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的媒介伦理并非存在于媒介组织出版的媒介伦理手册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深层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之中。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有什么样的传媒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媒介伦理,社会结构和传媒体制不变,与之对应的媒介伦理也很难发生实质变化。但是,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可以通过调整和强化最基本的媒介伦理去改变传播理念,改善传播效果,化解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立足之魂。在企业发展中品牌的打造、形象的树立、价值观的体现等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都需要不断建设、发展、深化、宣传。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崛起,给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播带来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山西焦煤牢牢把握潮流,利用融媒体造势,创新企业文化传播路径,全方位提升企业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在企业文化与品牌传播上所作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场域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生态伦理思想只有与文化场域契合才能在现实中得到发展。西方生态伦理建设进程中成功地利用了以宗教为特质的文化场域,使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推动了西方民间环保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生态伦理建设因简单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难以与中国文化场域对接,导致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在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受阻。中国文化场域的核心要素是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伦理建设必须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4.
冉华 《理论月刊》2013,(2):97-100
在当代中国的传播语境之中,作为传播主体的人已经身份难辨,究其实质他们是各种职业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聚合。传播人身份混杂,所以各自投入的激情的方式也各不一样,抑或是政治的,抑或是职业的,也或者是商业下的矫情。传播之所以作为当代之伟业,自然有其理路可以依循。而我们的思考依然得回归到本质问题之上,在当代中国的场域里,传播伦理似乎总与政治生存纠缠不清,也需要和学术使命互相订正。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的潜在优势,湖北省在七大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现实优势,而品牌影响力是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从湖北省七大比较优势产业中脱颖而出的知名品牌的影响力有限,为更好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湖北省可以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进而增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9,(2)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各类投资要素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变得异常活跃。为争夺资本和人才,国际城市间竞争愈演愈烈,以城市品牌为代表的软实力竞争逐步成为城市竞争的焦点。澳大利亚是世界公认的国家品牌营销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中,维多利亚州(以下简称维州)则是全澳地区品牌营销中最为成功的州府,首府墨尔本更是连续七年被评为世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教师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素,汇聚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在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在高校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均加大了高校教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并将之作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创造高校品牌的重要方面。在培养高校青年  相似文献   

8.
李世中 《今日浙江》2011,(22):50-51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繁重的新形势下,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竞争之本、创新之基,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9.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07,3(1):52-53
荣辱观作为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是良心中最基础的内在要素,也是良心中最基础的运行机制。提出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凝聚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精髓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繁荣的同时负面影响接踵而来.由此,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首先提出了责任伦理的概念.责任伦理提出行动者必须考虑自身的行为后果并为之负责.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企业,应该注重责任伦理建设,由此推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东 《前沿》2002,(11):32-34
广告是指向性非常强的信息传播活动。在当今企业竞争更加趋向于品牌竞争、广告创作日益个性化、广告传播环境愈来愈复杂化的背景下 ,广告创作必须愈加重视品牌的中心地位。广告大师奥格威关于广告要全力突出品牌的主张依然是广告创作无可争辩的定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家文化的实体性要素--居所即家.对于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读方式,可以是辞源上的解读也可以是文化心理上的解读.不同的解读方式必然呈现不同的意义.本文着重从人之主体意义、人之需要两个角度展开了对之家之筑造的伦理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酒店竞争的加剧,酒店品牌资产作为一个新概念,得到了业界的充分关注。如何理解酒店品牌资产以及如何促进其品牌资产的增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议题。品牌元素、个性服务、营销组合、品牌传播、次级品牌知识等应该成为品牌资产增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需要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跃奎 《前进》2002,(2):31-33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网络,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上各个国家、部门及个人而形成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提供了技术支撑,也给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精神和实践行为等带来了深刻变化.它以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人类在网络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时代共鸣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亟需通过加强网络伦理建设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卿定文 《求索》2008,(11):26-28
金融伦理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三个机制:一是嵌入机制,存在两种形式的嵌入与提升,其一是将商业银行及其员工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提升至符合金融伦理的要求,其二将员工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或者不同层次和程度认识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转化为一元价值观。二是屏障机制,在金融伦理作用下,商业银行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其员工、产品与服务、信息与信息技术、经验等组成要素屏障起来,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并有自身独特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认同机制,注重金融伦理的商业银行有利于提升其社会美誉度,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认知使用价值,增加对所选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徐婷 《创造》2016,(7):62-6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社会的传播领域,媒体总是浮在风口浪尖上,它是社会的窗口,每天都为人们提供鲜活的风景,因此总是备受社会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新闻传播伦理问题被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曾广受关注的“北京广渠门遗孀上《完美释放》”事件入手,分析由澄清不实新闻报道这一动机而引发的“消费苦难”的质疑事件,探讨我国新闻传播伦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理性回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品牌作为旅游饭店的一种无形资产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旅游饭店的竞争亦从产品的竞争升级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的塑造在旅游饭店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饭店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全面认识基础之上.要塑造独特的优势品牌,关键在于品牌塑造中的大胆创新,如理念创新、定位创新、营销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后,铁路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但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竞争上,而产品竞争也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在现代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形的、潜力无限的资源,是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铁路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运输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以当代文化创意活动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城市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品牌传播也受到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普遍关注,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核心竞争力,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传播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对内能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对外能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学者郑涵、金冠军、张莹认为  相似文献   

20.
李少博 《前沿》2010,(3):89-91
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巨头涌入中国市场。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品牌的激烈竞争,只有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全力塑造民族品牌形象,才能克服竞争中的同质化制约,取得更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常见误区谈起,重点阐释了塑造民族品牌形象的三大文化策略:个性化文化策略、可持续性发展文化策略及兼容性文化策略。提出以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为核心,以品牌特质为核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文化概念;倡导品牌设计中的绿色文化概念,品牌行为上的森林法则概念以及品牌营销中的公益文化概念;主张在品牌国际化战略过程中,通过品牌翻译、品牌传播、促销活动本土化等举措实现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最终使品牌文化转化成民族品牌的强势营销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