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中伟  沈家文 《当代亚太》2013,(1):51-79,158,15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在亚太经济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之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一方面实现了与韩国互惠互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制衡中国的战略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福利、地缘利益和"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APEC政策、主导TPP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之间的关系,勾勒出美国新亚太贸易战略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出口受阻和影响力受限的情况下,应在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多元平衡的区域合作和积极应对美国主导TPP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判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后,其进展并不顺利。经过两次追加谈判,历时四年多,最终获得美韩两国国会的批准。本文以2011年2月10日美韩双方签署的新协定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进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这种新变化背后美国国内政治的动态博弈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充分再现了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和走向施加影响的过程,并由此看出,美国政治体制的掣肘已经成为美国迫使对方做出妥协或更大让步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筹码。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美韩双方签署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美韩之间为什么要签署该协定?该协定对两国国内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该协定为何至今没能获得美国国会的通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美国贸易政策理论,从体系、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及其实施,在体系层面上将会为双方带来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多重收益,而在社会层面上却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尽管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和利益集团的掣制使得协定的通过还面临不小的阻力,但基于协定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和两国政府对此认识的高度一致,协定获得通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驻韩美军是影响美韩同盟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作为规范美军法律地位的《驻韩美军地位协定》则是美韩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围绕军队地位协定谈判,美韩双方的交涉持续了十几年时间,最终,随着韩国在美韩同盟关系中地位的提升,美国同韩国达成妥协,签订了军队地位协定。军队地位协定的谈判过程,一方面反映出韩国在美韩同盟中地位的变化,同时显示美国同韩国签订军队地位协定存在争取韩国支持其越南战争政策的政治目的。冷战结束后,《驻韩美军地位协定》凸显出的不平等性,引起了韩国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给关韩同盟关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在"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主导下,美国将"减少双边贸易赤字"作为其贸易协定政策的直接目标,在此目标导向下实施了退出TP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韩FTA,启动美日、美欧、美英贸易协定谈判等一系列政策活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定政策及其实施增加了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扰乱了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加剧了国际投资环境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对过去70多年来形成的全球贸易规则框架构成严峻威胁.拜登上任后,未对特朗普政府的全球贸易政策倾向有明显扭转,并有延续的意图.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时期生效的贸易协定进行了全面审查,认可美墨加协定作为美国新政府未来贸易协定谈判模板的地位,且从其加强与友邦和盟国合作的贸易政策导向来看,拜登政府会继续推进特朗普政府时期已经生效的美墨加协定、美韩FTA 2.0、美日贸易协定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的合作深度,大力推进美欧、美英贸易协定谈判.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的日本外贸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5—1999年以GATT·WTO为中心的多边自由化战略阶段;第二阶段是2000—2012年以双边为主的自贸协定战略阶段;第三阶段是"安倍经济学"时期的"TPP规则引领型"区域自贸协定战略阶段。安倍政权意图以TPP规则来主导美国、欧盟、中国参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但美国特朗普政权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不仅动摇安倍政权的外贸战略,也将对"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政策体系形成了较大冲击。日本需尽快促成中日韩自贸区和RCEP的实现,以此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推动中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主要在于促进两国经贸领域的合作,控制和减少中国对美国出口所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加快构建中国版本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美国推动中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因主要在于这一协定符合美国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中美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亚太地区的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并有助于化解中美之间因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而中国主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中国推进中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突破口可以选择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而非通常的货物贸易及关税减让。  相似文献   

8.
编后     
《美国研究》2012,(3):160
本期专论中,张丽娟和高颂的文章论述了美国促进农业出口的政策机制。文章指出,美国促进农业出口的政策既包括以保护农业为目标的直接补贴政策,也包括以推动贸易出口为导向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策略。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出口实施的具体项目计划从根本上满足了农业出口商的需要,而农业贸易融资和风险保障等则为农业出口提供了有效市场化运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丽娟  高颂 《美国研究》2012,(3):7-28,3
本文以美国农业出口促进政策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如何通过政策和制度培育了农业出口竞争力,并使美国农业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持续增长。促进农业出口是美国"国家出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农业出口促进政策既包括以保护农业为目标的直接补贴政策,也包括以推动贸易扩大出口为导向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策略。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出口实施的具体项目计划从根本上满足了农业出口商的需要,而农业贸易融资和风险保障等则为农业出口提供了有效市场化运作的保障机制。美国农业出口增长仍将延续,新兴经济体为美国农业出口提供了巨大潜在市场。稳定农业、创造就业和确保粮食安全也是美国经济复苏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谈判过程历时两年半之久、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是当代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新代表,而且在海关程序、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资金流动控制等诸多方面的规定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势必会对未来的同类协定产生影响.它的产生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它的实施也同样会对中国、东盟、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未来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墩  姚帅 《当代韩国》2010,(4):39-46
本文首先阐述了韩国过去与现在的贸易政策,以及韩国FTA政策从区域内向区域外的转变,并分别从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韩国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影响。随着更多的亚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东亚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东亚各国是否有能力来共同协调相互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特朗普政府对德国贸易救济调查的阶段性新特征包括:反倾销调查;利用日落复审延长反倾销实施期;利用337条款启动知识产权侵权调查;启动201调查,实施全球保障措施;重启232国家安全调查。其原因主要包括:减少贸易失衡;保护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强化科技竞争优势;国家安全观泛化;以单边主义的贸易救济调查为筹码,在重启的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施压。德国的应对举措包括在欧盟共同贸易政策框架下利用进口关税及数字税手段与美国博弈、实施补贴性质的产业链政策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与美国通过谈判协商化解贸易摩擦。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汽车关税失衡"将成为德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之一,双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诉讼战风险在上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提出了"发起东盟事业倡议"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准备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东盟关系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中国因素".美国"发起东盟事业倡议"是要巩固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抵消中国的影响.在东盟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希望借助"发起东盟事业倡议",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来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和亚洲国家中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美国还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4.
