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问题的科学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只有从理论上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才能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晨祎 《传承》2014,(6):94-95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必须以认清人的本质为前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因其对人的考察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坚持教育的纵向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人学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依据。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性、实践性、社会历史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7.
龙丽  王拱彪 《传承》2011,(25):42-43
马克思曾在对婚姻家庭的理论研究中强调婚姻家庭对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高校也将婚姻家庭教育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但由于该部分内容较为简约和单一,无法应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错误婚姻家庭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消极影响,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要从重视科学婚姻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男女两性教育理论研究、婚姻家庭责任教育、加强婚姻家庭教育网络实践平台等方面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都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能力的社会的人。因此,对人的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应有之意。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人本质所做的最高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介绍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它融贯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各个时期.马克思立足实践,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理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从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基础的填白、本真意义的回归等维度开掘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以此为导引,建构以交往为生成机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构,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福林 《前沿》2005,(4):153-155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发展的新特点和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补效应,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自觉地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展开,才能出实效,并有力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王波 《传承》2009,(10):50-5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自觉地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展开,才能出实效,并有力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无论是对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还是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事业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教育应注意三个问题,即素质教育理论、人本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的关系.从这三者而言,其理论是正确的,思想是科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及现代西方人本教育思想,并融汇于素质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变人。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客体,正是教育与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什么是环境,《辞海》中定义为周围的境况。广义的环境是指人们周围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包括地理条件和整个社会生活。狭义的环境,是指人和事物所处的客观条件。据此,我们不妨给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产生影响的一切文化因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在思想政治领域,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体现了对这一追求的系统探索和自觉践行。认真把握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和主导价值取向,涵盖个体与社会双重的解放维度。在个体和社会维度的解放诉求中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精神实质之根本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深入认识其与人类解放的应有关系凸显为实践追逐与理论向导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哲学意义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次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蕴含着马克思“新历史观”的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以现实的人与实践的历史为逻辑起点、以客观的存在与真实的理论为逻辑中项、以世界性的历史与共产主义事业为逻辑终点的关于肯定物质实践与客观历史的核心要义,对于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在马克思“新历史观”视域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赋予其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本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有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鲜活力量,在科学理论中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向;在生动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内容;在崭新时代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质。  相似文献   

19.
韩军芳 《前沿》2012,(14):45-4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理论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四种:对话模式、活动模式、生活模式和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人的需要、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四个方面。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坚持丰富精神需要和提升素质相结合、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发展社会关系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