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瞭望》1997,(26)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谈携手共谱香港新篇1997年7月1日。随着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完成,香港回归祖国终于变成了现实。香港从此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新时期。此刻,举世的目光都在注视着香港。也有人在心里发问:香港回归中国后能否继...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祖国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坚定地执行“一国两制”方针,充分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从不干预其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为香港和国际社会公认和赞誉。另一方面,以董建华为领导的特区政府在处理内外关系的过程中,坚持依照基本法办事,受到广泛好评。然而,不久前香港终审法院的一宗判决却在香港产生强烈反响,也引起内地法律界人士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有关问题的思考。1月2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就有关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的居留权问题的一宗…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8,(26)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谈创造香港更美好的明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在即,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落实,香港经济面对的困难与未来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谈话。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时都还深深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喜悦之中。香港的顺利回归雪洗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耻辱,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香港问题的许多远见卓识,尤其是邓小平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诚如董建华先生所评说:“‘’一国两制’方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代表12记中国人民对当代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历史将越来越证明,“一国两制”不是局部的举措,更不是权宜之计。在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目的是“加强我们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5.
古漠 《侨园》2001,(6):4-5
赵浩生是美籍华人,著名的记者、教授。他令普通记者、教授所不可及的,是他与大陆、台湾、香港的政界和商界、文化界都有广泛的联系。江泽民、朱镕基、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和他有很多的交往。凭着众多的上层关系,数十年来他穿梭于大陆与台湾、香港之间。其中,他与香港船王董浩云和香港特首董建华父子更有着两代的深厚情谊。 1971年夏,赵浩生从美国到欧洲旅行期间,在中国驻法使馆门前第一次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激起了他要回祖国看一看的强烈愿望。1973年,他请朋友代为向周恩来请示,回国申请很快被有关方面批准。回国时,要途经香港。临去香港前,他给老朋友董浩云打了个电话,把旅行计划告诉了他。董浩云听了很高兴,还邀请赵浩生在港期间住在他的别墅“香岛小筑”。5月初,赵浩生抵达香港,受到董浩云的热情接待。赵浩生与董浩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二战后赵浩生从中国去日本当记者的时候。那时,董浩云在东京交涉日本对华船舶赔偿业务,每次来东京,都和赵浩生一起欢聚长谈。赵浩生旅居美国后,董浩  相似文献   

6.
找回中国人应有的尊严汤恩佳去年底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时,我作为推委会委员向候选人之一的董建华先生提一个问题:“假如你被选中,你将怎样带领港人以做中国人为荣?”董先生回答得非常好。他说:“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传媒各方面开始,使社会认同我们以身...  相似文献   

7.
香港:满怀信心进入新纪元●本刊记者韩舞燕雨后的紫荆花更加娇嫩、鲜艳,洗刷了百年殖民统治污垢的香港更加美丽璀璨。7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开始了“港人治港”的第一个工作日。行政长官董建华及政府各主要司局长,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提早来到已升起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的...  相似文献   

8.
临近“九七”回归,香港经济在消除了各种不明朗因素之后,呈现出兴旺景象,股市交投畅旺,楼市买卖活跃,零售市场复苏,失业率和通胀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新机场等大型基建工程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各种调查、统计数字以及商界人士的预测均显示,香港经济稳步回升,“九七”之后经济前景相当看好。港人以投资行动显示对前途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10):33-33
董建华,这位已被载入史册的香港特首,退休后仍怀一颗“服务之心”,应邀做了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的理事长。这是一份不领薪水的差事,期限是5年:从2006年3月至2010年。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首董建华的祖籍是浙江定海。早在1990年7月,阔别家乡数十载的董建华和夫人赵洪娉女士就带着家人踏上了归乡的路。故乡子弟欢迎您舟山是我国唯一以群岛缀联而成的港口城市,1339个岛屿撒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岛城市”。船王父子董浩云和董建华是这个城市的骄傲。故乡人民对董建华这位航海巨子的到来表现出特有的热情。董建华到舟山后,舟山市政府在董建华下榻的华侨饭店。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欢迎会。市委书记、市长先后致词,代表  相似文献   

