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9,(14)
<正>7月1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蔡英文在"过境"美国纽约时就香港"一国两制"和两岸关系发表言论。你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蔡英文在纽约期间,就两岸关系以及"一国两制"大放厥词。但我还是要克制一点,因为这毕竟不是外交问题,我把它留给国台办和港澳办的同事去回应。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普遍共识。台方试图戴上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1年5月1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  相似文献   

3.
记忆     
10月3日,中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以公函的形式向各。国政府发出毛泽东主席当天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苏联政府于2日21时45分以葛罗米柯署名的照会电达周恩来部长,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中两国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中苏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4.
9月25日中午,对外友协礼堂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苏丹友好协会的成立。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及外交部、文化部、外经贸部、工、青、妇等单位的负责人和各界代表出席了招待会。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苏丹共和国总统巴希尔中将及随行来访的部长、州长们亲临对外友协祝贺。巴希尔总统是迄今光临我会的第一位外国国家元首。这充分体现了苏丹政府对加强中苏两国民间友好关系的重视。中苏友协的成立为源远流长的中苏传统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宋超 《求索》2012,(5):65-67
周恩来起草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强调互助合作,为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奠定基础。他领导编制"一五"计划、"12年科学规划",率团谈判缔约《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运筹签署"156项"、"122项"合作协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指导合作项目的计划申报、实施、管理,决策和协调解决关键性重大问题;强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扩散形成产业化,工业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和支农工作。周恩来的外交智慧和领导组织艺术,对中苏科学技术合作深化发展和成效提高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开展了一场全面的中苏友好运动,"苏式建筑"即是中苏友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记录;该文研究了中苏友好运动和"苏式建筑",厘清了"苏式建筑"的三种风格及其相关建筑理论,提出把握好本地城市建筑的发展脉络、保护好重要历史建筑以及促进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往学术界关于导致中苏分裂决定性因素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分歧论"和"国家利益冲突论"。我们通过对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演变过程的考察,提出"结构失衡论"。其一,社会主义阵营领导结构发生变化以后,中苏两党平起平坐,争夺话语权就成为中苏两党解决他们之间路线和政策分歧的基本手段,而目标则在于国际共运的主导权。其二,党际关系掩盖甚至替代了国家关系,在这种结构中,从本质上讲没有主权意识,没有平等观念。这种结构性缺陷成为中苏同盟必然走向破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立中 《前沿》2007,6(9):39-42
中苏论战的本质是中苏两党关于破立"苏联模式"、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分歧的争辩。本文以中苏论战为切入点,按时间为序,全面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天津政协公报》2011,(4):43-43
<正>1938年5月,中苏双方的相关部门经过协商,初步决定成立一个联合情报机构,该机关设于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由中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苏方的国家安全局进行洽谈。随后,军委会以外事组主任周明为代表,苏方以瓦西列夫为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磋商,签订了《中苏情报合作经费负担议定书》,为成立合作机构打下了基础。此后,经过两个月的积极筹备,中苏情报合作机构"技术研究所"于7月15日正式成立,该机构下设情报搜集、情报研究、电讯侦测、人事总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1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外交部、国家航天局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UN-SPIDER)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民政部、外交部、  相似文献   

11.
李肇星简介1940年10月生,山东省胶南县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7年至1970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工作人员;1970年至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随员;1977年至1983年,外交部新闻司三秘、二秘、副处长。1983年至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莱索托大使馆一秘。1985年至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90年至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5年至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至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2001年至2003年3月,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5月至2007年4月任外交部部长。中共第15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6届中央委员。素有"诗人外交家"之称,出版有诗歌《李肇星诗集》;散文集《青春中国》。  相似文献   

12.
鲁爱珍 《友声》2005,(5):25-25
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7月11日在对外友协礼堂召开。陈昊苏会长致开幕词,外交部李辉部长助理作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形势报告。刘志明副会长作了第三届中俄友协工作总结和对第四届中俄友协工作设想的报告。陈昊苏会长回顾了中俄友协(前身为中苏友协)在发展中俄(中苏)民间友好关系中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特别强调进入21世纪以来,它为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奠定牢固的社会群众基础所做的积极工作。他要求中俄友协在今后5年里,举办有影响的活动,积极参与俄罗斯年和中国年的实施,确保两国领导人做出的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安…  相似文献   

13.
相识皇帝1950年7月31日,一列押送伪满战犯的前苏联列车,驶入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车站。8月1日,前苏联政府向我国政府正式移交了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首的60余名伪满战犯。8月3日伪满战犯抵达抚顺后,管理所派车将他们接回。那时,他们还很重视君臣之礼,我记得溥仪首先下车,伪满国务院总理大臣张景惠、伪满外交部大臣阮振铎、伪满勤劳部大臣于镜涛、伪满经济部大臣于静远,以及溥仪的老岳父荣源等人跟随其后,鱼贯而行进入监舍。溥仪头戴黑礼帽,身着黑西服,一手持文明杖,一手搭了件风衣,随身携带一个黑皮箱。据说,他身上的西服还…  相似文献   

14.
正198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悄然出现在中苏边境的黑龙江边。这条界江的两边,已然对峙了20多年。在中苏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是唯一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胡耀邦视察黑河时,黑河的同志告诉他,五六十年代,两座城市的情况差不多,差距是60年代以后拉开的。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政府增加投资,把布拉戈维申斯克当做摆在中国面前的"橱窗"来建设。而我们,一方面是"文革"动乱耽误了,另一方面是担心中苏两国会打仗,总觉得一旦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命令     
1961年4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0次会议通过,任命: 郑为之为外交部美洲澳洲司司长; 周秋野为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司长。免去: 陈叔亮的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司长的职务; 楊琪良的外交部总务司司长的职务; 姚仲明的外交部条約法律司司长的职务; 周秋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駐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大使館参贊的职务。  相似文献   

16.
加納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駐加納共和国大使館向加納外交部致意,并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命,就外交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六日来照声明如下: 加納外交部在来照中,竟然无中生有地詆毁中国"蓄意干涉加納的內政",誣指中国人員"曾帮助在加納訓练破坏分子",并且毫无根据地指責中国方面"刁难和虐待"加納駐华大使館的成員。这显然是加納方面企图为它最近无理驅逐中国大使館三位外交官員制  相似文献   

17.
加納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駐加納共和国大使館向加納外交部致意,并就外交部一九六六年三月四日来照声明如下: 加納外交部在来照中,毫无根据地指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以多种方式,援助被废黜的克瓦米·恩克魯瑪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开始向几內亚共和国运送大量武器和其他作战物資,以帮助克瓦米·思克魯瑪重返加納进行反革命"。这完全是加納方  相似文献   

18.
曹伟 《小康》2012,(11):30-32
10月9日,外交部举行国际经济司成立大会,这个新机构在外交部官网公布的29个内设机构中位列第11位,居国际司之后,军控司之前,将担负起"开创经济外交工作新局面"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周总理与中苏友谊医院 今天,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异乎寻常的宁静,朝阳照射在大门上那金碧辉煌的《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几个大字上,闪闪发光。我凝视着,久久不忍离去。啊!这几个大字是当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应我的请求题写的,一横一竖一撒一捺,都体现毛泽东同志对中苏友  相似文献   

20.
杨扬 《求索》2013,(8):67-70
1949—1976年,中苏政党外交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中苏政党外交处于友好合作发展期,并逐渐达到友好外交的顶峰:自20世纪50年代末始.中苏两党矛盾逐渐显露,两党外交逐渐陷入曲折与重挫。这种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意识形态的作用;两国国家利益的差异:苏共的大国主义与大党主义、中苏国内政治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