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政党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政党格局的变化。2016年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果出炉,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致使岛内政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呈现出“两大多元”的格局。“两大”指的是民进党与国民党,“多元”指的是以“时代力量”、亲民党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或“第三势力”。这一格局以台湾各政党实力为基础,主要由台湾的政党制度和2016年“二合一”选举的特殊性主导形成。当前,两岸关系受岛内政局影响的规律尚未改变,岛内政党格局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两大多元”格局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两大多元”格局将受国民党的发展走势、中间选民的政党认同和“立法院”的运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洪波 《外交评论》2013,(6):133-146
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中,台湾的战略地位实际上得到了提升,因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美台关系的政策,其主要框架是:强化美台军事安全关系;加强美台“准官方”交往的力度;谨慎对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防止自己被边缘化;着力提升台湾当局的“国际能见度”;重启美台TIFA协商,加强美台经贸关系建设;继续支持台湾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些政策的特点是:以军事安全关系为核心,实现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多种功能;以关注岛内民众的各种需求为切入点,与大陆争夺岛内“民意”;以台湾的“民主范式”为样板,推动美式价值观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以对台军售和TIFA建设为抓手,从美台关系中攫取“超额利润”。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将使东亚地区内国家间关系更加复杂,使中美两国本已脆弱的战略互信关系受到进一步挑战,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并且使美国干预岛内政治进程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以来 ,台湾岛内局势风云多变。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 ,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吕秀莲利用台湾领导人更迭之机 ,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 ,鼓吹“台湾主权未定”论 ;陈水扁上台后 ,刻意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原则 ,否认1992年两会达成的“一个中国”共识 ,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凡此种种 ,使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海局势日趋严峻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以反分裂 ,求统一为己任的广大黄埔学子和以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的黄埔同学会 ,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密切关注台岛局势 ,继续发挥黄埔优势 ,坚持力促和平统一。一、…  相似文献   

4.
台湾大选后,国际社会、国内百姓普遍关注和经常谈论的是两岸的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台湾的“和”与“战”。但同等重要的是,台湾岛内的政党政治版图下一步将如何演变。因为,无论基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权衡,岛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和政党政治架构都会投影于两岸关系,其影响所及甚至会触动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出发,探索和总结我党对台工作基本经验和规律,提出了以"祖国统一观"为核心的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祖国统一观"不是一个简单的观点,而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观点的综合观点,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丰富体系。并且这一观点在坚持一些重要原则的前提下充满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祖国统一观"的提出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已经20多年了 ,然而台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目前台湾民进党当权后两岸关系将会怎样呢?通过对造成两岸关系的历史原因、美国原因、岛内原因的分析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用和平方式 ,二是用武力方式。希望两岸人民团结起来 ,化干戈为玉帛 ,变“危机”为“转机”,促使祖国和平统一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8.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郑重宣示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此后,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两岸长期隔绝被打破,相互间交往与交流日益密切;两岸经贸交流蓬勃发展;两岸接触与谈判出现了逐步从事务性向政治性发展的前景;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已出现积极的变化。祖国统一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当前,影响争取台湾人心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不足、社会政治制度存在巨大差异、"独派"政治力量及国际势力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有相当牵制作用等。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要坚持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导,从台湾同胞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使台湾同胞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深耕南部和基层,注重做好中下层群体和台湾南部民众的工作;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华文化和"一个中国"认同;发现、培养台湾代表人士,壮大拥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力量,团结和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积极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民众心理、民意基础、民心走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在争取台湾民心,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加强闽南文化研究、密切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加快载体建设、注重发挥民间力量,进一步弘扬闽南文化,对于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进共识,争取台湾民心,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两地同胞同根同祖的感情意识,切实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撅,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95年春节江泽民主席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务实精神和博大胸怀,表达了中共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块踏脚石,澳门回归之后就可以迈开解决台湾问题的步伐;回归的澳门加大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力度,使"一国两制"更加深入岛内民众人心;回归的澳门带动了"港、澳、粤"金三角的经济腾飞,增强了国力,进一步奠定了祖国统一的基础;在目前两岸关系处在僵局的情势下,借助回归的澳门进行沟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政策宣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在2016年台湾“大选”中,“时代力量”拿下“立法院”五个席位,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这一结果与“时代力量”的自身条件和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从目前“时代力量”的议政表现来看,其实际表现与理想追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彻底摆脱“蓝绿”对立结构。“时代力量”一贯坚持的“反中”立场和民粹式动员方式制约了其持续发展。未来在处理两岸关系时,祖国大陆应关注作为台湾“深绿”新代表的“时代力量”,密切关注隐藏在岛内政党轮替背后的“人心”和政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所有海内外关心祖国命运的炎黄子孙,无不殷切地期待着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然而,李登辉却逆祖国统一大潮而动,迫不及待地抛出“两国论”,公然挑衅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违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极大地伤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感情。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特对台湾问题的历史回顾和未来走向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郭艳 《理论前沿》2008,(4):27-28
为了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新主张,这些新主张既是十六大以来有关论述的有机结合,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不懈努力,始终把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学习报告这一部分内容,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准确把握实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许冬梅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重塑了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新形象。它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大陆政策产生于两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台湾当局关于两岸事务的一项公共政策。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的大陆政策不但影响着岛内政党政治的走向及两岸关系的进退,还会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对台湾、对大陆的政策变动。因此,台湾的大陆政策一直备受两岸同胞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台湾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总统”无疑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大陆政策产生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台湾整个公权力的架构中,“总统”政策意向的实现还需要政党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民意的评判也是执政者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综合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是在总统主导、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是"九二共识"二十周年,也是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重要年份,两岸关系因此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国民党在岛内全面执政,大陆与台湾之间经济议题谈判基本结束,两岸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如何抓住新形势下的有利契机,把握大局因势利导,进一步巩固和平发展的成果?理清发展路径,挖掘有利因素、增添新的动力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路径设计、路径选择、路径建设和路径保障四个方面着手,由浅入深地分析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方案,预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