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建设,应以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辅导员明确的定位,不断加强体制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军 《青年论坛》2008,(2):69-71
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学生社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新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活动新载体,为和谐教学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沟通新载体,为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锻炼新载体。  相似文献   

3.
罗桂生 《前沿》2012,(21):166-167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辅导员身份、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目前,如何重塑辅导员与学生间的关系危机,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曾海艳 《前沿》2012,(2):29-3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就本质而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价值关系。大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在价值层面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价值取向、价值蕴涵和价值依归上具有契合性。研究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价值契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卫中 《传承》2010,(12):18-19
高校学生党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谐师生关系的协调者,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构建者,良好学风的营造者,校园稳定的维护者。因此,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引领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要求,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加强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联系,学生党支部建在宿舍,学生党员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经常性开展主题创建活动,拓展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党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谐师生关系的协调者,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构建者,良好学风的营造者,校园稳定的维护者.因此,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引领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要求,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加强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联系,学生党支部建在宿舍,学生党员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经常性开展主题创建活动,拓展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  相似文献   

7.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对学校的科学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大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张宇 《前沿》2012,(5):151-152
高校工会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对普通高校的工会作用来看,还存在着其职能发挥的障碍,本文通过厘清高校工会职能、确定其性质出发,阐述高校工会的职能作用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并对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校园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子系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园建设中应确立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的理念,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廉政的管理运作系统。在校园建设中应正确解读和把握“和谐”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校园建设和谐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单振生 《传承》2009,(8):50-51
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石,制度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保障,德法并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石,制度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保障,德法并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林 《求索》2008,(6):166-167
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把握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的辨证关系,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宗芳 《人民论坛》2011,(11):110-111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法律地位定位不准确、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等若干问题,高校与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信任危机",二者矛盾和冲突不断,甚至涌现出不少讼案,因此从大学生权利及权利救济角度、从高校管理方面以及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定位角度进行研究,协调二者间的关系对建立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法律地位定位不准确、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等若干问题,高校与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信任危机,二者矛盾和冲突不断,甚至涌现出不少讼案,因此从大学生权利及权利救济角度、从高校管理方面以及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定位角度进行研究,协调二者间的关系对建立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通过阐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传播、交流知识的集散地,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结合高等院校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一个温馨友善与生机勃勃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强调人际和谐、环境友好;在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在引领生态文化、传播科技思想、开创文明新风等方面要起到基石作用,就必须重点打造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突出师生关系和谐,而和谐高校应该是一种以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特质。高校和谐,须"经营人心",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上,要讲究人心经营之道,以此来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促进高校融洽与和谐,营造良好的"中国梦"之教师育才梦和学生成才梦的高校人文环境,从而推动高校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力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有效的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代际伦理关系,充满着“师道尊严”的压制与顺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使师生关系转向和谐化的现代伦理准则,师生关系和谐化是时代和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归宿,是建立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诉求,也是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全社会戮力以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成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体现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实现和维护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力量源泉.以提升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