党派政治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新泉 《美国研究》2007,21(4):67-80
美国两党之间的博弈和竞争贯穿美国贸易政策的整个决策过程,党派政治在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变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往往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而政府或国会的党派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贸易政策的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在贸易政策上的立场也会随着其所代表选区的利益调整而变化。民主党在20世纪70年代从支持自由贸易转向鼓吹贸易保护,而共和党则从贸易保护主义者转变为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产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调整及美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两党在贸易政策上的固有立场有所松动,从而使美国的贸易政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资本驱动下的经济全球化要求发达国家启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美欧经济相互依赖度高,它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受到的非关税壁垒的困扰要超过关税壁垒的困扰,因此协调和统一各自市场规制成为谈判的核心内容。但社会抗议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同时作用于美欧内部政治层面,阻碍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迅速地达成协议。由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涉及对风险的认定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美欧双方因历史而形成的社会权利、环境标准、政商关系等领域的差异使它们在这两个问题上很难保持一致。资本与社会的政治博弈决定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正式启动,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有格局随着贸易自由化的逐步实现将会发生相应变化。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互补特征明显、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贸易的产品集中度高、比较优势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巨大。本文认为,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中新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尤其中国的进口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重塑中,竞争中立原则是一项值得关注的代表性规则。在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中,竞争中立是"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规则之一。竞争中立原则涉及国有企业、竞争政策和投资保护等议题,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维护其在全球竞争地位的新工具,是中国所面临的外部新挑战之一。文章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以美国在区域贸易投资协定中推动竞争中立原则为例,分析了其推动新一代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的动因和收益,探讨了国际经济规则调整和实现的具体路径,将国际规则形成机制的分析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拓展。文章还结合中国新一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提出了中国应对竞争中立原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缔结为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创造了条件.然而,日韩两国对区域经济合作走向的调整以及三国围绕"RCEP+"议题的博弈、中美战略竞争等因素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复杂影响依然存在,中方加速协定谈判面临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三方管控供应链风险、加速经济复苏、打造地区最终消费市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协定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率先实现强劲复苏,促使日韩主要从经济收益视角审视协定的价值,管控相互竞争与制衡思维,搁置争议、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9.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是旨在通过与美国签订各种贸易协定的方式来鼓励外国对美国企业开放市场和采纳美国的商业法规,并同时支持美国在全球的外交政策和军事目标的一种战略.本文认为,由于美国在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中过分注重政治因素的考虑和高度利用了市场的不对称性,除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少数例子外,包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绝大部分区域贸易安排对美国贸易伙伴的经济影响较小.这不仅决定了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的一体化程度较低和长期的停滞不前,也影响了区域贸易安排在世界主要地区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石贤泽 《欧洲研究》2020,38(1):55-74
在法律化的欧盟外部关系样态中,联系协定成为一般自由贸易协定与入盟条约之间的独特范式。无论是在范式特征、内容构成、实施路径还是影响效应上,欧盟联系协定都超越了一般自贸协定范式。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表现为:复合权能导致的"混合协定"法律形式;包含但超出贸易自由化的多维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三方组成的"制度三角"决策体系;欧盟与联系国在规则扩展与制度进入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格局。在共有范式特征下,基于地理标准、协定方式和联系意图三个维度,欧盟联系协定又内在分化为三种实践路径:作为入盟前准备的联系协定、作为欧盟成员国替代的联系协定和作为与非欧洲国家建立特别待遇关系的联系协定。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和多元路径使得欧盟在外部关系方面产生比一般自贸协定更加深远但又具有差异的影响,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程度不等地进行欧盟规则的对外扩展,形成欧盟与联系国之间的差异化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