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波兰尼的意会知识理论被誉为认识论的“第三次哥白尼式革命”,其提出的意会认知结构对我们研究人的非语言表达的认知过程、形象思维等极有启示。本文从心理学层次上对意会认知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在这种分析和阐释的基础上,对人类非语言表达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波兰尼首次在认识论领域提出个人认识是与言传认识相对应的意会认识形式,个人认识就其性质而言是意会认识。波兰尼不满足于对意会认识"黑箱"水平的了解,揭示出这种认识是由"辅助意识"和"焦点意识"所组成的心理结构,其心理机制是把个人内在的辅助意识融汇到我们对外在事物的焦点意识之中。波兰尼意会认识思想是针对科学认识而提出来的,意会认识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中心主义"的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研究总是惯于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而对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自身特性研究却涉及不多,故本文认为,要对马克思主体性理论进行研究,必须通过历史的研究方法和角度。这样才能真正阐释马克思主体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高峰期后,至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人们更多地关注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生存哲学等等。但这只说明哲学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并不能说明认识论就没有多少新课题可研究了。相反,在新的历史时期,有许多新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可以说,哲学的一切问题都包含着认识论问题或者说哲学的一切问题都要以认识论问题为基础。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创新就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大课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身的发展要求,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知识论,知识考古学引入了话语和实践使之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相对于科学史,考古学是从话语角度来看待科学的;相对于科学认识论,考古学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的。考古学对于传统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的改造,其目的就在于取消主体。考古学是一种无主体知识论,这直接表现为对历史连续性、真理和起源的反对上。考古学有着对知识、科学的独特理解。考古学无主体知识论对主体的否定,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认识论,不再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围,而是一种“反科学”。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对警事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但是,西方学界对警事研究重实务轻理论体系建构,导致警事科学学科建设迟缓。目前,警事科学在西方国家尚未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还只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西方警事科学满足了科学学科的认识论前提,但缺乏必要的制度化建设。警事科学制度化建设失败其主要原因是该研究领域缺乏统一定义,其次是学术研究组织间的联系和学术信息交流的密度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探索》编辑部谢华在《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基础》(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相对于政治学、经济学与历史学而言,哲学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影响虽难以觉察,但却非常深刻。根据哈贝马斯对人类知识类型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划分为三类,即经验-分析型、历史-释义型和批判-反思型。与此相对应,从哲学主要倾向上分析,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总体上经历了经验主义(其最早的表现是英国的古典经验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的科学哲学(其主要派别有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20世纪后现代主义以…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死刑存废之争。本文赞同彻底废除死刑的观点,但在完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对欧美国家死刑存废理论争论及其实践的考察,我们认为只有对功利主义加以新的人权价值观念的限制,才能找到彻底废除死刑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进入到一个转折期,即我们需要按照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横向研究来重新建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形成了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人物研究、流派研究、国别研究、主题研究,但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这些研究仍然是一种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的纵向谱系研究。我们需要发展出一种横向维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即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维度上的横向研究。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构中国自主的概念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受到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认识论、世界观和价值论的影响与指导。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体系与当前气候危机存在根本性的联系,其二元论认识论、机械论世界观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提升了人类的主体性,鼓励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最终引发了气候危机。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哲学分析,有助于政府和个人重视、考量每项政策背后的价值基础与道德缺陷,从而制订出既符合经济标准也符合道德标准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