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募基金会的资金监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监管是公募基金会法律监管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公募基金会资金监管的法律依据位阶偏低且部分内容不合理、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税收激励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强制力不足,不仅削弱了基金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能力,也对其声誉及公信力产生了损害。应提高监管的立法位阶并完善相关单行立法,构建由基金会自身、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及公众、司法部门组成的多元监管主体结构,完善税收激励、信息披露、绩效评估与问责等配套监管机制,加强并优化公募基金会的资金监管。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往往引起谣言,网络谣言是谣言在网络背景下的新形式,网络属性使其与现实谣言具有明显的差异。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中增加社会恐慌、社会压力,容易造成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质疑,也易造成网络秩序混乱。在公共危机中,网络谣言具有生成、传播以及消亡机制。为了防控网络谣言的产生,应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提高公民理性认知和加强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高负债性和社会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成为必需,同时良好声誉对银行的巨大价值又使其具有信息披露的自发动因.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立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远不完善,而且实践中也是漏洞多出.在制度上推动自愿性信息披露、完善其要素规定并加强法律责任是完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银行曝光“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名单”,在引起广泛争议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信用立法制度缺失,暴露出了信用信息披露与信息臆私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加强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在进行信用信息公开时坚持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原则,权利协调原则,人格尊严原则,处理好信用信息披露与信息隐私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警方在重大信息披露时,应遵循及时、真实、有限和规范四大原则。警方遵循及时原则,有利于警方保持信息披露的主导地位,也有利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树立公众对政府的依赖。真实原则要求警方在发布信息时应开诚布公,并注意发布策略。有限原则要求警方必须区别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信息不能公开,从而确定披露信息的范围和内容。警方遵循规范原则。要注意对信息披露主体和信息披露渠道进行限定,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6.
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和优化应当做到坚持原则与创新内容相结合、经济性信息与非经济性信息相结合、加强管理与保护权益相结合及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完善我国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应从增设证券信息披露监管委员会以完善证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健全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强化持续性信息披露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危机管理体制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苏丹红事件,美国9.11恐怖事件,印度洋海啸等危机事件的发生,使公共危机管理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的危机管理体制是比较先进和完善的,本文通过在法律、政府部门设置、信息透明度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中关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比较,揭示出了我国危机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围绕着政府如何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从立法、政府、信息流通、社会参与、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的建立五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目前尚且没有公开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实践中已经允许部分地方政府进行试点。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发行的情况来看,缺乏必要和完备的法律监督机制,立法的滞后性非常明显。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的地方政府债发行情况及其监督机制进行比较,本文提出了修改立法、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等建议,通过构建有序的政府债券发行与监督机制采有效规制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  相似文献   

9.
系列杀人案的信息披露应有所限定。信息披露的主体最好限定为新闻发言官,通过专门的新闻信息官一职,加强信息披露的权威性和实施力度;信息披露的客体应确保披露只面对特定的客体,从而保证侦查秘密不被泄漏;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应对披露可能的利益与可能的损害进行权衡后加以限定;对信息披露渠道的限定要在确保公众可以即时取得有关系列杀人案件的预警信息的原则上,对信息披露的媒介加以约束并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教育公众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绩效评估中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绩效普遍偏低,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开的信息价值不高、政府信息公开传播存在障碍、立法配套机制缺失等。宏观方面应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并突出立法的针对性;中观方面应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引入独立第三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绩效评估机制;微观方面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