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胡占君 《理论月刊》2005,1(3):23-25
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历史教育思想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历史教育,突出强调了历史教育的目的是批判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进行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教育,培养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等。历史教育的内容,重点是近现代史。历史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干部和青年。历史教育的方法突出强调了少而精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慧 《八桂侨刊》2016,(4):56-61
新加坡的历史教育服从于其整个教育体系理念及制度的变化,在二战后的七十年发展历程中,随着其国情变化,其中小学历史学科,尤其是世界历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的演化历程。从世界历史教学的欧洲中心论与本土独特性、全球主义与民族国家主义这两个角度、四个维度来考察,新加坡的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其历史教学极强的实用主义与功利性,而这背后则是新加坡本地国家建设与国族建设失衡所造成的。以历史学科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文化涵养功能被大大忽视,新加坡本土文化的塑造与形成亦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3.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是全民历史教育缺位的表现,青年淡漠历史是对历史政治化的抗拒。传统价值观的不断解构、重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他们解构有余,对历史等人文价值关怀不足。以"现代"观念重塑历史精神是青年历史教育的至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注重青年的历史教育。但是,当前否定、歪曲历史,历史娱乐化,以及对历史教育的忽视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历史教育。为此,应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牢记历史教训,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揭示历史素质的内涵出发,厘定历史素质的相关因素,指出历史素质是主体(人)经过教育和环境的,陶而形成的能够历史地对待客体的一系列品质、修养和能力,并对历史知识、历史意识、历史行为能力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可供操作的历史素质系统。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二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基于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指导思想,两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教育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中德两国的二战历史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中国的抗战历史教育偏向爱国主义教育、宏观历史教育,仍以教师传递式教学为主。德国的二战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力、体现人文关怀并鼓励学生主动探寻历史。借鉴德国历史教育的优秀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抗战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其历史分期应具有相应的历史轨迹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样的大背景,考虑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另一方面更应该遵循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应从孕育、产生、形成、成熟、发展、曲折、挫折、恢复、创新这条轨迹线索来探讨,才能真正把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解读历史应与现实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使人明智,实际上历史对我们更多的是借鉴、警示、以及教育的作用。如果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可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或是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深刻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学习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要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满怀信心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0.
柴达 《前进》2000,(8):42-43
邓小平是一位富有历史思想的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历史教育思想 ,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 :“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 ,教育人民。”学习他的历史教育思想 ,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进行历史教育 ,能够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在邓小平关于历史经验是宝贵财富的思想中充分体现出来。他说 :“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 ,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警察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由于警察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国民教育,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各国警察教育模式受历史传统、国家制度,国家的警察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类型。俄罗斯在国家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宏 《前沿》2011,(2):167-169
针对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不同时期历史课程及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指出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补订、校正,促使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即历史教育也应体现当局者的意志,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观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中泰两国交往的历史悠久,华侨华人在泰国创办华文学校也较早,华文教育正式开始也有近100年的历史了。本文将泰国华文教育划分为兴起、限制、兴盛、衰落、振兴五个阶段,进行梳理,以期对当今泰国华文教育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2,(12):88-88
李建华、高峰在《学习论坛》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行政的历史变化过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行政文化,这种行政文化又影响了中国行政变化的过程,二者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从中国行政文化的历史流变来考察,主要有互惠——重配型行政文化、集市——有限市场型行政文化和市场——企业型行政文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编纂与普及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此作为个案分析、思考当时条件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有价值,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今史学教育的一种反思。基于这样的论断,蒙学读物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之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桂海论丛》2011,(2):12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争取民族解放、建设富强祖国,9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在人类历史上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7.
价值教育是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提升的教育,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要围绕"丰富人生、完善人格,充盈人生意义、增进人的生活品质"这一核心目标进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工具价值"主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价值教育存在价值扭曲和价值偏离的现象,冷落了人的精神世界。在高中历史教学价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价值认识的能力;以现代性的视角审视高中历史教育的价值立意;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引领学生以全球眼光和关注人类未来发展的视角思考历史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代和历史的共通性与共同性、内在联系、历史会影响当代以及当代也会变为历史等诸多原因,可以认为“当代即历史”或“任何当代都是历史”。为此,在当代行政学、扩展了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中,有必要纳入历史研究路径,发展系统的历史行政学、历史公共管理学子学科。发展历史行政学等,既是发展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和世界意义上的中国公共管理学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当代公共管理文明和治理文明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的需要。历史行政学等对历史的研究维度有作为资料的历史、方法的历史、透镜的历史、对照的历史、参考的历史、当代因素的历史、文明延续的历史和超越对象的历史等多个维度;并且需要从研究团队、教学教材和学生培养体系以及学术共同体等基本路径入手。但是,历史行政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绝不能简单复古,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且超越历史,必须坚持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及切忌一哄而上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简论建国60年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年,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真实回应和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前30年,是青年价值观教育曲折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是青年价值观教育蓬勃发展的阶段.青年价值观教育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及每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时期都有较为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海峰 《传承》2008,(22):96-97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历史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远程开放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客观发展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应在思想上重视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加强远程开放历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远程开放历史教学的内容以及历史教学的方式和考试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