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所历史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惟一的一个从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相邻的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家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历史渊源、目前状况和发展前景的科学研究机构。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朝鲜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世纪后半叶,朝鲜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虽摆脱了日本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却又遭到半个世纪的“国土两断”之痛。 一、朝鲜分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日本殖民之苦的朝鲜人民终于迎来了民族的独立。但由于战后在朝  相似文献   

3.
雷著宁 《东南亚》2006,(3):34-34
2006年6月30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徐本钦教授应邀访问了我所并以《东亚新区域主义和东亚经济一体化》为题,在我所作了学术演讲。我所全体研究人员以及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历史系的部分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徐本钦教授系统地、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区域主义的概念和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列举了东亚新区域主义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带给参与者的益处、东亚一体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近代东亚三国西学成因及其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虎 《东北亚论坛》2007,16(1):120-127
对东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衍生出来的近代文化融合体,亦称近代东亚三国西学。其主流文化融合体在中国表现为“中体西用”;而在朝鲜与日本分别表现为“东道西器”和“和魂洋才”。近代三国西学形成,虽说在形式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因三国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得近代东亚三国西学又在内容上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三国近代形成的文化融合体中的西学份量及其对传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掘起,经济上在太平洋地区以至全世界居主导地位。其次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南朝鲜、台湾和香港)同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的第三个浪潮是,经济上与国际市场相联系的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1月1日南朝鲜《东亚日报》报道,南朝鲜三家公司在加里曼丹开发六十九万公顷的林区,费用一千万美元.印尼选定包括加里曼丹在内的二千四百万公顷原始森林为开发林区,对南朝鲜、日本、菲律宾和美国等八个国家七十多个企业发给开发森林许可证.  相似文献   

7.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对中国各地进行间谍调查活动的同时,也涉及到移居中国各地的犹太人。本文编译了40年代日本学者小山猛夫所著《东亚与犹太问题》以及曾我部静雄的《开封的犹太人》中的部分内容,供从事犹太人研究的学者参考。一、概况东亚各国中,如果说同犹太人关系最深、最悠久的当属中国。犹太人最早到中国应是1900年前,当时,他们从小亚细亚跟随商队来到中国,几个世纪来一直居住在南京等中心城市。到了6世纪,在山西建立起犹太教堂,9世纪在广东发生杀害犹太人事件,12世纪中叶又在开封建立起犹太人教堂,这些…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是美国二战后区域研究发展最为典型的大学之一,其中东亚研究中心在费正清教授领导下,对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朝鲜开展了有规划的、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美国对东亚的认知进入了系统性知识生产与再生产阶段。自1960年费正清访问越南伊始,东亚中心开始筹划越南研究,从研究经费、资料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哈佛东亚中心越南研究在讲席教授设置、课程建设和越南典籍收藏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哈佛越南研究的兴起得益于美国逐渐卷入越南局势对美国知识界的冲击反思、东亚中心自身研究拓展以及美国基金会的支持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3日至5日,“中国与东盟关系——局限与机会”1987年香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香港岭南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香港、台湾、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英国、南朝鲜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43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篇。这次学术讨论会共分五个部分:一、东盟和中国的全球及地区背景;二、近代中国和东盟的内部发展;三、中国和东盟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四、中国和东盟关系;五、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3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区域与国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东亚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社会科学处协办。会议期间,来自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韩国东亚大学东亚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汉喃研究院、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91,(3)
应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泰国东南亚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泰国历史整理委员会主席素帕德立·迪斯功亲王教授及其夫人,于6月27日至7月10日来云南省参观访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参加了各项接待工作。 迪斯功亲王是泰国拉玛四世蒙固王的孙子,其父丹隆亲王是泰国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奠基者,被誉为泰国“史学之父”。亲王现年68岁,曾在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留学,历任泰国艺术厅档案处、图书馆处、考古处的处长,后来在艺术大学担任教授、考古学院院长、研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钟诚  张弘扬 《东北亚论坛》2023,(1):72-85+12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成为中国国家发展、东亚区域合作与东西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中日韩三国历史上深厚的文化交流传统、长期共享的儒学知识与儒家文化、由相似近现代历史促成的“东亚意识”、以“鲁迅文学”“东亚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思想传统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前置条件。然而,日本近代以来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其在战后缺乏深刻反思以及“美国内在于东亚”这一事实,造成了诸多阻碍东亚人文共同体形成的质素。此外,在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过程中,中日韩三国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均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在审慎处理“儒家文化—本土文化”“精英阶层—大众阶层”“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三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应聚焦于以下几点:官方文化对话与民间自发交流共进;重建文化领导力与尊重文化异质性并举;改革教学体系与运用文化遗产并重;以智识支持促进规范内化,寻求原创性知识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东亚研究在美国林晓光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1期一近年来,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研究在美国日益升温,许多大学开设了东亚系、科研究重点大多是语言和社会科学。精通中、日、韩语言、文字的专业人才成为法律咨询、经贸往来、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家,更有政...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东亚能源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彦林 《东南亚纵横》2005,19(11):46-50
东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东北亚和东南亚。东北亚一般是指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5个国家;东南亚则是指东盟10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东亚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安全领域,区域合作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北美等其他地区,还停留在协商起步的阶段。这说明东亚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着太多的机遇和可能。本文选取能源问题作为探讨东亚合作的一个视角,来探讨东亚能源战略合作的紧迫性、现实性和可能性,以便以管窥豹、抛砖引玉。一、当前东亚地区的能源战略格局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6.
访欧散记     
今年3月,我随中国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代表团访问和考察了法国、荷兰、卢森堡号匕利时。德国。我们一行受到了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与欧洲学者就一些学术问题交换了看法,商讨了今后的合作事宜。我们在进行学术访问的同时,还考察了上述国家的国情与风情。现将这次出访的见闻,选择几则简记如下。法方为我举行报告会巴黎第四大学,设有东方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等机构,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从事东亚和东南亚研究的专家学者,是我们这次访法的重声、单位之一。3月19日,该校副校长彼特教授为我们的到来进行了礼和队、务实性的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0-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韩国庆熙大学、未来亚洲研究会协办的"东亚合作论坛2007: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举行,近百名来自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并就"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的亚洲外交与日美关系"、"朝鲜半岛形势变化与韩(朝)美关系"及"东亚区域一体化与美国"等四大议题进行了坦率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8.
汉字与汉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卫新 《东北亚论坛》2007,16(1):128-封三
汉字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对东亚特别是朝鲜、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汉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强大的辐射力影响了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徐本钦教授纵论东亚新地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平 《东南亚》2006,(3):35-39
近年来兴起的东亚新地区主义是学术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外的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在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内涵、特征等问题上形成了各自不尽相同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外国学者、特别是来自东盟国家的一些学者对东亚新地区主义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东亚新地区主义是十分重要的。2006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徐本钦先生(Shee Poon Kim)应邀来到云南,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作了题为“东亚的新地区主义:朝着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他对东亚新地区主义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与"东亚共同体"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在东亚地区合作浪潮的推动下 ,日本政府提出了“东亚共同体”构想。那么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有何特征 ,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与历史上日本的东亚秩序观有什么联系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对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和“东亚共同体”构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