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琼 《法制博览》2014,(1):114-115
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是指用以指导行政强制活动和行政强制立法的基本原理和准则,《行政强制法》的第四条至第八条规定了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依法强制原则、适当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2.
美国少年法院经历了从“国家亲权”到保障犯罪少年宪法权利的理念变迁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美国少年法院可以将案件移交给成人刑事法院,但审理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并在一些裁决中必须遵循“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规则。不过,美国少年法院中的少年罪犯没有要求陪审团审判的权利。以此为鉴,我国少年法院的建设应适当引入行政处罚权、淡化少年案件的诉讼色彩,并适当配置有关的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3.
张璇 《法制博览》2013,(6):133-134
探究权利与债权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首先从权利的分类说起。从法理上来看,权利可以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救济权是原权受到侵害或侵害之虞时原权利之保护效力的一种积极外在化表现。而救济权理论又是债的法理基础,以此为角度考虑权利与债权的逻辑关系就比较清晰了。  相似文献   

4.
高韦韦 《工会博览》2010,(5):240-240
在我国公务员管理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公务员虽然掌握着公权力,但其本身的权利也容易受到公权力的侵害。但由于害怕报复,对救济缺乏信心等原因,公务员往往选择沉默,这样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事行政领域人治及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导致我国公务员权利教济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另外,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此,研究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复议法、诉讼法等等法律文件,都对行政主体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救济方式和程序。然而,在事务中关于行政救济的实施与保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摆脱行政救济的困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试图探求解决当前行政救济困境的出路,从而达到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权力与权利的稳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流浪未成年刑事被告人作为刑事被告人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及救济问题正日益突出。与其他未成年型事被告人相比,对流浪未成年型事被告人的权利救济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健全少年司法制度等诸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当前对于流浪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救济主要存在“提前干预救济”、“羁押救济”、“监护救济”、“辩护救济”、“实体处罚救济”、“回归安置救济”等突出盲点,应结合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外经济进行相关法规及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探求宪法的"应然性"因素,实质上是探求宪法合理、有效存在的支撑力量。对宪法的"应然性",也就是宪法应有状态的判断在于: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过程的宪法制定,避免对宪法的频繁修改,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权利、人权、分权与制衡、法治,宪法应表现为一种可操作实施的程序。宪法的正当性必然以"应然性"因素为基础,唯如此,才能保证宪法的正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天野 《法制博览》2013,(8):207-208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出第二次修正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正有不少的亮点,但是,在理论界一直呼声很高的解决我国"起诉难"的问题上,除了相关条文顺序的变化外,在实质层面没有作出更改。在现代法治国家,司法为最终裁决,民众为解决纠纷,会通过正当的方式去寻求解决,但当很多纠纷起诉到法院后,却因现行民事起诉制度的问题被阻挡在司法大门之外。如果民众连法院的门都进不了,连诉讼程序都无法启动,谈何司法对权利进行保护?那么民众只能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私力救济,如此一来,社会秩序必定混乱,这与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背离。因此,为解决"起诉难"问题,重构我国的民事起诉制度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唐晓琴 《法制博览》2022,(15):160-162
法治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校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有力抓手.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加强法治教育意义深远.本文在对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当前高校学生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致因,最后结合致因提出可行对策,旨在结合当前形势,拓宽法治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冯洲静 《法制博览》2013,(2):294-29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社会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随着法治社会的深入,高校的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这种社会管理制度当中,这给高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学生权利的维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高校在管理工作的变革中,正确认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法治社会下建立管理制度的根基。在法治社会中,正确厘清高校和学生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定罪与量刑混合模式下,一旦被告人无罪辩护失败,其量刑辩护便得不到任何救济,法律赋予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也就无从实现。本文拟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出发,参考英美国家的分离模式,构建新型的独立的量刑程序,通过司法救济途径以实现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佟思进 《法制博览》2013,(5):269-270
民事权利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性权利。原权利的消灭或受损,是救济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原权利消灭的原因有二:其一,原权利载体消灭;其二,原权利人主动或被动的改变原权利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林颖璐 《法制博览》2022,(7):102-105
我国的教育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推动下,经历了从教育法制到教育法治的转变.依法治教是解决教育治理问题的必然选择,教育法治在"十四五"时期对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统领和保障作用.本文将以甘某开除学籍决定案为例,揭示公办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权利通过司法救济途径时学生管理自主权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在...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法制博览》2013,(11):197+196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专门针对强制医疗的申请、审查、决定、解除和监督等问题做出专门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强制医疗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强制医疗案件与普遍刑事案件在启动程序、审理程序、构成要件的认定、权利救济以及检察监督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区别,厘清这些差异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然 《法制博览》2013,(11):276
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过正当界限,有损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是为权利的滥用,权利滥用应予以禁止。为防止个体私权的不正当使用,各国民法先后确立了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本文着重阐述了权利滥用之禁止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梦雪 《法制博览》2015,(5):116-118
程序正义源起于西方法律文化,在英国最初表述为"自然正义原则",在美国发展为正当法律程序,在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具体规定中也有明确体现。从自然正义原则到程序正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并在实践中日臻完善,用了近八百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完备的理论和应用体系,研究分析国外程序正义的实践经验,对探究我国法治建设中程序正义的实现途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婷 《法制博览》2022,(14):166-168
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对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目前对高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意识、教育者、教育方式、教育机制、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于引起教育者的思考,推进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开展,促进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没有救济的权利就不是权利。”[1]当然,维护权利的方法很多,其中,司法保障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权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式。这不仅是中外学者的共识,也被有关的国际人权条约如《世界人权宣言》、《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强调。更重要的是,各国历史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19.
孙伟锋 《南风窗》2013,(20):96-96
当下中国处于"重实体、轻程序"的法治困境,陈瑞华所著《看得见的正义》第一版于2000年出版,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0年之后作者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旧式刑诉法"刀把子"、"打击犯罪"、"从重从快"这类专政性质的话语系统日渐沦为法治文明的绊脚石,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和保障被提到  相似文献   

20.
正当行政程序的概念由英美法系得来,它强调在行政实施过程中严格的程序性。将正当法律程序运用到我国的司法程序实践中,主要移植的是自然正义的思想。正当行政程序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的体现主要为处罚公开并按照严格的程序执行处罚决定。完善行政处罚应多将正当行政程序加以立法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