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一个应引起重视的政治现象──中国农村能人政治分析华农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任何变化,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出现的能人政治现象就是其中一个需要加以分析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能人迅速崛起,并在乡村社区政治运作中居于支配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导致的农业女性化背景下,探讨农村社区中出现的女性能人现象,对农村女性能人进行界定、分类及现状概括;分析了政治能人、经济能人、文化能人、兼性能人对于社区发展的意义。文章最后分析了女性能人促进社区发展的文化、社会环境与话语导向、技术、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飞跃,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无论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科技领域,还是思想观念领域等都将全面的受到冲击和激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个人的社会位置、地位和身份越来越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其中...  相似文献   

4.
“能人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卢在权(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委书记)在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过程中,广西各地一大批大大小小的、才能出众的经济能人,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生产和管理中为社会创造了较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经济能人的类型及其特点根据农村经济能人在产业结构链中所处的不同层次 ,农村经济能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种养型经济能人。这种类型的经济能人能依托所处的地理环境 ,发展种养业。 2、加工型经济能人。这种类型的经济能人都有一技之长 ,能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加工企业。 3、参与流动型经济能人。这种类型的经济能人见识较广 ,市场信息比较灵通。 4、经营型经济能人。这四种人都有共同的特点 :1、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2、有较先进的思想观念。 3、能较好地适应市场。 4、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技能。 5、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6、有…  相似文献   

6.
9月份以来,一场空前的政治 风波在乌克兰“橙色政府”上演。9 月8日,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解散了 “美女总理”季莫申科领导的政府。 舆论分析,官员腐败、权力争斗是 乌新政权危机四伏的主要原因。 2004年11月至12月,一场轰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就“村官”的选举,浙江省东阳市作出规定:支持竞选人在公布执政方案时以承诺“政治善事”的方式赢得选票,候选人承诺当选期间不要报酬,或承诺个人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增加村民福利、以个人资产抵押发展村集体经济等,不属于贿选。但竞选者不能通过物质手段左右选民意志。因而,“送一包香烟也是贿选,修一条道路不算贿选”。乍看起来,这是一项有望取得“双赢”效果的规定:经济能人、个体工商户等财大气粗的老板如果想获得权力,可以通过此手段增加“含金量”,而村民亦有望通过将权力授予这些能人,获得  相似文献   

8.
顺德市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一个县级市,面积只有800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产值以年均30%多的速度增长,短短十几年就基本完成了农村工业化的历史性转变。到199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3.81亿元(当年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3:64.3:24.4,公有制工业的注册资本和税利均占70%以上,成为广东的“四小虎”之一,全国百强县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尚好的市,却在1993年率先进行了一场涉及城乡,涉及政府、企业、个人,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全面体制改革。自这场改…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2,(7):94-95
刘小刚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10.
汤宏 《现代领导》2014,(1):40-41
实施能人和农民企业家“双回归”.是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转换村级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湖北省郧西县拥有13万“打工大军”,大量青壮年外出,导致村“两委”班子结构老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在看到制约班子建设和发展等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13万“打工大军”这个培育党员和企业家人才的摇篮也是“双回归”工程的巨大优势。如何让“能人”回村、“能人”治村、“能人”富村?如何让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沙洋县委坚持把群众自发依靠农村经济大户带动致富的行为引导规范为农村经济能人带动工程,在全县大力组织实施,初步形成了能人带动群众致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县农村经济能人共有1000多个,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年均创产值2.59亿元,户平年收入5万元左右,带动农户数量绝大多数在5—50个之间,共带动了全县10%的农户走上了富裕路,户平年增收1200元。农村经济能人带动工程的实施,同时也开阔了各级干部领导农村工作的视野,促进…  相似文献   

12.
"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由此得以构建并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农村权力结构变迁和发达经济辐射的双重作用下,温州边缘山区的农村民主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其突出表现是选举过程受宗族、宗教、经济能人等势力的影响,选举机制的某些方式也给某些人扭曲民主行为以可乘之机.如何趋利避害,探索在国家的政策法规下真正实现和发展温州边缘山区农村民主的政治,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是本文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微信舆论场中主导性政治文化的消解主要表现为公民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的变化,导致这些问题的缘由是政治体系控制力的削弱、政治思想多样化的冲击、主导性政治认同的衰退、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缺失.微信舆论场中主导性政治文化的构建策略在于,凝练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规范和引导亚政治文化,重视微信舆论场中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应注意解决的问题王永福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一、要纠正发展党员标准上的“偏差”。据调查,当前在发展党员标准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偏差:一是“能人”标准。在发展党员的具体操作中抛开政治标准,一味发...  相似文献   

16.
公民身份是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历史悠久的概念,它具有普遍的吸引力,我们可以使用公民身份来为自己的政策主张提供辩护。农村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权力体系延伸至乡村的终端,它是联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纽带。当前,我国基层政权出现了弱化现象,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构成威胁,产生了合法性危机。产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公民身份意识的缺失,本文主要是从农村公民身份的角度浅谈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佟德志 《人民论坛》2012,(28):46-47
中国人个人观的形成过程,先是多有诟病,然后逐渐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到中国人对西方观念的学习,同时,更应该注意到中国人政治观念的创造性转换和重构政治观念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变迁过程,其内容是人们对政治现象的变化形成的认知、情  相似文献   

18.
培养农村后备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以往,部分地方由于忽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以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经常出现村委会干部后继乏人、文化、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影响换届质量有农村工作的发展。那么应如何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呢?笔者认为:一、选拔。在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各村都要确定2至3名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工作能力而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年轻同志作为后备干部。后备干部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一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村小学教师,二是本村经济能人,三是复员退伍军人。选拔方式可以是群众推荐.可以是自荐也可以由村支…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互联网言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改变了舆论生成和传播格局。当前,在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中,实际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的“官方舆论场”;另一个则是由“民间口头舆论场”进化而来的“民间网络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在大体重叠和谐、同频共振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布迪厄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中对时间性的理解,本研究将大学视为农村籍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场域”,并探究其在城市中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由于缺少城市场域下的相应惯习,因此在遭遇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的同时,其原有自我评价体系崩溃;但通过在大学这一关键场域中获得的“大学生”身份和大学中的各类资源,重新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弥补自身相对劣势后,农村籍大学生在大学场域中实现了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并在其毕业之后最终形成了农村身份认同和城市生活方式认同并存的特有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