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一、检察机关对支持起诉诉讼中的错误进行监督(一)检察机关参与支持起诉程序的权能检察机关是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机关,但同时法律还规定检察机关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行使保护职能,该职能实际上是在确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地位,最为明显的就是公益诉讼制度及支持起诉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和检察机关介人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大司法对社会的间接管理功能。可见,检察机关实际上有两大权能,其一,是监督职能。检察机关行使的法律监督权是一项程序性的权力,不具有终局和实体的意义,其本质就是要用程序  相似文献   

2.
<正>办案要旨检察机关应立足“四大检察”职能融合发展的要求,综合选择最优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路径。当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权利人有诉讼意愿但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维权困难时,检察机关可积极探索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方式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通过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协助收集证据、提出支持起诉意见,提升权利人诉讼能力、助力实现诉权平衡。同时,应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纠纷源头化解,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引导运用大数据技术等方式,加强溯源治理,筑牢地理标志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3.
殷一琪 《法制与社会》2011,(24):294-295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虽已基本完备,但在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方面存有“重刑轻民”倾向,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司法保护有所欠缺。检察机关未检部门介入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具有先天优势。实践中常发且关涉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案件是我们介入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范围。职能范围的扩展需以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为前提,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是其应当涵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曹国华  陶伯进 《河北法学》2012,30(6):184-185,186,187,188,189,190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导致其利益更易受侵害,而非制度化的私力救济往往构成社会风险的重要来源.通过支持起诉制度将其权利救济纳入正当化程序有利于消除风险的不确定性.检察机关对农民工支持起诉应在充分尊重私权自治基础上,遵循合法、谦抑和有限原则,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案件范围为农民工因为劳动关系而产生实际损害.在对农民工支持起诉活动中,检察机关兼具诉讼程序参与者和法律监督者的双重地位,相应地具有立案权、收集证据权、提出支持起诉意见权、出席法庭权、对审判活动提出意见权和抗诉权等职权.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立法上的缺失、理论上的分歧、适用中的混乱,都使得我们有必要对支持起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支持起诉不应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应作为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并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主体资格、适用的案件范围、方式以及内容,以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中的应有职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我国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但在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受案范围模糊、起诉主体范围与顺位不明确、诉讼请求适用不完善等。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合理拓宽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检察机关应当积极能动履职,高质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案件办理中合理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等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7.
牟琦 《中国检察官》2021,(21):67-69
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一项新的职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甚至全社会共同发力。检察履职有助于弥补相关主管部门在生态环境监管方面的不足,检察机关通过督促履职、提起诉讼、支持起诉等方式与其他法定主体一同织密公益保护法网,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的困惑、立法上的局限和实践中的分歧制约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职能发挥,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是实现法律监督的法治功能、发挥法律监督的政治功能和拓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范围的需要,有必要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作为一项制度确立,明确其理论基础、原则以及检察机关在其中的法律地位和权限范围,构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以孕产妇、学生等特殊群体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检视,发现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治理效果与群众要求有差距、协同治理推进不足、侵权成本与维权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基于推进协同.治理符合时代要求、自然人个人信息蕴含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拓展具备潜在空间等因素考量,有必要将自然人个人信息纳入公益诉讼范畴。探索“公益诉讼+跟进监督+专题调研+治理建议+协作机制”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当前起诉主体缺位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司法保护的重要障碍。检察机关提起、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符合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和现实需要。检察机关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为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了新证据、新事实,并由此使案情发生重大变化,使案件符合起诉条件,而被害人又没有向法院起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处理?刑事诉讼法没有就此加以规定,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形时容易造成操作上的混乱,因而有必要进行探讨。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原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基于其控诉职能,对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不予追诉的处分决定。这种处分是对案件所作的程序上的处分,它只意味着刑事诉讼的终止。”虽然不起诉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终止诉…  相似文献   

12.
支持起诉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之一,目前支持起诉范围涵盖了民事和行政诉讼两个领域。在民事诉讼领域,有关赡养、扶养、抚养等道德诉讼案件支持起诉情形比较少,各地检察机关虽有探索,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此类案件的支持起诉,为民行检察工作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经济时代,快递面单承载的收寄件人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屡遭泄露导致消费者被诈骗遭受财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推广隐私面单保护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企业主体保护意识薄弱、行政监管乏力等导致隐私面单推广屡屡受阻。检察机关立足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以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双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助力隐私面单推广使用,有效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曙光 《法制与社会》2010,(33):276-277
检察机关能否作为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否定者基于实然的角度认为,现行法律并未明确授予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资格。肯定者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益的代表人并基于其职能特点,承担这一"任务"具有诉讼成本低、技术强大、独立性强等诸多优势,又合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检察机关应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之一,但同时要对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进行适当限制,以使其既能保护环境公益,又不超越检察职能,防止其滥用处分权,滥用诉权。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诉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在此宪法制度的前提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应该限于几种特定类型的案件范围内。检察机关可以通过直接起诉、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和参与起诉四种方式提起民事公诉。为了实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职能,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应该作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德良 《法学研究》2007,29(3):80-91
个人信息是指那些据此能够直接或间接推断出特定自然人身份而又与公共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私有信息。个人信息财产权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进行支配的一种新型财产权,它能且只能存在于对个人信息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条件下。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故而都应该受到财产权的保护;对个人信息进行确权应该根据其体现的价值而定,当其维护主体人格利益时,应该给予其人格权的保护;当其维护主体财产利益时,就应该给予其财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刑事犯罪也开始涉猎计算机网络.检察机关在办理批捕、起诉、民事行政抗诉、职务犯罪侦查时逐渐涉及到大量的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如何在侦查取证时核实、审查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鉴别真伪,固定证据,形成证据链条,有效指控犯罪成为检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有必要对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加以研究,为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具有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基本职能的具体表现,其贯穿刑事立案到侦查终结的全过程,既包括法律适用、定性等实体方面的监督,也包括对收集证据、执行逮捕等程序方面的监督。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侦查监督机制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以促进侦查权的依法、有效、公正行使。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对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和使用时,与之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浮出水面。如何更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所谓个人信息,一般是指与自然人的身份相关联并能据此对自然人进行识别的信息。凡是能够据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无论是直接识别还是间接识别,均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个人在社会中标识自己的工具,也是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得以开展的基础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与非法证据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职能,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预防非法证据产生、及时排除非法证据、解决庭审模式设置缺陷以及有效证明证据合法性等。为加强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作用发挥,未来应当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预防非法证据的措施,规范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强化检察机关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切实提高检察机关预防、排除非法证据以及证明证据合法性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