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多次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水杨酸与敌百虫溶液配合应用治疗等畜(禽)疥癣,可以提高疗效。 用5%敌百虫、10%水杨酸混合液治疗马疥癣,局部涂擦,每日两次,连续用药一周,可使患部角质层脱落,红润皮肤滋生,半月余被毛复出痊愈。 猪的疥癣用10%敌百虫与等量水杨酸配合溶液涂擦,每日一次,连用3至5天,可在一周后痊愈。 羊和水貂的疥癣,可用2%敌百虫、5%水杨酸溶液,间隔两天涂擦一次,一般用药两次即可痊愈。 用水杨酸、敌百虫溶液浸泡鸡疥癣(突变膝螨)患趾,每天浸泡数分钟,连用三天也可收到很好的疗效。但因鸡对有机磷药物很敏感,故敌百虫的浓度不应高于0.5%。  相似文献   

2.
配制 精制敌百虫粉10克,加克辽林10毫升,再加入凉开水500毫升,充分振荡,使药混匀、溶解即成。宜现配现用。 用法 先将猪患部的结痂去掉,用温清水洗净,然后涂药。患部面积过大时,可分两区轮流涂药,以防引起中毒。天冷时应注意防寒。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蜈蚣酒精浸液外涂法治疗牛皮霉菌病13头、猪12头、猫8只、试验兔10只,全部治愈。 配方 95%酒精500ml,蜈蚣5条进行浸泡,其浸泡液临用前加等量的蒸馏水涂抹于患部皮肤,隔天涂药1次,用药4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4.
我县牛羊疥癣病严重,个别地区致死率达11.3%。用曾六六六、敌百虫治疗,疗效不佳。后采用农药杀虫脒油剂,经临床试验,治疗山羊46只,治愈44只,治愈率88.4%,治疗耕牛21头,全部治愈,同时在农村推广应用,治疗山羊114只,治愈率为84.2%,疗效显著。 药品及用具 杀虫脒(又名杀螨脒和氯苯脒),乳白色,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对人畜毒性低,使用安全,有2%和90%可溶性粉剂两种。可配成1%、0.5%、0.3%油剂充分拌匀装瓶,亦可临时配成0.01%水剂。并准备背式喷雾器及水桶等。  相似文献   

5.
邯郸市峰峰矿区兽医院用酒和车前子治疗牛胎衣不下13例(奶牛11头、黄牛2头),服药后最多两天即可衣下。 方法是:车前子250~300克,酒(市售白酒、兽用75%酒精均可)适量,以拌湿车前子为度,药酒掺拌均匀后点火烧,边烧边搅拌,酒烧完为止。放凉后碾成药面,加温水成稀汤样,一次内服。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7.
我县于1984~1986年,采用毗喹酮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2627例,转阴率为98.72~100%,并对部分治疗牛进行了血液生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耕牛及分组:由疫区松湖乡和昌良乡选用自然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牛共55头,其中水牛30头、黄牛25头。共分4个组:试验1组20头水牛,按10mg/kg剂量三胃注射;试验2组有黄牛15头,按15mg/kg剂量三胃注射;对照1组有10头水牛,按25mg/k6剂量口服;对照2组有黄牛10头,按30mg/kg口服。 2.测定项目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个月测定以下生理指数:红细胞数(试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11例(其中水牛8例,黄牛3例)的多发性皮肤疣患牛,试用手术摘除初发(一般是最大)的一个疣,其余的不作任何处理的治疗方法获得成功,方法是在疣的基部周边切皮肤至真皮层,摘除疣体,皮肤创口稍加处理(其中1例压迫止血、2例烧烙、8例涂5%碘酊)。手术后10~45天其余疣体则见逐渐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间宿主调查、黄牛粪便生物学检查、病原体鉴定、人工培养尾蚴感染黄牛和家兔试验、药物治疗病畜等一系列研究,证明长江三峡上游的万县、涪陵、黔江、重庆、南充和达县等地(市)有东毕吸虫病流行,中间宿主是狭萝卜螺和小土蜗。解剖黄牛34头,感染率达33.0%~44.4%,感染强度为1~4000条;用生物学方法检查黄牛1268头,阳性率为23.20%;采用硝硫氰醚等药物治疗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病牛460头,转阴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据1982~1983年在拉萨、日喀则和那曲三地(市)的6县10区的不完全统计,共产黄犊牛5432头,发生腹泻的有1343头(发病率为24.72%),死亡496头(致死率为36.93%)。1987年5~9月,我们在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和林周县采集发病黄犊牛粪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实拉萨市黄牛存在轮状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12.
从1974年起,我们用冰片治疗牛闹羊花中毒56头(水牛48头,黄牛8头),均一次获得痊愈。 治疗方法 一般以50克为基础用量,根据病情、体重进行加减。即500~700斤的成年牛用冰片50克,体型大,病情较重的稍加,反之则稍减。用法是将总量的三分之一冰片加水25倍溶化稀释灌服,其余三分之二冰片加水60倍溶化涂擦背部及全身。  相似文献   

