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客运未尽安全保障职责,致使旅客遭受第三人侵害的,铁路方应当是直接赔付义务的主体,要承担合理的补偿。建议撤销滞后的《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赔偿标准可借鉴《民法通则》相关法律规定,以平衡铁路旅客损害赔偿与其他人身损害赔偿幅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客体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范围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不利于司法实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东航"11.21"空难为切入点,对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作了普遍的分析,特别指出我国目前旅客运输的赔偿存在的突出问题,即赔偿责任限额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然后从立法的角度对我国的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制定机关、程序、额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应当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国务院铁路管理部门在制定条例实施细则中应当明确规定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适用限额赔偿。第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对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作出统一规定。第三,增加保险份额,实行自愿保险。改变目前强制保险制度的不足,适度提高保险费。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登记错误致人损害赔偿的性质不是民事赔偿,而是行政赔偿.不动产登记错误致人损害赔偿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存在适用上的竞合关系,应从立法纵向发展的角度对其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梳理和界定.不动产登记错误致人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存在一些难题:不动产登记“错误”认定中的法律适用,不动产登记机构与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的当事人责任分担问题上的法律适用,不动产登记机构向造成错误登记的人追偿时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6.
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是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民法学界和刑事诉讼法学界备受争议的热门话题,也是法学界和司法界长期争议的焦点问题。在此问题上立法的模糊,理论界的众说纷纭,司法解释的相互矛盾,法官判决的不一致,给司法实践和法律实务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对此,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终于有了定论,但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因为由法院刑事庭审理,一些法院还是按照最高院刑事司法解释处理,而不予支持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本文在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含义和我国民事法律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上,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和事实,深刻阐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确立并严格执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废除与法律相矛盾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7.
国家侵权行为包括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这些侵权行为都会给受害人造成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造成的精神损害往往是受害人更难以承受的,但在行政赔偿的立法上,我国只规定了物质损害赔偿,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作出规定。本文就行政赔偿中难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原因以及因没有确立行政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而造成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过错配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笔者从婚姻法律制度入手对离婚损害赔偿范围、离婚损害赔偿的数额认定、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三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既可以使过错一方受到经济上的制裁,也可以使无过错方得到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有利于有效地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是因侵权行为而给被侵权人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以及精神利益方面的损失,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相当的负面影响。为此,各国一般都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希望能够以金钱这种方式来对被侵权人受伤的精神加以慰藉,我国也不例外。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所必然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以及对精神需求的相应提高,现行立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性,存在着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不断增加以及医患关系的不断恶化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何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不断增加,甚至出现医闹、殴打医护人员的现象?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医疗纠纷案例,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医疗侵权赔偿纠纷法律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医疗卫生法律关于医疗损害赔偿和鉴定"二元化"存在的不足,提出设置商业自行投保、政府投保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独立医疗过错鉴定和构建一元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是随着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确立而为人所常提及的概念。但是精神损害的客体是什么,与财产损害有何区别,其具体内涵如何,学界意见并不统一,影响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与完善。精神损害应“是一切非财产利益上的不利益”,宜将其区分为“事实上的精神损害”与“法律上的精神损害”,以更好地理解和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当身份权被侵害时,受害人遭受的精神损害和精神痛苦往往极为巨大,对此法律是否应当给予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救济,国内外学理、立法和司法实务对此态度固然不同,但总的发展方向是渐趋肯定之态度。为回应当事人在法律规范变革中的积极作用,平衡当事人利益,以及遵循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我们理应构建我国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难点问题一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之确定应始终贯彻以受害人为中心之理念。我国即将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应有明确规定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在具体立法时还应注意使条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3.
信赖利益是两大法系学理及判例在讨论和确定合同损害赔偿范围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两大法系对信赖利益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分歧.在学理上进一步认识信赖利益之含义,统一对信赖利益的理解,将信赖利益之赔偿引入违约赔偿情况下加以适用,对于在立法、司法和学理上认识违约赔偿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英、美、德、法等国的成文法或判例法大体上可分为属于"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之债、属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之债、兼跨"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之债和"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之债、属于"其他依法律之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之债四种.就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学说大体上可分为债务不履行说、侵权行为说、违反"契约性的婚约"构成债务不履行而违反"事实性的婚约"构成不法行为说、财产损害赔偿基于契约不履行而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基于侵权行为说、特种责任说五类.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当属侵权行为之债.  相似文献   

15.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制度相适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甚少,存在诸多缺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和保障,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是近年来我国民法界和司法界讨论的热门课题。通过分析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及成因背景,探究百年来争论未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哲理基础和社会功能,结合最新司法解释,重新诠释中国法律,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取得了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侵权损害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我国《国家赔偿法》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物质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和精神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赔偿请求权人仅限于受到精神损害的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确立"金钱赔偿为主,精神补救为辅"的原则,算定精神抚慰金时应兼采"不同损害不同赔偿"和最高赔偿限额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国奉行大陆法系的一般做法,对于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采用"补偿性原则",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侵权行为带来的损害只依靠"补偿原则"难以获得足够的救济,同时也为了预防和惩戒故意、重大过失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仅在"产品侵权"中谨慎地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原则,以期实现法律的实质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规定,"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受到侵害,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比较法上,特定情形下侵害财产权益所致精神损害可适用金钱赔偿。传统民法认为,"人"是抽象的主体,"物"是满足"人"的社会经济生活需要的客体,"物"的侵害并不导致"人"的精神损害。随着民法中形式的"人"到实质的"人"之转变,"物"与"人"之间关系的个殊性受到关注。对"物"的侵害,将侵害"人"在"物"上所体现的意志,精神损害源于对"人"在"物"上的精神利益之侵害。法律中明确规定可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财产权益侵害之类型存在不足,概括规定"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受到侵害可获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航空旅客运输有国际国内之分,在法律适用上有所差异;国际航空运输中主要适用华沙体系和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国内航空运输则适用各国国内法的规定。从国际航空公约和我国航空法对旅客损害赔偿责任体系的比较看,二者对旅客损害赔偿责任期间、损害构成、赔偿主体等规定模糊,我国航空法对旅客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规定的比较单一,赔偿标准较低。我国应当结合国际航空条约中的有益规定和国内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对航空法进行修订,这是健全和完善我国航空法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