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看台湾产业资本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鹏 《台湾研究》2004,(2):60-6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把动态比较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运用该理论分析台湾经济发展中产业资本转移(包括产业内移和产业外移)的现象,可以说明台湾并非产品创新的地区,只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扮演“中介”的角色。未来台湾只有依靠祖国大陆作为市场腹地,充分运用大陆的资源和优势,才能促进岛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从而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海峡经济区推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投资一方面促进了大陆产业升级,带动了大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台湾制造业出口、劳动就业、岛内投资、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设海峡自由贸易区、创新合作机制、打造海峡经济区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制定海峡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举措对台湾和大陆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李红梅几十年来,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岛内经济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80年代以来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台湾中小企业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为使广大读者对台湾中小企业有所了解,本文就台湾...  相似文献   

4.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两岸科技交流及合作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劳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大量外移到社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资讯、半导体等科技产业在岛内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台湾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台湾科技产业也开始关注祖国大陆投资市场。台湾当局推行“戒急用忍”政策,限制科技产业到大陆投资。21世纪即将来临,展望世纪之交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前景,人们无不对台湾科技产业现状、两岸加强科技产业合作可能性以及如何推进两岸科技合作等问题感到关切,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发表一己之见。一、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台湾科技产业的…  相似文献   

5.
台湾百大企业在岛内占有重要地位。据台湾《天下杂志》“2012一千大大调查”数据分析,2011年度台湾百大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分别达到8130.39亿美元、13953.81亿美元(按1美元:30.29元新台币计算),在大陆投资企业已有90家,对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和经济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黄金十年)的契合和共同助推下,两岸双向投资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陆资本人台投资(以下简称“陆资人台”)的供给和需求都有很大潜力。尽管两岸产业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但是陆资人台在密切两岸经济关系和“平衡资金单向倾斜”状态的同时,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造成新的摩擦,从而给陆资人台带来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既可能来自岛内,也可能源于大陆;既可能来自企业自身,也可能来自外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陆资入台的顺利进行和在台湾投资产业层次的提高。因此,建立健全陆资人台风险防范机制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台湾在东南亚投资的阶段分析周明伟东南亚地区是台湾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早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台湾就开始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投资,直至1992年底止,台商在东南亚地区投资总额仍大大高于其在大陆的投资。大量台资流向东南亚地区,对我吸引台资,加强两岸经贸交流...  相似文献   

8.
两岸经贸新形势与台湾的两岸经贸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两岸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投资领域呈多元化。但是台湾持续的产业外移、资金失血也带来一些社会经济问题。2008年3月马英九胜选,国民党重新执政。两会复谈并取得重要成果,将对两岸经贸关系产生较大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两岸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互惠双赢。台湾方面若要借重大陆重新振兴岛内经济,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2005年台湾经济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台湾研究》2006,(1):12-15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台湾经济转型不顺及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加之岛内民间大规模投资结束或延后,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计3.8%,未能达到台湾当局一再调降后的“保四”目标。2006年台湾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10.
曹琼 《台湾研究》2008,(2):27-31
目前,台湾12大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在大陆投资,岛内厂商的生产能力有95%以上转移到了大陆,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中国大陆已取代台湾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最大产地。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看,台湾企业是处于一个混合型的全球价值链之中,它们要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必须结合“购买者驱动型”与“生产者驱动型”两种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台湾创业投资事业的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台湾成立第一家创业投资企业至今,台湾创投业经历了导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共募集1800多亿元新台币(以下未注单位均为新台币元)投资于岛内外9000多个科技项目,成功地带动岛内科技产业资本形成将近19000亿元的规模,共扶持岛内上市或上柜企业340多家,岛外上市企业超过100家,台湾创投业为台湾的科技腾飞和整体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过程,没有产业结构的演变,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为产业重心的产业演进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台湾产业结构高度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迅速。然而,其高度化过程也同样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一些问题可能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当前,祖国大陆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借鉴台湾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以及扩大海峡两岸产业协作,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近十几年间,大体呈加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状况如何,怎样促进其继续发展,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资金已经很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吸引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工作重心,应由吸引台资转向加强技术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实现由数量型合作向质量型合作的转变。由于不可能建立模型对台商的投资能力进行准确的估算,只能按照有关的投资理论进行粗线条的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想法,求教于各位专家。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现状和问题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始于80年代,这一过…  相似文献   

14.
台商高科技企业投资长三角的驱动力在于取得比较利益、实现要素的互补与确立区位发展优势。在投资过程中,台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了当地的资源优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并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群落,带动了当地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从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台商投资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两岸企业合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两岸产业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雄 《台湾研究》2005,(5):13-16
1895年台湾自主抗日保台斗争失败后,台湾同胞中的少数有识之士即已萌发了“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祖国大陆及台湾岛内民族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曲折变化,“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接受。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再次合作、全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势的推动下,岛内许多爱国台胞也不畏艰险,纷纷辗转回到内地参加祖国抗战。本文拟就无数台湾同胞自觉、积极投身祖国抗战的精神支柱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研究心得,谨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16.
台湾资讯电子产业(包括资讯、消费电子、通讯和半导体等)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萌芽发展,80年代快速成长,获得全面发展,在90年代后进入发展成熟期,资讯电子产值持续上升,出151持续增长,多项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同时向大陆及其它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资讯电子产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对2000年后岛内资讯电子业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准确把握台湾资讯电子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向。  相似文献   

17.
由连战和宋楚瑜率领的国亲两党代表团对祖国大陆的成功之行开启了两岸政党机制化交流的新平台,也给严冬下的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暖意。促成连宋大陆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岛内期盼和平、稳定、和解、合作双赢的主流民意。正如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他之所以能来,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岛内民意的驱使。访问期间国亲两党同祖国大陆方面达成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一系列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遏制,势必会在今后的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回了祖国大陆维持台海稳定和促进两岸交流的诚意,以及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祖国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逐渐向服务业社会转变,但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增长趋缓,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已成为台湾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岛内外经济新形势,台湾当局将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作为施政重点内容之一,并大力加强两岸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本文将就岛内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台湾当局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兴化 《台湾研究》2001,(1):37-43,70
一、传统产业的延续与 新兴主导产业优势的确立 港台对祖国大陆的直接投资,形成港台经济发展的两体化特征:香港经济与台湾经济各自都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港台各自的本土经济,它实质是超越原有“四小龙”经济结构的新型经济体系,在国际分工中逐渐接近日、美等发达经济体的某些优势;另一部分是在祖国大陆投资形成的港台经济,它是原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在祖国大陆的再生,在港台本土之外延续和发展了这种传统优势,继续领先于亚洲其它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及其它发展中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两岸尤其是大陆台资集中区与台湾之间的高科技产业整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高科技产品贸易体系由原有的垂直分工为主,转变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重,产业链分工亦相应地由垂直分工为主向混合分工转变,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亦由下游向上游转移。然而,两岸高科技产业整合缺乏良好的制度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