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文豪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对董传的评价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大文豪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对董传的评价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读书好学的传统。“学然后知不足”.“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等名言.都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凝聚着学习对人类思想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东东 《学习月刊》2010,(19):12-1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学习的基本途径。但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因此,只能通过读好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熙武 《党课》2010,(16):83-86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载体。读书益处多多。小而言之,读书可以益智增见、砥砺品行;可以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大而言之,读书关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领导干部要真正把书读好,就得先弄清以下“三问”。  相似文献   

6.
语丁 《奋斗》2007,(11):62-62
现代人活得不容易.担子空前沉重.压力八方来袭:“世界大着呢,孩子小着呢,事情多着呢,钞票少着呢,别人笑着呢,老婆骂着呢.日子长着呢,俺正忙着呢……”磕头碰脑.顾此失彼,.社会与家庭,支出与收入.理想与现实……几乎全都拧着劲儿.归根结底一句话:不和谐.  相似文献   

7.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不同语言的角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书房就是一个使人进步的地方。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书房。 我的书房不大,十来个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快感     
一般来说,读书有两种情形:一是被动的“出门无伴漫读书”,因为没有伴侣,只好拿看书来当做消遣,这样读书容易囫囵吞枣,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还有一种是主动的,见到好书就读,读无定所,不择环境,捧书入定,沉醉其中。进入这样的读书境界,体会到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叶灵凤先生就曾描绘过这种颇令读书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看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大概每个真正的读书人都有与此大致相近的心境和感悟。宋代诗人尤袤流传…  相似文献   

10.
书籍,记述着人类历史和人类对社会,以及对大自然的感知、感觉、感悟;记载着古今中外人类所积累的经历、知识、经验;记录着多姿多彩的高山、河流、绿水;记忆着波澜壮阔的人生、风情、世俗。古人有把“读书使庶人变为贵人,不读书使贵人变为庶人”之说,高尔基有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之言,莎士比亚有把“优秀书籍称为全世界营养品”之语,毛泽东有把“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的教诲。  相似文献   

11.
[卢光绣档案] 卢光绣。著名生殖遗传学家、人类优生学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1982年首次主持我国冷冻精子人工授精.并于1983年1月诞生了国内首例冷冻精子人工授精婴儿;1988年主持的我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诞生:1991年探索畸形精子分离技术优选精子取得突破.世界首例畸形精子分离后人工授精的正常婴儿降生:1996年在国内首次克隆小鼠成功:1999年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治疗性克隆人胚;……现任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2,(13):80-80
吵什么?一辆殡仪车从殡仪馆开出,这时.一个小孩跑了出来,追着殡仪车哭着大喊:“爸爸,爸爸!别走!”周围的人都对小孩感到同情。突然殡仪车停了下来……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吵什么啊,老爸下班就带你去玩!”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益读书是“药”。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只有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陋见、获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性,展现“开卷有益”之光、展示“读书有益”之力、开创“学习有益”之局。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党政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统领者、决策者、指挥者,要克服愚、俗、庸,增强才、知、智,就要刻苦读书,坚持读书,终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卑琐走向崇高,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这题目已在脑海里酝酿了好些年。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一曰:自己“根底”太浅,担心说不好;二曰:自己尚未成“官”,怕人家见笑。今天所以斗匿谈一谈这一话题,原因有四:一是这些年一直没有放松读书、学习。多少也积累了些学习经验;二是平时注意做人及注意观察别人如何做人;三是自己多少也算个小官,平常也注意学点为官的道理;四是江总书记发表“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后。举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在这样的氛围里,谈谈读书、做人、为官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16):67-68
学习是一种高尚的修养,读书是世间最美的姿态。古人云:“一日不读诗,心臆无佳念;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知识带给人的不仅是耳目一新,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腹有诗书气自华”都讲述了知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1,(6):63-63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评论说,今年两会,“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引发了各界强烈共鸣,也凸显了观察中国社会发展的心理视角。“弱势心态”折射利益分配不公:“不闹不解决”心理反映维权渠道不畅;“咆哮体”宣泄着一些人境遇不顺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很多税对中国人而言是“隐蔽”的,比如: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含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去餐馆吃饭,一顿饭费用的5.5%是营业税和城建税;一瓶3元的啤酒包含0.44元的增值税、0.12元的消费税和0.06元的城建税……中国税费多,减税的呼声一直很大。  相似文献   

19.
开发生命的潜能刘兆忠今年5月1日,国务院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每周五天工作制以来,广大干部职工利用双休日或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或享受大自然,强健体魄;或料理家务,教育子女……从而提高了生活和生命的质量。然而,也有些人则在双休日玩物丧志,整日“穷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没有飞扬的粉尘,没有父母的呵斥,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威严的强迫,寓教于乐,离道于乐……令人尴尬和担忧的现实人类正在由读书时代进入“读电子”的时代: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数量超过6万台,拥有率达35%左右;全国中小学电脑拥有量约170万台;VCD机虽比计算机发展晚,但社会拥有量已高达1000万台。青少年平均接触时间较长的媒介依次是:VCD、互联网、录像机、电子游戏、电视、录音机、广播、报刊……影视音像出版物已经成为影响孩子成长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的需求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