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看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是世界现代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从摩梭人的婚姻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极大冲击.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如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迫切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现代化视野下的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封闭状态,使传统村落在面对强势的现代文化时,不仅日益增加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而且也相应地走上了城乡文化融合之路,从而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成现代村落文化传统。湖北民族地区在现代化与传统村落文化的互动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乡村与城市等文化关系需要恰当建构,特别是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推进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村落文化建设事实上应成为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哈萨克传统民族文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悄无声息中变迁。同时,因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与民族意识的保留,民族文化又以各种形式顽强地生存于该地区,形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织碰撞的独特文化氛围,民族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个性与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化的结合,成为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生存态势。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杨福泉一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从文化的发展上看,在现代工业社会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大量流失,不少民族的服饰、语言、传统民居、歌...  相似文献   

5.
谭卫华  阎缨 《思想战线》2001,27(6):103-105
中国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化的启动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相结合而显现出极大张力;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张扬民族文化个性,而且要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追求民族特质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现代文明的潮流席卷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开始向往现代化,追求现代生活,膜拜现代文明。然而,民族的文化传统被丢弃、文化密码被遗忘的状况也令人十分担忧,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郁晓鹰导演在他的"新世纪蒙古人"系列草原电影(即《温柔  相似文献   

7.
唐志君  覃小林 《前沿》2008,(6):85-88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潜在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其自我保存与现代化变迁之间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张力关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和谐文化为目标,发展先进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8.
袁华亭 《理论月刊》2010,(6):99-102
受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而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势必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旨在厘清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转型的认识,并在文化结构视域中,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如何相互融合并协调发展,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的转型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逐渐丧失主体地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也缺乏基础理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萎缩。在此情形下,要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需将其与现代体育文化有机结合,接受世界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同时要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积极开展世界各民族体育盛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特殊的历史文化、民族观念等诸多现实因素使其现代化进程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文章从公民观的现代化,即公民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探讨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同时强调民族观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黄泽一进入20世纪以来,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日益面临严峻的冲击。于是,文化变迁成为描述中国各民族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特殊的历史文化、民族观念等诸多现实因素使其现代化进程显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文章从公民观的现代化,即公民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探讨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同时强调民族观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相似文献   

14.
箐口村哈尼族蘑菇房的现代变迁,源于主流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亦有其自身原因,更与政府基于旅游发展动机推行的政策直接关联,但内中也参入了村民的主动性选择。村民的文化自觉,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蘑菇房"中的移植、嫁接、创新与发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须重视文化自觉,珍视来自文化主体的声音,尊重民族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从而在保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进入现代社会之间找到一条和谐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应该有自己的道路。中国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但是,融入世界又不等于丧失民族自我,而是要在世界文化中按照“三个代表”思想所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创造中国先进的民族文化,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前提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即实现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换。作为自然经济与宗法制产物的传统观念整体上与它所赖以生长的宗法社会同质,具有前现代色彩。因此,从原生意义上说,传统观念至少无法直接产生现代化。以为传统可以直接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民族人民即将共同生活于“地球村”之中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正如汹涌大潮一般,强有力地冲击着世界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因此,在世纪之交,如何...  相似文献   

17.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再现。不同时代的艺术体现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不同的民族艺术,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但对现代艺术而言,民族文化精神是否也体现在其中呢?民族文化精神对现代艺术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前一时期,有人认为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包袱。当然,对于“包袱”一词我们应有辩证的理解,包袱中既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论,语言和文字是从理论上界定一个民族和在实际中凝聚一种文化的核心要素.语言和文字的改变,往往导致民族及其特定文化的变迁.如今,对于处在众多民族不断相遇、不同文化深入交往的现代世界来说,把握这一点,即把握民族语文与民族文化的特定关系,尤为重要.语言的裂变和文化的整合,是生活在强大民族包围之中和外来文化冲击之下,弱小民族  相似文献   

19.
连俊雅 《传承》2013,(7):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维  张体敏 《传承》2013,(5):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