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洋军 《党课》2012,(16):72-73
“官”该如何当?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老掉牙的问题,还有必要拿出来嚼舌头吗?面对屡屡出现的一些狂妄、发飙、贪婪的官员,面对人们对好官、清官、亲民官的热捧,笔者认为,不但有必要说,而且官员也应该经常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2.
平庸者缺少的是“官德”,而有的却是“官病”。平庸者的官病就是“爱吹”:既爱“自吹”,亦爱“他吹”。而自吹和他吹又往往“合二而一”,其目的是为了“包装”自己,是为了“平步青云”,让人无法发现自己的“平庸”。 这样的人往往爱“表扬”,但从来不表扬别人,而是从来不放弃任何“自我表扬”的机会。自我表扬之后,又要靠媒体或“吹喇叭”者传扬出去。他们尽管也下基层,但下基层干什么是不清楚的,唯一清楚的是下基层时除了带随员外,从不忘记带摄影摄像者,不然自己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随着年龄临界点的逼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  相似文献   

4.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干部见别人的职务提前上去了,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常常会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拒绝监督,不知不觉地走向腐败。…  相似文献   

5.
适逢“三讲”教育进入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在“思己过”、“论他非”.不过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在给自己去污擦垢的同时还要给别人抹抹身子,弄得不好得罪人不说,还会丢掉乌纱.因而一些人往往采用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即对自己避重就轻,对别人轻描淡写,但求无惊无险,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6.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最遭人痛恨。在各级领导班子换届的节骨眼儿上,更是如此。人们痛恨用“乌纱”换银子的卖官者,而对拿银子换“官帽”的买官者,痛恨之外还加不屑。在一般人眼中,买官是可恨的:因为这意味着劣马淘汰良马,庸人挤掉能人;买官也是可耻的: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没有  相似文献   

7.
当个好官做个好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做好人看作从政为官的美德。作家萧军说过":好人不见得就是好官,但好官就必须是好人。"一个领导干部要想当个好官,基本上要做到三点:一是境界要高。境界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名利、荣辱、好恶的不同态度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追求远大的革命理想,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眼界要宽广。要有战略眼光,能够登高望远、深谋远虑,能够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  相似文献   

8.
论及一个人“爱吹不爱批”,人们往往说:“他只听好话,听不得坏话。”我每每听到这种说法,对那些所谓只听“好话”者,总有些怀疑:他们真的听“好话”吗?“您有水平、有能力,领导有方。要不是您呀,我们连工资也难到手。”这是什么话?“您决策时倾听群众的意见不够,工作失误与您作风官僚有关。”这是什么话?  相似文献   

9.
正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官"念,在思想深处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自觉修好"三心",真正当好"老百姓的官"。  相似文献   

10.
正时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常常纠结于"官威"不足:部属对自己的决策指示贯彻不是很卖力;部属对自己的态度不是很恭维;群众对自己的感情不是很真挚。官威,是封建社会的痼疾,与党员干部格格不入。党员干部需要的是因服务群众而在群众中树立的良好威望和形象。公字当头树官风。党员干  相似文献   

11.
《党员干部之友》2013,(7):58-58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有的干部辞职下海了,还“无车弹铗怨冯鹱,抱怨组织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多大的“平台”才够呢?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总结汲取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作风",无疑对传承红色基因、做合格共产党员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合格党员的立身之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落实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大潮的泛起,包装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商品生活中日显重要。如果你有空到街上或商场遛达一趟,那些包装精致的商品名目繁多,真是令人眼花(?)乱;但这些商品就其质来说,名符其实者有之,名不符实者有之,假冒伪劣者也有之,这同样让你大开眼界。 时下,由于人们“商品”观念的增强,在生活中人们也在进行自我包装。诸如有的人当了官,  相似文献   

14.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出于对公仆的爱护,关于“官”的话题似乎就多一些,前不久见到一篇文章,叫做《治治“官聊”主义》,意思是指当前有的“公仆”一味坐而论道聊大天,不干实事;后又见到一篇杂谈,叫做“警惕”官了“主义》,意思是要防止有的公仆对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笔者在这里,所要指出的,则是“官僚”主义的危害同样亦不可小觑。 何谓“官僚”主义?僚者,望也,“官僚”主义,笔者就姑且界定为:官僚者观察对待人和事物及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也。  相似文献   

15.
在旧时代,官被人称为老爷,理所当然高人一等,趾高气扬,傲气凌人。现时官被称为公仆。公仆者,为公众服务的人也,这不仅没有降低官们的尊严,反因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可时下有些“公仆”,不能洁身自好,自贬身价,竟然与“鱼”、“狗”同伍,为群众所不齿,真令人有慨兮复叹兮。谓予不信,有例为证。  相似文献   

16.
当下,跑官、要官,时有所闻;买官、卖官日有所见,这些已是平常之事,不再享有新闻价值.但近日《特区青年报》上发的一则消息却让人耳目一新.那报上说,沈阳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国走进沈阳人才市场.演讲台上,杨用幻灯打出自己设计的表格,其中用一句话概括“我的理念”:做一名称职的“家庭责任人”、真正的“企业纳税人”和合格的“社会奉献人”.他解释说,我只是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我不知道我这个机关干部在企业里的价值,想请参加竞聘的60家企业给定个价.”一声槌响,花落谁家?拍卖,往往针对无形或有形资产,很少涉及到人,更不用说官人了.谁那么践,说卖就把自己给卖了?谁那么傻,只听说卖官的,没听过卖人的?“拍卖”自己,要有底气,要有信心,更得有勇气.那位副部长大人的“三人说”(家庭责任人、企业纳税人、社会奉献人),的确耐人寻味.《吕氏春秋》“克己”文中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看来杨先生不仅熟谙此理,而且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入现代社会,要竞争,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农耕文化”作为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曾对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们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正向现代化迈进的成都来讲,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农耕文化”在思想观念L表现为封闭、狭隘、保守。总认为自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吃穿不愁、旱涝无忧,对外无所求,眼界始终局眼于固定的地域上和个人天地中,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世界,更好地了解别人和反省自己,进而消磨了进取心,钝化了竞争力,制约了成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其次,“农耕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顺天安命,知足常乐。不讲低投入、高产出;不讲扩大再生产和滚动发展;满足于低收入和低消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不够”,泛矣,虚矣,假矣。历次活动、年年述职、查找问题、反省检讨,反正只要是讲缺点、查不足、找问题、挖根源,都少不  相似文献   

20.
裸官,是指那些将妻子或子女等移居国(境)外,钱财也带到国(境)外,而自己一人留在国(境)内的官员。这些年来,裸官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些裸官竟至成功外逃,从裸官变成了逃官。裸官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反腐败力度越来越强,使贪官惶惶不可终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