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标 《今日浙江》2001,(15):38-40
新昌老干部俞标曾在中南海当过会议警卫,所见所闻均成了值得回味的历史。在他追忆的每个细节中,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闪现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2.
1958年深秋的一天上午,我们中南海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吃过早饭,在兰老师的带领下出园游玩。记得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微风轻轻吹过中南海碧绿的水面,荡起一层层闪光的涟漪。我们沿着海边的马路蹦蹦跳跳地边走边唱,  相似文献   

3.
<正>"中南海像乡镇机关大院"充分说明了中南海人,说明了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的发展理念和服务理念,的确是为地方带了一个好头,树立了一个典型。2月12日,13名"货真价实的基层群众代表"被邀请进入中南海,对即将提请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邀请他们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然而,对于  相似文献   

4.
<正> 这次中南海的政策不仅走出了中南海,而且还走得挺远,在一座远离中南海的小城市里得到了很好地贯彻执行。今年10月,"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在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城市——安徽铜陵召开。从此,"铜陵奇迹"成了在教育界流传甚广的一个关键词。因为这是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分管铜陵市普教长达12年的教委前副主任汪其惠,是铜陵推行义  相似文献   

5.
芹王走过中南海听说家乡的胡芹曾有被摆进中南海的宴席上,招待过世界贵宾的光荣历史,我喜不自禁。在一个万树梨花绽开一片片如玉的花朵,一片杏林羞色隐退的季节,我来到了被誉为“芹王”之乡的拓城县胡襄乡的胡芹村,一睹这个历代地方特产的风采。这里,到处是绿的海洋...  相似文献   

6.
郁风 《现代领导》2011,(1):11-11
有着中南海“大管家”之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存公众中不为人知。现年54岁的他,在共青团工作过20年。2007年9月出任中办主任,并于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7.
重温毛主席的“过三关”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建国初期,我们农工党召开五干会议时,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会议代表。会上毛主席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过好“三关”,即战争关、土改关、社会主义关。毛主席过“三关”的讲话使我深受教育,当时还有人告诫我在过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凡路过北京北海大桥的人都会发觉,中南海和北海等湖面的水,更加清澈,碧波荡漾,引人注目。这是中南海和北海在清淤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风采。解放近50年来,中南海、北海、后海、什刹海和西海等,都未曾清过淤,致使湖水质量急剧下降。由于诸多原因,北京市不少河流、湖泊的水质被污染,有的臭气熏人,成为新的"龙须沟"。在去年1月举行的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先后有225位代表提出了关于整治北京城市河湖等6项议案。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合并为一项议案,交市政府办理。贾庆林市长十分重视这项议案。他多次带领干部、  相似文献   

9.
林力 《两岸关系》2014,(12):61-62
<正>儿时的记忆有些是模糊的,而有些又是非常清晰的。记得因为舅妈沈毅(沈宝珠)是谢雪红(时任台盟中央主席)的秘书,带着表哥林为民和表姐林少萍住在王府井大甜水井台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简称)机关的小院里,所以妈妈(林冈)常带我去台盟玩,就连妹妹出生时妈妈也是在舅妈那里作了"月子"之后才回到中南海的。我们在中南海迎春堂的家和中南海西门的幼儿园都是大屋顶的宫殿建筑,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大得有些恐怖。光是屋门槛就和我齐胸高,宽大得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刘金田张爱茹/著台海出版社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他的法宝就是走出中南海,下基层!可以说,走出中南海,成全了一代伟人。因此,要全面认识邓小平,必须首先了解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正>建成使用1954年建造的中南海游泳池,分露天、室内两个。露天泳池是首长和群众共同使用的,因容量有限,每年都有人数控制。每到夏季来临,在规定开放时间内,来中南海游泳池游泳的人很多,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家住附近的孩子,平均每天都在150人上下。通常情况下,中央首长要等到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当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全面转变的过程中,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此过  相似文献   

13.
木木 《人民公安》2007,(3):52-53
党中央进中南海办公后,谭政文接到一张佩枪证。这个佩枪证很不简单,持它,可以佩枪进出中南海,这在人民公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区的南北长街,南起长安街,北至文津街,西临中南海,东接故宫博物院,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是明内府的衙门、清内务府的机构所在地,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南北长街位于西城区的政治核心区域,是故宫以西、中南海以东的一片狭长地带,中南海的西苑门开在南北长街,沿街设有国务院的相关机构,此外福佑寺、兴隆寺、一六一中学等也坐落于此,因此,南北长街除了具有历史街区重要的保护意义外,街道形象还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53年1月,父亲从西北局调入中宣部工作,我随父母住进了中南海,直至1956年,我在中南海生活了三年多。  相似文献   

16.
《友声》2002,(3)
3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来访的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桑福德·威尔和花旗集团联席主席罗伯特·鲁宾及其他董事会成员一行。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进城后,为了方便工作,毛泽东搬进中南海菊香书屋。菊香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当时清朝皇家在中南海里的独立建筑群——丰泽园的一部分。丰泽园由许多小院落组成。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的一座四合院。这就是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的菊香书屋。毛泽东一踏进菊香书屋,便决定  相似文献   

18.
江英山 《友声》2005,(4):4-5
5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乔治&#183;大卫一行。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外交部领导乔宗淮、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参加了会见。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回忆     
每当凝视这张珍藏55年的老照片时,我就沉浸在解放初期在中南海工作和生活的幸福回忆中。我是1949年3月从河北平山县李家庄到北京的。北平解放后,中央统战部首先进驻中南海,那时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香山。我们一些年轻的女同志就住在  相似文献   

20.
张宝昌  张事贤 《传承》2010,(7):39-41
"凡是能进入中南海中区或在甲区内工作、居住的人,不分干部工人,职务高低,除了个别情况以外,都能在每周三、日这两天晚上7点30分,到西楼大厅买票看电影,每场票价两角,包括首长及其家属,无一例外",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中南海内部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