13.
马骡过敏性皮炎(马蠓咬过敏性皮炎)是南方马骡中的季节性疾病。一旦得病,年年复发,不易根治。我们经过二年的实践,用石蜡油(或食油)溶解精制敌百虫粉治疗此病,收到很好效果,已治疗马骡4匹,均当年治愈。 (一)具体方法 精制敌百虫粉20克、石蜡油(食油) 300毫升、水200毫升。先用水将敌百虫粉溶解,后加入石蜡油(食油)充分摇晃均匀,用粗铁丝或竹棒捆上棉花纱布,蘸敌百虫油溶液涂于患部,每天或隔  相似文献   

14.
读了《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第 5期中的“用敌百虫治疗肠麻痹”一文,我认为肠麻痹症完全可以用比敌百虫更安全、使用更方便的甲基硫酸新斯得明来治疗,用敌百虫治疗该病没有推广价值。其理由: (一)敌百虫、新斯得明同属胆碱酯酶拮抗剂,它们均是通过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而引起肠蠕动加强。敌百虫与胆碱酯酶结合是不可逆的,而新斯得明则是可逆的。 (二)敌百虫进入体内后,对各组织器官没有选择性,能进入血脑屏障。而新斯得明对各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它对胃、肠、子宫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5.
(一)一般情况 1973年以来,我县主产水稻的江彰平原每年冬末春初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耕牛“肿蹄病”。据三合、德胜、河西、让水等乡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病597头,其中水牛592头(死亡和致残188头),黄牛5头(致残1头)。10年来门诊收治留有完整病历的86例的统计情况为: 1.症状分类:并发干尾于耳41例,占46.7%;肿蹄干尾8例,占9.4%;肿蹄干耳13例,占15.9%;仅肿蹄24例,占27.4%。 2.病机分型:湿热证71例,其中水牛67例,黄牛4例;寒湿证15例,其中水牛14例,黄牛1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单县是砂碱地带,缺乏青绿饲料,故猪常发生尿结石。我们从1974~1979年采用膀胱造瘘术对130头病猪进行治疗,治愈116头,死亡14头,治愈率达89%以上。 (一)手术方法 对患猪取仰卧保定。手术部位在腹中线右侧耻骨前缘,倒数二、三乳头间外侧。按外科手术操作规程剪毛、消毒,用0.25%普鲁卡因20毫升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腹腔,露出膀胱,用输液放气头针插进膀胱,进行放尿,待放出三分之一尿液后,将部分膀胱拉出,切升,膀胱切口应略小于皮肤切口。放出全部尿液后,取出尿结石。用0.1%利凡诺冲洗腹腔。然后将膀胱壁和腐膜、肌肉、皮肤一起作环形连续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目前对牛流行热病尚无特效药物,笔者使用针刺尾段督脉和八字、交趾穴治疗62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负责业务的三个大队29个生产队有278头牛,1983年7月15日至8月29日,分别在三个大队9个生产队共发生牛流行热病62头,发病率为22.3%。发病对象为6月龄~13岁黄牛,尤以2~7岁多发(49头,占总发病牛的79%)。症状较轻者(尚未瘫痪)44头,占总发病71%;重者(瘫痪)18头,占总发病的29%。水牛未见发病。 (二)临床症状 一般是突然发病,体温40℃以上,最高可达41.7℃,稽留1~2天。患牛精神倦怠,被毛逆立,肌肉有时颤抖,流泪、涕及口涎,体端发凉,皮温不均,鼻镜及躯体  相似文献   

18.
耕牛霉烂甘薯中毒在兽医临床上较多见,但因饲喂黑斑病甘薯幼苗引起耕牛中毒,还未见有报道,近几年,笔者在门诊上遇到8例(黄牛1头,水牛7头),其中1例因抢救不及死亡外,其它7例均治愈。 (一)发病情况 本病发生在翻整薯种地的6~8月份。耕牛吃了黑斑病甘薯幼苗后4~12小时即呈现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甚者在150米远的  相似文献   

19.
牛肠黄是四川省役用牛只常见多发病之一。常因确诊困难,延误病机或失治、误治而造成死亡。现将1972年4月至1977年7月记录较详的74例,初步整理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1.动物种类:黄牛38例(占51.4%),水牛34例(占45.9%),乳牛2例(占2.7%)。黄牛、水牛全为役用牛。两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以来,铜仁地区发生以水牛为主的蹄腿肿烂病,给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作者采用自拟的中草药药方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发病情况 1.发病数:调查126头牛,其中水牛发病122头,占96.83%;黄牛4头,占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