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参考》2008,(3):63-6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刚刚闭幕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值得关注的是,"加强结构性改革"和"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也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出现重要转向。强化供给侧管理,主动顺应了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  相似文献   

3.
关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既不等同于扩张,也不等同于紧缩,而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中性概念.宏观调控的立足点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宏观调控也没有停止和结束的时候,只有依据治理波动情况之不同而有阶段性之分,有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力度之分.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进行过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都成功地对经济过热和经济偏冷进行了治理.自2003年下半年,中央开始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了"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全面转向"中性"政策.这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缩、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是松紧结合的组合式的宏观调控.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间,不存在什么"软着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继续扩大内需是保持增长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淮 《瞭望》2000,(50)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01年仍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可以说,这个判断实际上提出了 2001年我国经济政策的核心要点。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强调。 首先,扩大内需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时的长期战略。 在经济学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总是短期政策关注的对象。但中央在部署 2001年的经济工作时使用了“战略方针”的说法。战略是什么?战略是中长期发展规划。扩大内需上升为战略,这意味着我国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所依据的基本形势判断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8年年初时,人们对国民经…  相似文献   

5.
健君 《瞭望》2009,(50)
未来的通胀总体而言相对温和;明年物价上行因素大于下行,需要将CPI控制在3%的适度范围针对市场众说纷纭的通胀争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管理通胀预期。这里暗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未来的通胀总体而言相对温和;其二,明年物价上行因素大于下行,需要将CPI控制在3%的适度范围。在未来宏观调控中,管理通胀预期的工作着力点将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事实上,管理通胀预期并非新表述。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首次明确提出了管理好通胀预期。此次在中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经济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政策重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都将是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质重于量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怎么办?是重回传统的政策刺激老路还是通过调结构实现动力转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为《经  相似文献   

7.
李斌  赵叶草 《民主》2004,(12):44-4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在京闭幕,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这六项主要任务是: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活力有所增强。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  相似文献   

9.
于滨  孟微 《瞭望》2005,(22)
5月15日,温家宝总理对中央粮食储备工作作出了新的批示:中储粮总公司在搞好国家粮食储备、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等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粮政策,改革管理、轮换和调控机制,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调得动、用得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单大年 《团结》2005,(3):20-21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区域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中部崛起”首次列为全国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实施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央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也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4年12月8日,中部五省省委书记分别以“打造武汉城市圈”、“湖南要加速产业发展”、“订…  相似文献   

11.
以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研究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的会议为标志,始自去年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从相对温和而转向有重点地进行强硬“点刹”。  相似文献   

12.
张银平 《求知》2024,(2):32-35
<正>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一高一低两平”的特征,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4年是巩固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面恢复市场信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因此,要持续关注和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一系列前瞻性政策信号,从而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宗文 《瞭望》2009,(48)
《瞭望》近来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瞻报道令人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来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2007年的会议提出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给整个2008年定调。2008年的会议提出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给整个2009年定调。同样,今年的会议对  相似文献   

14.
<正>去产能要注重与加快国企改革相结合。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凸显了我们去产能的决心,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前5个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4%,行业净盈利49.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去产能的相关配套政策落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一些过剩行业的国有"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9,(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战略之一。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落地,成为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点。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随后,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着眼"两  相似文献   

16.
赵涛 《瞭望》2006,(52)
深层次矛盾和失衡因素,加上增长速度连续4年保持在10%以上,致使2007年的经济发展存在两种可能性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结了2006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了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令人关注的是,会议指出,做好2007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于1985年4月4日—9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新闻单位、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海南岛,以及新开放的三角洲地区的代表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世界经济导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大连经济研究所和天津《开发报》联合发起。这次会议采取先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再分专题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的新方式,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现将大会讨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10,(35)
<正> "要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从当前形势看,无论是下大气力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调研中,宏观调控部门权威人士针对下半年调控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地方政府逐渐与中央政府成为利益相对独立的主体,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诸如政绩考核体制和财政分权体制等,给了地方政府在紧缩性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与中央政策博弈的动机;而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惩戒力度明显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博弈动机。本文认为,正是制度供给的不足导致了地方消极对待中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赶超战略的历史任务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行为进入了制度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梳理一下自去年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出台的重要经济政策,或可使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