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暗网"是使用常规方法无法进入,可以实现匿名访问的网络空间。它虽然能够满足用户匿名访问互联网,但也给不法分子进行贩毒、走私、色情、洗钱、售假、从事恐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场所。近年来,国际社会加大了打击涉"暗网"犯罪活动的力度,摧毁了多个大型"暗网"非法交易网站。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面对"暗网"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打击涉"暗网"新型犯罪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应当学习借鉴欧美国家打击涉"暗网"犯罪活动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网络国情,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宣传,加强技术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有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网治网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违法犯罪日益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各种通信群组肆意进行网络相约违法犯罪活动。敲诈勒索、绑架抢劫、雇凶杀人等严重网络相约犯罪行为与日俱增。加强网络相约犯罪的源头治理,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章规制,构建各方联动协作的配合机制,加大网约犯罪的打击惩处力度势在必行,重拳整治网络违法犯罪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不断升级,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多变,呈现出新的犯罪特点。企业网络数据库泄露、社交平台及微领域犯罪、P2P网贷平台集资诈骗等网络犯罪现象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传统的网络诈骗、网络毒品、网络色情也不断幻化升级其犯罪手段,更加具有迷惑性;网络犯罪有威胁线下传统领域的趋势,值得人们警惕和防范。对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和企业监督,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多举措提升犯罪治理能力,压缩网络犯罪的生存空间,才能有效控制网络犯罪,营造稳定、和谐的网络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治理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内容。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新型网络犯罪及其造成的法益侵害给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带来威胁,各界需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梳理深度伪造型网络犯罪的现状及特征。目前,我国在治理此类犯罪方面存在一些难点:算法生成内容难辨真伪,犯罪识别难;深度伪造技术应用平台频现,违法行为监管难;合成作战机制有待健全,侦查打击难;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定罪量刑难。为此,要坚持源头治理,统筹布局;推动网络新型犯罪治理体制创新,赋能智慧侦查;主动开展技术防范,利用反深伪模型进行预警;强化网络多元协同治理,加强各行业合作和平台自治;完善网络治理相关法律,依法打造深伪犯罪行为;加强伦理道德引导,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应用。  相似文献   

5.
黑灰产业不断为暗网毒品犯罪“供粮输血”,亟需加以有效惩治和预防。暗网毒品犯罪黑灰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链条长、合法与非法相交织及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必须充分运用刑法现有罪名,科学实施司法解释,适时增加新罪名对其进行惩治。同时,要从预防的角度引导软件开发、售卖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物流、快递企业有重点地实施合规计划,才能规制黑灰产业,从源头上挤压暗网毒品犯罪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房产交易市场的发展,各种涉房诈骗犯罪日趋增多。涉房诈骗犯罪属合同诈骗罪,认定此类犯罪要把其与诈骗罪严格区分开来。预防和治理涉房诈骗犯罪应加强法制宣传,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整治制假行为,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状况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有三:犯罪数量明显上升;犯罪质量日趋严重;犯罪有向组织化、技术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实行以下措施:1.建立自上而下的各种预防与打击犯罪的制度;2.落实基层预防犯罪工作;3.加强快速反应能力;4.加强对犯罪的研究,注意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顽疾,它不仅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还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毒品犯罪国际化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座孤岛,必须将毒品治理放在国际大环境下进行审视。全球毒品问题治理政策分歧加剧、新精神活性物质蔓延、国际毒品合作机制缺陷、暗网销售猖獗、毒品市场日益复杂等多元的原因,致使毒品犯罪泛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采取的强有力毒品治理措施,为国际社会毒品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网络赌球犯罪具有无具体被害人、跨区域作案、借助暗网逃避侦查等特征,其案件侦办工作存在线索发现难、侦查取证协作难和取证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区域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内外侦查协作机制,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提升网络赌球犯罪的取证水平,从而有效打击这类犯罪,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黑产犯罪不断衍化,对互联网有序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治理工作,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但是,针对网络黑产犯罪的法律适用、线索获取、证据收集、源头整治等方面尚存在不少困境。鉴此,网络黑产犯罪的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精准适用法律法规、密织个人信息保护法网以强化法治保障,二是情报引导线索收集、技术支撑获取证据提升打击能力,三是多元主体跨界协同形成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