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东方》2016,(5)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海南省召开,并确定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琼海市作为全域旅游先行者,探索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具有示范意义。海南全省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现场会,动员全省上下学习借鉴琼海经验。这是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契机,是"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助推。"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借助全域旅游省级示范区的创建,做好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这篇文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7,(5)
三亚市根据市情,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三亚市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提升旅游质量,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文化享受程度,实质上就是提升吸引旅客的关键所在。三亚境内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尚属简单性地开发利用,很有必须在进行全面、扎实普查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黎、苗族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并对黎、苗、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开发利用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同时精心保护。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是旅游产品开发和组织的原料和形成基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海南也曾明确要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发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原则,将全省重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因此,对海南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共贵州省委常委、曾任贵阳市委书记的李再勇同志指出:"贵阳市要善于学习取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等,在全域旅游蓬勃兴起的背景下,探索文化引领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贵阳旅游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新的时代,我国旅游业也对旅游发展战略予以了重新调整和定位,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是一场意义重大且深远的变革。在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限制下,以旅游景观为主体的区域旅游外延式发展面临重重阻碍,此时,文化旅游的优越性逐渐凸显,由于文化的载体形式以及传播路径更加多样化,因此文化旅游能够有效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从而在全域性发展具备了内在基础。文化演艺事业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适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9,(3)
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当前海南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障碍与问题,提出海南开放型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内涵、没有品位,就缺乏竞争力,来海南既要看自然美景,更要看独特文化。当前,海南正下大力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对全省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的系统优化和提升,做优做精旅游等特色产品供给,满足高中低端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丰富和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7,(4)
海口红色旅游发展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口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却一直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其政治、文化和经济功能。海口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急需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合理规划等方面入手,创新旅游方式,创造品牌效应,开发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7,(5)
特色小镇建设是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依托,是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课题组根据全域旅游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针对当前海南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清江画廊不仅是典型的流域型旅游地,还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文章研究分析了清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赋存及其时空演变分异特点,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打造三大遗产廊道,构建三大文化旅游圈,建设十二大文化旅游骨干项目"的开发思路,以及主题开发、集合开发、引爆开发、活化开发、业态开发等五大开发策略,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民族风情山水画廊和巴土文化旅游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将旅游划分为旅游目的 地、游客和旅游开发者等三个主体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内在价值的概念,并指出旅游内在价值在游客选择和旅游开发时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指出旅游内在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以此推断出旅游内在价值可以作为评判地区旅游禀赋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了通过重构旅游内在价值的方法,对旅游禀赋平庸和匮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拓展思路.在探讨涉及到自然和文化的旅游问题时,强调以旅游内在价值作为统一标准进行分析.文章指出构建旅游内在价值是旅游开发时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生态旅游概念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针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海南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粟尚正 《桂海论丛》2004,20(4):63-65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必须顺应潮流,正视自身不足,以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物质文化精品创造为基础,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文化创新为根本,以与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相称的桂林精神为导向,建设桂林旅游文化,铸造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4.
旅游流的流量是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传统旅游经济的增长就是要在一般经济增长要素的推动下,不断扩大旅游流的流量以获得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展.物质流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隐性流,完成一次旅游供给要涉及大量的物质产品和资源.对物质流的认识可以帮助深刻理解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规模、资源与环境问题,为传统旅游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基于旅游流与物质流来构建双核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通过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范式的运用及创新,实现旅游经济的有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戴瑞敏 《青年论坛》2014,(4):107-111
学界对"会展旅游"概念存在多种界定,且未就其内涵达成共识。在分析学术界存在的多种"会展旅游"概念和解释后,提出了笔者的思考和判断,认为最好不适合使用"会展旅游"这一提法,应该使用"会展经济"或"会展业"较好。应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旅游和会展的关系上,即要从旅游的角度来研究会展对旅游拉动的一些实务问题上,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6.
贵州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构成了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区域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陈扬乐 《新东方》2011,(1):50-53
琼澳旅游经济合作是必要的,但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这种合作可能是不平等的,这与区域合作的双赢原则相悖。为此,需要通过双方旅游业的错位发展,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研究表明,琼澳旅游业错位发展是双方资源禀赋差异、实现共同理性、规避非理性竞争和旅游消费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With rich resources and better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China's tourism industry grows more competitive When"little brother Ma,"a tour guide in north China's Tianjin,took out his"flag"and hung it on his flagpole,there were peals of laughter in the tourist coach.It was no conventional flag but a doll fashioned from a cartoon character,once his daughter's favorite toy.  相似文献   

19.
Tourism Boom     
Corporate and governmental determination set on establishing solid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comeback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贵州民族旅游的发展存在着诸如缺乏影响、缺少品牌、交通限制、开发初级等问题的制约。要破解这一难题,在贵州开发地质旅游资源,促进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贵州的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都为贵州开发地质旅游准备了充足条件。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能够展现贵州多彩的特色,能够促进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