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位西方伟人说过,中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沉睡吧!因为他一旦醒来,就会惊动整个世界”。这句话一直被西方列强奉为对待中国政策的圭臬。当中国过去处在国难深沉,遭受列强任意欺凌时,即还是“沉睡”时,他们用炮舰政策,或被马克思称作商业战争的政策,迫使中国“巨人”永远、“沉睡”着,任人宰割、瓜分。什么海关权、领海领空权、内河航行权,以及开工厂、辟商埠、办银行、修铁路、通邮电等权利,都由外国列强通统操纵,中国执政当局只不过充当洋人的官僚买办角色而已。其时国家主权全操纵在外人手中,东西方的…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化运动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世界的西方以欧洲为中心,一场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生产的产业革命勃然兴起,波及全球,使人类文明的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产业革命呼唤出的巨大生产力的作用下,西方各国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世纪的上半叶,它们已纷纷跻身现代化国家之列。然而,欧洲产业革命的巨大威力,是以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的方式,展现在中国人面前的。于是,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起,古老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5)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故中国应"感激"西方帝国主义。本文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上述错误观点,并就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给以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将"两极相联"的规律用于东西方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提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两极相联"的思想:西方列强把"秩序"送到中国,即通过入侵的方式破坏旧中国,客观上加速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即通过破坏西方在中国的市场,引发或加深西方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刺激欧洲革命的爆发,从而促进西方的发展。这表明,当人类历史进入到世界历史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不同民族或国家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相互间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应当在相互间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2):25
中国快速和成功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将让它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假设重新成为所谓"超级大国"的中国,将延续老一代西方列强的传统却是错误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王永立 《求知》2011,(5):43-43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一步步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危难深重的祖国,一些具有进步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求索的目光投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找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一时间,各种思潮和主义纷纷被介绍到国内,令人目不暇接。正当此时,俄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5)
朝鲜战争已结束60余年,国内外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们,针对毛泽东出兵朝鲜决策的原因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围绕中国国家利益;从地缘与战争实况;中、苏、朝关系及中美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对影响毛泽东抗美援朝决策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对《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中的部分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以期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进而得出更加客观和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4):25-25
中国快速和成功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将让它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假设重新成为所谓“超级大国”的中国,将延续老一代西方列强的传统却是错误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佟伟 《侨园》2014,(5):41-41
每每提及清末住在中国的欧洲人,人们往往会想到列强。因为当时苟延残喘的晚清政府最恨的就是西方列强。可却偏偏有一位欧洲人,被中国人称为"救星"。他1855年出生在苏格兰,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传教士学院。1882年,28岁的他为了帮助当时医疗条件较差的中国,毅然放弃国内优越生活,和新婚妻子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东北。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在沈阳创建了第一所西医医院,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医护专家和人才,每年诊治患者最多时达数十万人。期间,他还舍生忘死,开展了对大霍乱救治、日俄战争受害者收容、抗击肺鼠疫等工作。直到68岁时因健康原因才回国,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他就是被誉为"东北西医鼻祖"的英国医学传教士司督阁。  相似文献   

10.
正军队改革是中国崛起的必然要求军事战略服从于国家的经济实力。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清帝国的大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从满清王朝到民国,历届政府压根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军事战略。尤其是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后,中国偌大的国土可谓有国无防。西方列强乃至弹丸小国日本的军队,进出中国就如同进出自己家后院那么容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挺直腰杆做主人了,可是由于我  相似文献   

11.
旧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的落后弱国.据统计,从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919年五四运动,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共计达709个.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地利5个,西班牙4个.还有其他一些算不上"列强"的,竟也强迫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68个.这709个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
儒家思想自确立以来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思想。近代西方列强侵入之后,大批仁人志士开始在教育方面寻求富民强国的出路。但近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过后,中国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在"西学"遭遇尴尬之时,全社会开始竞相从传统的儒家精髓中寻求灵感。探讨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与西方现代教育的关系和对当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4)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势的西方文化冲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自足性,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评价越来越低,最终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理。面对民族和文化危机的步步加深,中国人没有在自卑中沉沦,而是选择在自省中奋起,通过器物——制度——文化方面的不断探索,中国逐步从文化自卑走向了文化自觉。五四运动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在道路、理论和制度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基础上,重建了文化自信,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七·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中国人民在迎来中国共产党诞生76周年之际,又逢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盛大庆典。党的诞生日与香港回归口相江,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象征。它象征着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彻底荡涤上一世纪殖民主义列强强加于我们的民族耻辱,完成收回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的历史使命。上一世纪末,中国的封建帝制已在风雨飘摇中走到末路。一场失败的甲午战争,激起了西方列强又一轮瓜分中国的狂潮。最早凭借鸦片和炮舰敲开中国大门的英国,自然不甘落后,也要在其中分上一大杯羹。1898年…  相似文献   

15.
香港,这颗令世人瞩目的东方明珠,在经历了百年荣辱与沧桑之后回归祖国,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所有炎黄子孙都为之欢欣鼓舞。香港地位的变迁记载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坎坷历程近代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古老中国,由于内政腐败、生产力落后,再加上统治者颟顸无能、闭关锁国,已经不堪一击了。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之下,中国被迫走上了战败、赔款、割地的屈辱之路。位于祖国南大门的香港,最早论为了列强入侵、国势衰微的牺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是由鸦片战争的惨败揭开的,城下之盟的签订使中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沦丧。然而爱国的,先进的中国人亦在灾难中奋起,开始寻找挽救危亡、振兴祖国的道路。他们从当时先进而强盛的西方,看到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踏上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曲折之途。回溯这段历史,检讨前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思想嬗递与选择取舍,将益于我门今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一战败的空前民族耻辱,首先震醒了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开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他们敏锐地感到西方列强的进?将是中国日后的主要祸患,要抵抗侵略,就要了解敌人。于是,他们利用所能搜集到的资料著书立说,介绍中国以外世界的文史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觉悟到,必须在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之学中补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而重要的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退出的意义,在于它冲击了自我封闭的禁锢,启迪了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尔后先在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1,(1):9
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把这条道路的特点概括为"五合一":一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中国不但不会搞西方列强侵略、掠夺、战争、扩张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党早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了的问题。现在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呢?因为当前社会主义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引起了不少人的思想混乱,重新回答这个问题有现实意义。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下迅速走向腐朽和衰落,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的农民阶级、封建官僚的开明派、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出场,纷纷作出了各自的反映和选择,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革  相似文献   

19.
“中山学”性质、任务及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栋 《团结》2009,(5):56-5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入侵古老中国最激剧的时代。面临随之而来的西潮冲击.中国实际上已“由文变野”.处于世界的边缘,任人宰割和侵占。许多知识分子都在思考并试图求解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当他们仍背负着“学”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以后的历代王朝均在此设吏管辖。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开始进入澳门和停留“暂住”。19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乘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欺凌瓜分中国之际,强迫清政府将其为“葡国永驻管理”,以后又被视为葡萄牙的“海外省”。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从不承认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声明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并主张时机成熟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澳门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和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7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