们的潜意识、感情、意志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 《学理论》2009,(27):35-36
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从哲学社会科学上看是科学的,而且也是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本文从耗散结核理论视角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摘要: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从哲学社会科学上看是科学的,而且也是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斯斯 《学理论》2014,(7):77-78
"俭以养德"实质为生存论向心性论的转化,是有觉性的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方式。如把它作为一精神现象加以考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层次:其可行性为人类追逐自由本质所决定的,实现途径是处理自然与精神、经验自我与超越自我关系。它真正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欲望,或是被动性服从说教,而是完全符合人性本质的。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1,(6)
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性必要性,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物质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它是人类摆脱剥削和压迫、走向世界大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它是人类进步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描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而兴起拼跨越世纪,拓展到全世界。进入20世纪,社会主义的内涵不断扩展和深化。在西方,它衍生出多种派别和思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主张。在东方,它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实践变成多国实践,由一种模式变成多种…  相似文献   

15.
申米玲  观潮 《理论导刊》2000,(11):39-40
农民革命动力论,是毛泽东历史观独具特色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一思想特质深刻影响了毛泽东唯物史观的体系特征。   一、斗争哲学的本体论和矛盾思维的方法论   青年毛泽东即确立了运动斗争的宇宙人生观,重视对自我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改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后,更注重对立统一的矛盾学说的世界本体论的探索。《矛盾论》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首先,他把“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看成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本质和核心;其次,他史论结合,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6.
萧沉 《求知》2007,(3):34-3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重要论断,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而要深化对自我革命本质的认识和增强其实践进路,务必要上升到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自我革命的规律是由构成它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内部矛盾运动所决定的,其中,社会发展要求与党的现实主体具体素质状况之间、党作为整体意义上的党格要求与其现实主体具体素质状况之间、党抽象的理论观念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现实中党员个体内在已有的素质状况和所接受的各种素质要求之间等矛盾性关系是主要内容。相应地,这些内容决定了党在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应和引领规律、教育和斗争规律、转化和创新规律、内化和外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社会价值规律1文化的社会价值文化的社会价值是指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要素、观念结构、意识属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具有的积极意义,它主要表现在:文化具有益智功能,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文化具有教化功能,影响人的思想面貌、生活方式、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塑造人的灵魂;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国家民族的共同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系,因而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文化具有存储功能,文化是人类智慧和思想品德的凝结,具有存储人类思想智慧的功能,借助于文化,人…  相似文献   

19.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哲学以批判的方式思考现实生活和哲学自身,通过自我批判实现哲学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并通过批判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拿出优化的方案。正确理解和运用哲学的批判功能,不仅是哲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思维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