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道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解放前,向来为旧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所利用,是危害中国革命的政治因素。解放后,人民政权给了反动会道门以摧毁性的打击,使之在大陆消亡灭迹。文章对80年代以来,境外会道门来我国改革开放之机,在福建省渗透的渠道、趋势、活动方式、渗透致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政权意识等五条打击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春秋》2001,(2)
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邪教组织,这些邪教组织无一不是打着替人祛病消灾、升天成仙的幌子,行聚敛钱财、个人享乐甚至夺取政权之实。邪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集中表现为各种反动会道门组织。本刊特辟“历史沉渣”栏目,选取两个反动会道门组织从产生到覆灭的史实,警示世人认清“法轮功”等一切邪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会道门势力的沉渣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初期会道门已被取缔。但是,近来沉寂了几十年的会道门有死灰复燃现象,并似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反社会势力。当前会道门的产生及特点目前.会道门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第一.本上滋生:这些会道门大部分都活动在解放前会道门势力的活跃地区。这些地区一般都较为偏僻、闭塞.或者解放前的道首残余尚在.他们复道之心不死,一旦有机会,便重立坛堂,进行活动。如浙江湖州地区.解放初期“一贯遵”在此设坛堂700多处,坛主近3000名.解放后数百名道首被判刑。改革开放后,已刑满释放回家的道首便认为国家对此已有宽松,全面进行复辟.现已…  相似文献   

4.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扰乱公共秩序罪的一种,指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速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要是会道门、邪教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搞迷信活动的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会道门指各种封建迷信组织。邪教组织指非法的类宗教组织。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5.
王军  吴善中 《求索》2013,(6):82-84,52
对待和处理会遗门问题。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处理会道门问题的过程中,中共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群众工作政策与策略.有效地保证了斗争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孤立首领与争取群众并举,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以及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三方面。孤立首领与争取群众并举.体现了对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正确区分,决定了处理会道门问题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是从思想上瓦解会道门组织的重要途径;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地区分了会道门问题与宗教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斗争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警惕“气功会道门化”危害社会牛奔气功会道门化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潜在的重要不安定因素。一、气功会道门化的表现气功本来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但一些所谓的“气功大师”却别有用心地无限夸大气功的用途,宣称自己的气功文化“将天道、地道、人道、政治、...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在国内已解放的广大地区,还存在着一大批反革命残余势力,如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国民党特务、政治性土匪、恶霸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他们散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捣乱破坏,兴风作浪,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保证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人民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通过镇反运动,全国的治安形势大为好转。但在镇反运动中,也还存在着“宽大无边”和量刑过重等阶段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人对半个世纪前取缔一贯道的斗争感觉遥远和陌生,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却是异常难忘的。那是建国伊始伴随着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而进行的,是一场广泛、剧烈、深刻的群众斗争。它的成功,对于捍卫新生政权,破除封建迷信,保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再回头看一看并不遥远的这段历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贯道的由来   中共中央于 1950年 10月 10日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后,历时三年的镇反运动镇压了一大批民愤极大、血债累累的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头,…  相似文献   

9.
当年中央决定定都北平,感到压力最大的,是成立不久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北平的情况太复杂了,国民党逃离北平前,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大量军政人员转入地下,图谋东山再起。抗战期间,北平被日伪长期统治,许多日伪特务虽然依附过傅作义,但也自成体系,反对共产党执政。傅作义集团中有少部分人竭力反对和平起义,和谈成功后,他们转入地下,从事与新政权为敌的活动。辽沈战役结束后,数万国民党散兵游勇涌到北平,再加之北平原有的反动会道门黑帮组织众多,他们中有的被收买,祸害百姓,蓄意扰乱北平的社会治安。上述敌对势力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从文化层面剖析,不是什么宗教,也不是气功健身的组织,而是打着气功健身的旗号,搞巫术迷信的“会道门”。  相似文献   

11.
溪翁 《人民公安》2010,(24):48-51
持续侦查了三年的反动会道门案,案情之复杂令人难以想像。涉及面之广、投入的侦查力量之大,都是超出人们意料的。尽管此案已过去40年,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至今令人难忘,当时在北京京西一带猖狂活动的反革命分子就此基本肃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49年之前,我国的民间组织非常发达,很多民间组织是革命力量的一部分。1950年,国家进行社团整顿,清理会道门,政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198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该条例确立了对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制度,事实上提高了民间组织准入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犯罪活动猖獗。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虽连年下降,大案要案仍时有发生;卖淫嫖娼犯罪屡禁不止;赌博之风蔓延城乡;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进行犯罪活动回潮;淫秽物品犯罪泛滥;毒品犯罪死灰复燃,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延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统治型政权到革命型政权、发展型政权再到服务型政权的转变历程.革命型政权对统治型政权的替代使中国真正踏上了现代国家建设和政治解放之路.发展型政权的确立为强国富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服务型政权的建设则是开发政治资源和巩固执政基础的新的战略选择.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战略体现为发展型政权与服务型政权的双重构建.  相似文献   

15.
阳信生 《求索》2005,(2):183-187
晚清湖南绅权与政权之间经历了由基本一致到矛 盾斗争日益激化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清末时期,由于绅权 的膨胀,湖南绅权与政权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复杂和尖锐。 绅权与政权的矛盾斗争早期主要表现为权绅、旧绅、劣绅与 政权的冲突,到后来已演变为新绅、正绅与政权的对立和斗 争。这对清末湖南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辛亥革命中 新式绅权最终离异政权开辟了道路。这可为探讨晚清中国 绅权与政权的关系提供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我们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互助合作、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这一伟大事业的胜利是很难设想的。最近几年来,经过各种社会改革运动,特别是经过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严历打击了残余反革命势力,取缔了反动会道门,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治安已经巩固起来,  相似文献   

17.
王晋林 《传承》2011,(21):12-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建立了参议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对于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的建设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成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抗日民主政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政权建设逻辑和乡镇所处的独特场域决定了乡镇改革是以县、乡、村治理体制衔接为出发点,围绕增强乡镇政权的合法性与提高乡镇政权运作的有效性而展开的制度重建。提高乡镇政权的合法性,需要扩展乡镇政权的民意基础,改变乡镇政权的单一行政授权来源,建立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于一体的利益格局,从体制上确保乡镇政权既能维护乡村社会利益又能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提高乡镇政权运作的有效性,建立为农服务的服务型政权,最根本的是在对政府、社会与市场进行合理的职能分工和权力重组的基础上提高乡镇政权的行政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琦  贺鉴 《求索》2011,(10):155-157
非洲的军人政权是二战后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权形式,最先出现在二战后的北非阿拉伯国家中。就整个非洲而言,比较典型的是尼日利亚的军人政权、加纳的军人政权以及苏丹的军人政权。军人政权对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东北非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宪法变迁与宪政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蔡志 《当代广西》2004,(13):14-15
执政能力,最直观地看就是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党必须借助稳固的国家政权才能有效实施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民群众的领导。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发展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标志。根据国家政权对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党必须具备和增强统领国家政权正确发展的能力、推动国家政权规范运转的能力、巩固国家政权基础的能力和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