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欧美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其中以1968年的联邦德国为代表.这次学运源自20世纪50年代整个西德所经历的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的物质繁荣致使青年人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文化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它具体表现在青年人的音乐、杂志、嬉皮士运动和公社运动上.致使青年文化迅猛前进的因素包括联邦德国大众教育的扩张、时间的充裕和财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展等.于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发生着由追求效率到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变迁,但这也使西德社会两代人之间产生一条价值观鸿沟.通过对这一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代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继承.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当中国的年轻一代从潮湿的梦境中睁开疲倦的眼睛,一股席卷全国的摇滚乐浪潮,在倾刻之间是如此疯狂地占据了一颗颗久渴欲饮的年轻的心灵.它那迅猛的冲击波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向青年们辐射:在音乐界,迈克·杰克逊、玛多娜、崔健、孙国庆等中外摇滚歌星的声音充斥于青年人中间;在文学界,以摇滚乐为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诗歌也应运而生;在影视界,以摇滚和霹雳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正拍得如火如荼,电影《摇滚青年》大受欢迎;在学术界,许多青年学者及大学生开始对摇滚乐对音乐、政治、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一些大学校园中的"摇滚乐研讨会"也相继问世.摇滚乐在青年中的大潮涌动,其内涵和实质早已超出了艺术范畴,这股狂  相似文献   

3.
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年文化和青年运动已经不再是发生于一国或某一区域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不管这股潮流在每一个国家是起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青年文化与青年运动都是现代青年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我们区别现代青年群体和传统社会青年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一群平均年龄40岁以下的年轻总裁、青年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在上海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广泛探讨了亚太地区青年与新经济共同发展、繁荣的议题。成功者谈经验,后来者谈励志……总之,亚太经济的明天,更多地表现在青年人的创造中。  相似文献   

5.
导读     
《台声》2020,(14)
正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给青年人回信、视察高校时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鼓励广大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勇担时代使命重温习近平对青年人的殷殷寄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超凡的政治视野和勇毅的使命担当,开启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身上具有浓郁的"青年气",他不仅在思想上始终保持着青年的冲击力与激情,还在实际行动中给予青年切实的引导和扶持。此外,在文学创作中,鲁迅以青年一样不衰的创新活力,不断进行文体创新的先锋试验,颠覆与突破传统文体规范的束缚;在学术研究方面,鲁迅更是治学严谨、开拓创新,以超乎青年人的毅力与实践能力,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香港社会长期以来被人称之为“政治冷感”的社会,青年人一般对政治漠不关心,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都很低,传统的青年服务(工作)也以侧重于解决青年问题或满足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其工作指向,以文康服务为主要的服务模式.然而,这种冷感的社会参与现状与传统的青年服务模式,在80年代受到了香港社会发展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8.
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大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上领导岗位——在仕途相对较"顺"的情况下,一批年龄在39岁左右的年轻官员开始走向中国政坛的前台,成为当前党政机关里中层权力位置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尤其是县、处级位置上的中心人物。这批大小官员的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改革目标开  相似文献   

9.
<正>一中国现代文学已经不能再被称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了,它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20世纪90年代,樊骏先生在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时候,欣喜地宣布"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再年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权利意识的觉醒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风起云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以自身群体权利要求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青年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他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并开始提出要求,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尽管所采取的实际行动方式各个不同,但都表现了在美国当时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凸显出来的青年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研究美国青年当时的权利意识,对于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青年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深圳特区青年思想敏锐,有创造力,是特区改革和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共青团深圳市委在带领全市青年团员投身特区建设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如改革原有的机构设置,在团市委增设青年权益保护部,加强对青年的保护和引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青少年义务工作者队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义工队伍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青年人占了相当的比例,组成也比较特殊,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外来青年临  相似文献   

12.
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的规范。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动荡的国内环境有关,也与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基督教新教伦理精神的衰落以及青年儿时生活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近两年的"文化热"中,青年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评价青年文化?青年文化有何特征?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一)什么叫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可以从三方面来界定.一指历史比较短的文化现象.比如电视文化与电影文化相比,电视文化即可视为青年文化;二指文化的创造者是青年.比如青年哲学、青年文学.三指在青装已成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再如,30~40年代,中国"旗袍"已发展为民族文化,青年、中年、老年都穿,被世尽喻为"东方女性美"的象征.可50~60年代被淘汰,80年代以来在一部分青年中又出现,"旗袍"又转  相似文献   

14.
青年文化又有青年文化、年轻文化、青年期文化(Yuoth culture)等几种称谓,有的学者还提出他们之间应有的差别,一般对青年文化的理解是:“青年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以青年为中心而提出的文化”。现时意义上的青年文化是指“青年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和价值,他们主张遵从与成人不同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城市"隐形贫困"青年群体若以工作与收入划分,大体可细分为三类人群:高收入、高消费的一线城市青年;青年"白领"群体;高校毕业的"宅家啃老族"。超前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丰富多样的物质、新型的交易方式,为青年人追求时尚生活提供了透支便利。从"佛系"到"隐形贫困",反映了部分青年人的社会适应无力感,通过超前消费"刷存在感",会给青年人带来心理焦虑,乃至生活风险。社会应提供正向的价值激励,倡导"新节俭主义",帮助青年人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简约生活新风尚。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人眼中欧洲青年是因循守旧的,这一提法出自1986年3月2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善意地观察了欧洲青年之后,美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群冷静、随俗、雄心勃勃、没有反抗意识,远离上一代左派青年运动的青年人.从斯德哥尔摩到罗马,从日内瓦到伦敦,保守主义还没有消失.对比1986年青年人的抱负和1968年反抗的一代的价值观和行为,人们一定会感到震惊.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一群群身穿茄克衫和工装裤的青年学生走向街头,在于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如今的这一代则为学业而拚搏,以求日后能在这个商品世界中谋得一席  相似文献   

17.
笔者早就做慕被评为”全国十大自强模范”、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藏族残疾青年洛桑班丹.在他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邀请准备赴美讲学之际,我有幸采访了他。洛桑班丹在雪城高原成了众人关注的新闻人物,他一手创办的岗旋语言学校得到厂社会的广泛夸奖。他身残志坚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对众多的青年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我走进岗旋语言学校去探索这位藏族残疾青年的奋斗轨迹时,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令人敬羡的光环,还有光环乏后凝聚着的心血与汗水。命运拉弯的起跑线在我们生存的这片空间卫,有这样一个鲜体:从他…  相似文献   

18.
世界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已注意到:当一股毫无温情的拜物狂风猛烈地席卷了欧美及其他工业国家之后,那曾一度活跃在60年代、70年代青年学生心中的带有强烈政治激情与确信无疑的理想主义似乎荡然无存了。然而,当代欧美青年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怎样?他们在以什么样的姿态迈向未来?美国教育问题专家阿瑟·莱文针对美国大学生写的这篇文章给我们作了简单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4)
正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了台湾青年参访团并合影留念。俞正声说,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引用毛泽东主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名言,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故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鼓励青年人爱国家爱民族。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