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做好"一把手"。有一个干部发言说:"一把手要‘高大’,‘高’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大’就是胸怀大局、着眼大势……""你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我想补充一点意见。"听那位干部说完后,邓小平接过话头笑着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我觉得,领导干部不仅要‘高大’,还得要‘矮小’一点,‘矮’就是放下身段,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小’就是小心谨慎点,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要多研究,要实  相似文献   

2.
<正>"好!再来一个!再唱一曲……"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中,民进江苏南京体育学院支部"迎新春‘同乐会’"的热烈气氛融化了寒流。每年一次的"迎新春‘同乐会’"活动,伴随着会员一同成长,历经三十年的传承,成为民进南京体育学院支部凝聚人心、团结会员、促进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每年的同乐会上,民进江苏省委会和学  相似文献   

3.
张迁 《瞭望》2007,(17)
有三个看得见的力量正在推动着中国新的城市化进程: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化愿望以及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这预示着新一轮城市化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城市化”,也就是以城乡劳动力身份平等、机会平等和权益平等为明显特点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我们每天都在意识到很多时候‘老师们’做的一切不见得都是对的,这方面我们应该更注意吸取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同志关于战略问题的思考和部署,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全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1月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一系列深谋远虑的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一、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四个全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0,(4):15-15
中国实现未来三十年的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推进第二次改革。迟福林在书中提出,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到了难以为继、非改不可的地步。过去三十年中积累的发展方式的弊端,需要通过更大决心的改革进行全面矫正。为此,需要尽快推进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第二次改革,基本思路是推进从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一九一七年,青年毛泽东在写给友人黎锦熙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个靠镇压农民起义发迹、使清朝苟延残喘三十年的曾国藩,有何过人之处令毛泽东‘独服’呢?从曾氏《家书》中我们可略见一二。 在腐败、懒惰、空虚、自私的社会环境中,曾氏执着地树立起一种严肃的生活态度,按照‘诚意’、‘主敬’、‘克己’、‘习劳’、‘有恒’五条原则,坚持进行自我修养。道光二十二年(曾三十一岁),他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以便触目克治’,‘念念欲改过自新’。这种日记字字皆写正楷,作为‘诚意’的手段。不仅写,而且做。某次他猛省从前与某人结怨错在自己‘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当夜即往那人住处‘登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6,(1)
正一、创新和开放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  相似文献   

9.
代凯 《求知》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近年来,干部监督考核中的"痕迹主义"现象在全国各地持续上演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为应对来自"上面千条线"的监督考核任务,作为"底下一根针"的基层干部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给各种工作留痕而疲于奔命。"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型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豁 《瞭望》2008,(11)
"容积率在开发商眼中简直就是‘点石成金’的‘魔术棒’,哪怕为提高0.5个百分点,每个开发商都会不惜血本地‘公关’。"重庆市原渝中区副区长王政、原渝中区委副书记郑维、原沙坪坝区副区长陈明三人,因收受房地产开发商巨额贿赂,近日分别被法院判处死缓,13年、10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2007年新增财力的70.3%用于改善民生"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也应当是财富的享有者!"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说。浙江是一个万亿元GDP经济大省,可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吕祖善一直思考的问题。吕祖善说:"今年浙江省‘两会’闭幕时,我在任职表态发言中讲过,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5000万浙江人民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精神’是‘上天’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入地’的精神。有了‘上天、入地’的精神,中华民族将无往而不胜。"铁人的印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内铭刻着王进喜的生前誓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如果铁人还活着,今年应该84岁了。"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日前在集团公司的工作会议上说,"在今天的世界上,不是有许多超过84岁的人们还在健康地享受着生活吗?如果仅仅以数字计算,铁人何止少活了20年?"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问马云他的理想是什么。马云说:"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20年后中国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我们的空气是可以呼吸的。最近大家问:你的幸福感是什么?有幸福感吗?什么是最基本的幸福感?我认为就是沐浴阳光。三点水的‘沐’和‘浴’,就是要有水,要有木,要有食品,要有阳光。不管你挣多少钱,你享受不到‘沐浴阳光’的时候,其实是很大的悲哀。我在微博上看见,老潘、任志强经常说‘哎呀,今天北京的天多么蓝’,好像发了  相似文献   

14.
傅刚 《瞭望》1987,(20)
北京召开全国内部审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鞍钢公司总会计师朱德惠,他对大型企业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制度增收节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担任过鞍钢公司副总经理的总会计师对记者说;“‘双增双节’不是把钱从这个兜里往那个兜里放,而是要‘开源节流’。‘开源’就是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节流’就是改进管理,堵塞漏洞。我们体会,建立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44)
<正> "如果我们喝着污染的水,吸入着污染的空气,吃的是污染的食品,这种GDP的增长对各级领导的政绩无疑是一种讽刺。" 无论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还是10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均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看来,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信号。"核心是‘建立一个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6.
瞭望信箱     
《瞭望》1984,(50)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十期所载的《肖克谈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一文在谈到“怎样才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根治一些人身上的‘左’倾顽症”这一问题时说: “首先应该查清病因,找一找自身有什么‘先天不足’。我们党产生于小生产占主要地位的中国,在它的许多党员身上就反映出了小生产者从自已所处社会地位中带来的‘左’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当前,我们党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不能深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不能正确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我们党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深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正在迈向科学发展的金色时代.过去三十年,法治为深圳挺立潮头、创造人类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奇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未来三十年,法治必将为深圳再领风骚、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创造良好的环境.牢固树立法律权威,全面建设法治城市,增强深圳的城市发展软实力,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7,(5)
<正>城市化不仅意味着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型,由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产业升级、社会结构转型等变化同样在城市中发酵涌动。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党员大多进入"两新"组织等新领域和社区中,成为体制外党员。不同于传统的企事业单位,体制外党员更多地体现为流动性、分散性和随意性,这些特点加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也考验着基层党建的战斗力和应变力。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做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以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看,是从实践中来,从“实事”中来,从“实事”中“求”出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公式,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公式看成为“实事──求是──再实事──再求是”。客观实际、客观“实事”,是人们一切认识(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认识)的来源。依据客观实际和“实事”,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才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