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  陈世柏 《求索》2014,(7):13-18
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梦,海外移民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海外移民中国梦由家族梦(包含个人梦、家庭梦和家族梦)、族群梦、家乡梦、中国梦与世界梦组成。家族主义是其家族梦的思想基础,族群意识是其族群梦的思想基础,宗亲观念和故土情结是其家乡梦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其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大同思想是其世界梦的思想基础。海外移民中国梦的构成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海外移民家族梦是其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最低层次;族群梦和家乡梦处于中间层次,它们是连结其家族梦和中国梦的纽带;中国梦和世界梦处于最高层次,它们是海外移民的最高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价值意蕴,体现了共同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内在统一。这一文化价值意蕴,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自我生命与群体生命"合二为一"的价值传统,从而决定了"中国梦"在当今时代所独有的精神特质,即"中国梦"是建立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基础之上,融"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为一体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时代特质深刻地体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加强当代大学生同中国梦的紧密联系,需要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去弥合,使其突破表层的学理灌输,成为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与认同,这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就是精神动力。必须破解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的培育密码,从理念、机制、环境和载体方面着手,唤醒深藏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动力,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9)
1977级、1978级大学生是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以后招收的第一、第二批大学生,这一群体成员的命运和社会巨变、文化震荡及时代语境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的智慧力量、情感力量与意志力量同社会相互融合,其个人实现、群体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关系紧密统一,1977级、1978级大学生群体的这一历史现象在当代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同样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其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对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词,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去透视“中国梦”,对于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构筑“中国梦”的同时,必须重视共同体这一政治哲学向度,必须不能忽视人的自我实现抑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重庆岁月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共产党直接领导和影响的一部分进步人士也到了重庆。重庆期间,活动在科学一社会问题领域中的群体主要有三个,这就是中国学术研究会下设的自然科学组,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以及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二者分别发展成为公开的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九三学社。这三个群体的成员互有交叉,并且都与中国共产党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中国学术研究会成立于1938年,由郭沫若发起并任会长。研究会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组。在自然科学组的成员中,有中共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梓年,有原上海自然科学座谈会的主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研究》2013,(4):22-22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精神。本刊特设“理论热点问题专论”栏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这一主题征文,研究内容包括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取向、实现条件、内在动力、外部环境,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色,中国梦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9.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13,(10):10-1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的有机统一,而保障包括女性在内的每个公民平等地拥有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的机会,以及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权利,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从这一视角出发,以199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的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依据,透视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一、实现“中国梦”:妇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百余年间“中国梦”的每一次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分化出了青年这一“准社会成员”群体,这一社会群体不仅以他们特有的心理标志体现出来,而且还以他们的政治主张、文化圈、生活方式等体现出来,而表现内容的剧烈形式是青年运动。青年运动不仅强烈地表现出青年这一社会群体独立的要求和意志,而且其本身表明青年已作为  相似文献   

11.
由于年龄和思维方面的特点,青年群体表现出与成年群体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有下述方面:一、群体内聚力:青年群体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极为重要,它能使成员间的关系密切,并使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使成员在群体内部积极活动的吸引力叫群体内聚力.一个内聚力较强的青年群体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提出是我国近代以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维度。因此,对中国梦的理解不仅应厘清其自身涵义,还应在与美国梦、欧洲梦等不同价值观的比较中,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梦是以现实中的个人作为其理论出发点,来建构其理想信念的。中国梦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性和理想性不仅符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而且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与民族认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学中有关民族关系的研究已拓展为对文化本质和文化认同意义上的理解。较早时期的研究常将文化认同和文化的族群性相提并论,然而最近的人类学理论观点却认为,文化和文化认同是两个独立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不必反映世代传承的或是纯粹的(gcnuinc)文化传统。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阶层,甚至一个国家也许在其与其他群体的接触和同化过程中继续创造或传承其文化传统。而这一群体成员把未变化的文化传统阐述为文化认同。事实上,他们把其他群体与他们发生接触的语言和文化因子混合,甚至处于一种稳定的群体关系状态之中。许多个体(individuals)也许改变他们所声你的认同或是跨越群体成员身份的界线。这就是巴特早期关于族群和边疆研究的基本理论见解(position),这一理论开阔了许多人类学家的眼界。利奇(英国人类学家) 1954年从事的缅甸克钦语群民族认同研究也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意义(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彭钊 《前进论坛》2013,(7):22-2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也是民主党派的奋斗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强大的群体凝聚力与职工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必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一、群体凝聚力与职工积极性在相互的作用中运动发展一个团结友爱、生机盎然的群体,能给其成员带来温暖和激情,催人奋进、锐意进取,其成员将为该群体的兴旺发展竭尽全力。在这样的状态下,个体行为的积极作用又进一步促进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1、群体凝聚力是职工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是人民之梦。中国梦体现了近代梦、现代梦与当代梦的统一,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统一,中国梦与中国世界梦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质上是实现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其奋斗目标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需要透过“中国形象”外在的现象去探寻“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形象”是黑格尔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这个地处遥远的东方帝国进行了现象学层面的解读,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梦”的一种尝试性理解.尽管从根本上看,这一带有傲慢与偏见的“虚幻的乌托邦”的指认充满了想象与象征的意味,是一种帝国主义或种族主义文化逻辑的表达.但是传统旧梦的破碎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孕育与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反思资源.  相似文献   

18.
吴珊 《当代广西》2014,(19):34-34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深刻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克难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心民气,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升华精神境界,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众志成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所向无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深厚理论素养的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决定的,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内在统一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找到的正确道路,是得到历史和实践检验、时代和人民认同的科学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实现,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并把中国梦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必须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其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