11.
董建华发表第二份施政报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于10月7日发表第二份施政报告《群策群力转危为机》,该报告共分4大部分171节,其中经济部份内容有:(一)制定策略推动经济增长:创新与科技、资讯科技、广播和电讯、电影片、中医业、知识产权。(二)加强优势:金融服  相似文献   

12.
黄康显 《侨园》2005,(3):13-14
香港的年轻一代,不少愿意到内地去找出路,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因此“反向移民”的情况已经出现,已非昔日的从内地流向香港,或从香港流向外国,而是从外国回流香港,再从香港回流内地。这种反方向并非反常的逆转,而是正常的流转,特别当未来的香港逐渐走向大珠三角的版图之时。香港基本上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组合中,有半成左右是非华裔人士,他们来自欧亚各地,且各有各的社群,使香港成为国际化都会。九成半华裔人士当中,说  相似文献   

13.
“9+2”行政首长热论泛珠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 引领“泛珠三角”走向世界 香港概况:面积1098平方公里;人口680万 泛珠三角中内地省区是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资源条件和开放水平居全国前列;香港则有资金、财务、信息、服务等优势,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和营销能力,可以充当区内增  相似文献   

14.
6月30日黄昏,英国在添马舰基地以东的填海区自行安排“告别仪式”。据传英国政府将邀请各国政要、仍然在世的历任港督以及香港部分政界、商界人士参加,整个仪式的费用由英国政府承担。入夜,中英两国高层代表及应邀前来现场观礼的嘉宾步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第二期大会堂前厅,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英国军方和中国军方仪仗队举行正式敬礼仪式。两国高层代表致词。接近午夜时分,起奏英国国歌,在乐声中降下英国国旗和香港旗。7月1日零时,起奏中国国歌,在乐富中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区区旗。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  相似文献   

15.
深圳信息     
港人认为深圳再造“香港”应该注重法制深圳市已制订了“再造第二个香港”的规划,准备在2010年基本上达到香港当时的经济水平,现已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计划投资一千亿元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理,发展先进工业和高科技,发展第三产业,金融业证券、期货、产权等市场,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法规体系等。香港一些人士认为,深圳所订的规划,主要注重经济方面是不够全面的。要知道香港之所以经济繁荣是与健全的法制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这些,香港人可以在法制的约束下,自由地生活工作,外国人也乐于到香港投资。因此,深圳要再造“…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既善于把本质与非本质、主体与非主体的东西区别开来,又善于在坚持本质和主体的前提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当年谈到邓小平时,说他“棉里藏针、柔中离刚”,就是指他有强烈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并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做到了二者的统一。邓小平的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于他构思“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始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领会。一是在中央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坚持主权问题上决不让步的原则立场。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收回香港主权问题,解决1997年以后香港采取…  相似文献   

17.
董建华称特区政府会坚守联系汇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6月10日强调,虽然日元再回落时对香港以至亚洲金融市场带来冲击,但特区政府维护联系汇率的决心没有丝毫改变。同时政府不会对属于自由市场操作的股市作出任何干预。他还间接否定了明年会制订赤字预算案的说法。今年首季港GDP出现负增长不久前,香港政府发表的1998年首季经济报告显示,今年首季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与去年同期比较下跌约2%,为香港经济13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由于受香港本地消费及旅游业收缩,对外贸易放缓等因素影响,估计香港今年本地生产总值难以达…  相似文献   

18.
一位高僧问一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年轻人答:“成为人上人。’:高僧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理想,是欲望!”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6,(51)
在12月11日举行的推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董建华先生以320票被推举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在此,我们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广大的香港同胞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产生,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以主人翁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按“一国两制”的方针,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历史将掀开新的一页! 首任行政长官人选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后,即  相似文献   

20.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